第四十三章 出头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世纪之交,这个世界并不平静。
在一八九七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些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有些在他的预料之外。比如年初时,希腊与奥斯曼帝国因克里特岛问题发生冲突,英法俄德等列强联合出面干预,要求奥斯曼帝国赋予克里特岛完全自治权,并且让希腊王国从克里特岛撤军,僵持到年底,希腊因财政枯竭,才不得不做出让步,从克里特岛撤军,就完全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希腊的关系并没受到影响。又比如,到年底的时候,美国国会批准了由麦金莱总统提交的兼并法案,夏威夷群岛成为美国的海外领地,随即美国出兵占领夏威夷群岛,夏威夷王国成为历史,而不是像冯承乾预料的那样,要到一八九八年,美国才会正式吞并夏威夷群岛。
这一年,还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英国为了遏制法国在非洲的扩张势头,推出了“开罗计划”,与埃及共同出兵苏丹。又比如,俄国强迫大清,正式签订了强租包括旅大港在内的辽东半岛。
关注这些事情的时候,冯承乾更关注一件事情,即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逊的重大发现。
收到消息后,冯承乾立即化名前往英国。
虽然没有几个人知道汤姆逊的发现有多么重大,甚至有很多科学家走入歧途,比如几乎所有帝国的物理学家都认为,汤姆逊发现的阴极射线是以太振动,而不是粒子流,但是冯承乾知道,阴极射线是粒子流,汤姆逊的发现足以打破经典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原子不可分割。从理论上讲,汤姆逊的发现为后来的原子核物理学打下了基础,也就为核武器创造了诞生的条件。
只是,冯承乾的英国之行并没有多大收获。除了跟汤姆逊见了一面,谈了一些与物理学有关的话题之外,冯承乾没有做别的事情,因为他知道,不可能说服汤姆逊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国。
至于汤姆逊的发现,至少要到几年之后,才会被其他科学家看重。
回到柏林,冯承乾认识到,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控制力度,引导帝国的科学家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要知道,当时帝国科学界,几乎没有一个人重视汤姆逊的发现。
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三十多年后,英国能够率先制造出雷达就与汤姆逊的发现有关,而帝国的科学家却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太远了。
这一年,冯承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组建帝国海军科技情报机构上。
按照他的设想,这个名义上隶属于帝国海军部的情报机构有两个主要职责,一是严密监视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二是发掘帝国有潜力的科学家。因为腓特烈三世早就授权冯承乾成立一个类似的机构,所以此事没有在御前会议上讨论,冯承乾也没有告诉俾斯麦,更没有让其他人知晓。
到了年底,发生了一件真正的大事:帝国宰相俾斯麦病倒了。
虽然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一八九八年七月三十日去世,但是冯承乾一直认为,在历史已经改变的情况下,俾斯麦在八十三岁时去世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在他熟知的历史中,俾斯麦在威廉二世登基之后下野,身心倍受打击。
历史发生了变化,却与冯承乾预料的不大一样。
冯承乾陪同德皇腓特烈三世来到宰相府的时候,俾斯麦已卧床不起,医生的诊断报告非常不乐观。
显然,这位纵横捭阖一生的帝国宰相累垮了。
如果在十年前下野,也许俾斯麦还能多活一年。长年劳累,耗光了这位风云人物的精气神,帝国宰相早已不复当年了。
陪同德皇返回皇宫途中,冯承乾的心情也很沉重。
虽然最初的时候,冯承乾对俾斯麦带有一丝偏见,但是十年下来,冯承乾认识到,他之前对俾斯麦的看法有失偏颇。不管俾斯麦做了什么,都无法否认一点,即没有这位宰相就不会有德意志第二帝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不是威廉一世,而是帝国宰相俾斯麦。
“你能治好宰相吗?”
德皇突然发问,冯承乾愣了一下,才摇了摇头。
“我知道,你与宰相有些矛盾,但是我更加相信,你一直很敬佩宰相,不然这些年来也不会处处向他学习。”
“陛下……”
“宰相确实老了,可是就这么……”腓特烈三世叹了口气,说道,“我已经想好了,过几日就任命你为帝国副相,暂时代理宰相职权。不管怎么说,在俾斯麦宰相之后,有能力成为帝国领航员的,也就只有你了。”
“陛下,万万不可。”
“为什么?”腓特烈三世看了冯承乾一眼,说道,“你的能力有目共睹,这些年为帝国做的贡献大家都看得见。”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
“什么?”
冯承乾暗自叹了口气,说道:“宰相病重,我就取而代之,别人会怎么想?此外,陛下任命海军战争部长为帝国宰相,会传达出什么样的信号?别的不说,至少英国会认为帝国将积极扩充海军。”
“我们不是一直在这么做吗?”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没错,我们一直在扩充海军,可是做得很低调,没有引起英国的重视,所以帝国与英国的关系还算过得去。如果陛下让我负责帝国政务,暂且不说我有没有这个能力,哪怕只是任命我为帝国副相,也等于明确无误的告诉英国,帝国将开始大力扩充海军规模。”
“也就是说……”
“到这一步,我们将失去最后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盟友。”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当然,我们从来没有把英国当成盟友,也不能把英国当成盟友,但是在帝国壮大之前,必须让英国保持中立。事实上,这也正是宰相这些年来苦心经营的目的。在法俄结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英国的中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要英国的态度稍有偏差,法俄就会对我们发动战争。”
腓特烈三世没有吭声,因为他也知道冯承乾说得有道理。
“当然,不管在什么位置上,为陛下、为帝国效劳才是最重要的。”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以我的看法,陛下暂时不益任命副相。即便宰相的病情没法好转,也应该拖上一年半载。”
“为什么?”
“给潜在的敌人制造一种假象。”
“什么假象?”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让那些虎视眈眈的敌国认为,在俾斯麦亲王之后,没有人能够胜任帝国宰相的位置,导致已经贯彻执行了二十多年的政策出现裂痕,帝国即将因为失去俾斯麦亲王陷入内乱。”
“这……”
“陛下认为,我们冲在前面好,还是让另外一个国家冲在前面好?”
“你的意思是……”
“不管陛下与英国国王的关系怎么样,英国的政治家都知道,帝国发展壮大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几个月前,我去了英国一趟,英国民间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帝国发展壮大之后构成的威胁。可以想像,在我们迈向远洋的那一天,英国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毫无疑问,帝国不可能永远都是欧陆上的头号强国,即便陛下没有这样的想法,那些控制着帝国各行各业的资本家,还有正在向工业与金融资本转化的贵族都会想方设法的把帝国推到前台上去。也就是说,我们与英国发生冲突、乃至爆发战争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在此之前,除了低调行事之外,我们还得找一个挡箭牌,让帝国离开聚光灯汇聚的舞台中心。”
“也就是说,让另外一个国家冲锋在前?”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几个月前,俄国强迫大清正式签署了租借条约,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你打算怎么做?”
“等待时机。”
腓特烈三世皱起眉头,似乎没有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当初,我们联合法俄,强迫日本把吃进去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与台湾吐了出来。虽然日本做出了妥协,但是并不等于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既成事实。这两年,我一直反对与大清正式签署租借条约,就是不想因此成为出头鸟。沙皇忍耐不住,走出了第一步,等于成了我们的挡箭牌。”
“你的意思是……”
“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英国很快就会与日本签署秘密同盟条约,而这份条约将成为日本向俄国开战的基础条件。”
“你是说……”这下,腓特烈三世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不管日俄战争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得表明立场,而我们的目的就是把俄国推到舞台的正中央,哪怕俄国在远东的下一场战争中遭受惨败,也至少能为我们争取几年时间,让英国不那么重视我们。”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对冯承乾的谋略更是佩服不已。
世纪之交,这个世界并不平静。
在一八九七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些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有些在他的预料之外。比如年初时,希腊与奥斯曼帝国因克里特岛问题发生冲突,英法俄德等列强联合出面干预,要求奥斯曼帝国赋予克里特岛完全自治权,并且让希腊王国从克里特岛撤军,僵持到年底,希腊因财政枯竭,才不得不做出让步,从克里特岛撤军,就完全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希腊的关系并没受到影响。又比如,到年底的时候,美国国会批准了由麦金莱总统提交的兼并法案,夏威夷群岛成为美国的海外领地,随即美国出兵占领夏威夷群岛,夏威夷王国成为历史,而不是像冯承乾预料的那样,要到一八九八年,美国才会正式吞并夏威夷群岛。
这一年,还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英国为了遏制法国在非洲的扩张势头,推出了“开罗计划”,与埃及共同出兵苏丹。又比如,俄国强迫大清,正式签订了强租包括旅大港在内的辽东半岛。
关注这些事情的时候,冯承乾更关注一件事情,即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逊的重大发现。
收到消息后,冯承乾立即化名前往英国。
虽然没有几个人知道汤姆逊的发现有多么重大,甚至有很多科学家走入歧途,比如几乎所有帝国的物理学家都认为,汤姆逊发现的阴极射线是以太振动,而不是粒子流,但是冯承乾知道,阴极射线是粒子流,汤姆逊的发现足以打破经典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原子不可分割。从理论上讲,汤姆逊的发现为后来的原子核物理学打下了基础,也就为核武器创造了诞生的条件。
只是,冯承乾的英国之行并没有多大收获。除了跟汤姆逊见了一面,谈了一些与物理学有关的话题之外,冯承乾没有做别的事情,因为他知道,不可能说服汤姆逊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国。
至于汤姆逊的发现,至少要到几年之后,才会被其他科学家看重。
回到柏林,冯承乾认识到,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控制力度,引导帝国的科学家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要知道,当时帝国科学界,几乎没有一个人重视汤姆逊的发现。
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三十多年后,英国能够率先制造出雷达就与汤姆逊的发现有关,而帝国的科学家却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太远了。
这一年,冯承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组建帝国海军科技情报机构上。
按照他的设想,这个名义上隶属于帝国海军部的情报机构有两个主要职责,一是严密监视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二是发掘帝国有潜力的科学家。因为腓特烈三世早就授权冯承乾成立一个类似的机构,所以此事没有在御前会议上讨论,冯承乾也没有告诉俾斯麦,更没有让其他人知晓。
到了年底,发生了一件真正的大事:帝国宰相俾斯麦病倒了。
虽然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一八九八年七月三十日去世,但是冯承乾一直认为,在历史已经改变的情况下,俾斯麦在八十三岁时去世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在他熟知的历史中,俾斯麦在威廉二世登基之后下野,身心倍受打击。
历史发生了变化,却与冯承乾预料的不大一样。
冯承乾陪同德皇腓特烈三世来到宰相府的时候,俾斯麦已卧床不起,医生的诊断报告非常不乐观。
显然,这位纵横捭阖一生的帝国宰相累垮了。
如果在十年前下野,也许俾斯麦还能多活一年。长年劳累,耗光了这位风云人物的精气神,帝国宰相早已不复当年了。
陪同德皇返回皇宫途中,冯承乾的心情也很沉重。
虽然最初的时候,冯承乾对俾斯麦带有一丝偏见,但是十年下来,冯承乾认识到,他之前对俾斯麦的看法有失偏颇。不管俾斯麦做了什么,都无法否认一点,即没有这位宰相就不会有德意志第二帝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不是威廉一世,而是帝国宰相俾斯麦。
“你能治好宰相吗?”
德皇突然发问,冯承乾愣了一下,才摇了摇头。
“我知道,你与宰相有些矛盾,但是我更加相信,你一直很敬佩宰相,不然这些年来也不会处处向他学习。”
“陛下……”
“宰相确实老了,可是就这么……”腓特烈三世叹了口气,说道,“我已经想好了,过几日就任命你为帝国副相,暂时代理宰相职权。不管怎么说,在俾斯麦宰相之后,有能力成为帝国领航员的,也就只有你了。”
“陛下,万万不可。”
“为什么?”腓特烈三世看了冯承乾一眼,说道,“你的能力有目共睹,这些年为帝国做的贡献大家都看得见。”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
“什么?”
冯承乾暗自叹了口气,说道:“宰相病重,我就取而代之,别人会怎么想?此外,陛下任命海军战争部长为帝国宰相,会传达出什么样的信号?别的不说,至少英国会认为帝国将积极扩充海军。”
“我们不是一直在这么做吗?”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没错,我们一直在扩充海军,可是做得很低调,没有引起英国的重视,所以帝国与英国的关系还算过得去。如果陛下让我负责帝国政务,暂且不说我有没有这个能力,哪怕只是任命我为帝国副相,也等于明确无误的告诉英国,帝国将开始大力扩充海军规模。”
“也就是说……”
“到这一步,我们将失去最后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盟友。”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当然,我们从来没有把英国当成盟友,也不能把英国当成盟友,但是在帝国壮大之前,必须让英国保持中立。事实上,这也正是宰相这些年来苦心经营的目的。在法俄结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英国的中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要英国的态度稍有偏差,法俄就会对我们发动战争。”
腓特烈三世没有吭声,因为他也知道冯承乾说得有道理。
“当然,不管在什么位置上,为陛下、为帝国效劳才是最重要的。”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以我的看法,陛下暂时不益任命副相。即便宰相的病情没法好转,也应该拖上一年半载。”
“为什么?”
“给潜在的敌人制造一种假象。”
“什么假象?”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让那些虎视眈眈的敌国认为,在俾斯麦亲王之后,没有人能够胜任帝国宰相的位置,导致已经贯彻执行了二十多年的政策出现裂痕,帝国即将因为失去俾斯麦亲王陷入内乱。”
“这……”
“陛下认为,我们冲在前面好,还是让另外一个国家冲在前面好?”
“你的意思是……”
“不管陛下与英国国王的关系怎么样,英国的政治家都知道,帝国发展壮大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几个月前,我去了英国一趟,英国民间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帝国发展壮大之后构成的威胁。可以想像,在我们迈向远洋的那一天,英国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毫无疑问,帝国不可能永远都是欧陆上的头号强国,即便陛下没有这样的想法,那些控制着帝国各行各业的资本家,还有正在向工业与金融资本转化的贵族都会想方设法的把帝国推到前台上去。也就是说,我们与英国发生冲突、乃至爆发战争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在此之前,除了低调行事之外,我们还得找一个挡箭牌,让帝国离开聚光灯汇聚的舞台中心。”
“也就是说,让另外一个国家冲锋在前?”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几个月前,俄国强迫大清正式签署了租借条约,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你打算怎么做?”
“等待时机。”
腓特烈三世皱起眉头,似乎没有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当初,我们联合法俄,强迫日本把吃进去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与台湾吐了出来。虽然日本做出了妥协,但是并不等于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既成事实。这两年,我一直反对与大清正式签署租借条约,就是不想因此成为出头鸟。沙皇忍耐不住,走出了第一步,等于成了我们的挡箭牌。”
“你的意思是……”
“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英国很快就会与日本签署秘密同盟条约,而这份条约将成为日本向俄国开战的基础条件。”
“你是说……”这下,腓特烈三世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不管日俄战争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得表明立场,而我们的目的就是把俄国推到舞台的正中央,哪怕俄国在远东的下一场战争中遭受惨败,也至少能为我们争取几年时间,让英国不那么重视我们。”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对冯承乾的谋略更是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