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我不是来跟大家讨价还价的,我只是通知你们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谋妻入局:总裁深夜来、尸姐、金钢进化、尸灯鬼话、小青铜你别怂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重生之我全都要最新章节!
涉及到刑事的事情,顾辙一般都不会多过问的。
那是国家的公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顾辙甚至连打听都不会多打听。
而且刑事案件一般需要的调查时间也比较久,再清楚的事实,三个月判决都算快的了。顾辙是下个月就要出国的人,哪有空等这边结果出来呢。
倒是等他出国过完第一个学期、暑假末期抽空回来几天的时候, 差不多能尘埃落定了。
东海大学竺院那边,顾辙最后一批拿学分的考试,都是在4月中旬考完的。
4月20日,星期二,顾辙总算是轻松了下来。
这一周里,阅卷老师和学工处帮他做档案履历手续的相关工作人员,倒是还有得忙,但顾辙本人只要等成绩就行。
所以他也要抓紧时间把生意上该关照的事情都关照梳理一下, 该往国外转移、继续后续研究的,也该部署起来。
米国那边的新公司,他倒是本学期初的时候,就已经托关系找那边的律所帮忙在注册、验资了。
新公司注册资本并不高,也没转移过去多少钱,毕竟要从国内转移大笔美元到大洋彼岸,还是很烦的,两边都有监管。
好在顾辙到时候也能通过用那家米国公司、销售国内研发技术在北美的专利,来捞取后续开展业务所需的资本。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有非常复杂的税务设计,米国人那边的税是非常恶心的。后世很多入了对面国籍或者拿了绿卡的大老板,后来都后悔了。
因为他们会发现,米国人的税务长臂管辖非常霸道,对于米国公民在全球范围内赚的钱,尤其是累进到比较高额度的那批人,都要被征走40%——换言之, 如果是一个实业家,公司开在华夏本土这边,工厂赚华人市场的钱,但他本人入了米国籍,那米国的税务局就会对他在华赚到的个人所得再割40%。
移民顾问们吹嘘的“那国籍有好处”,其实仅限于那些养老的、啃老的。换言之你自己不能有“持续性高收入的事业”,你只是在吃老本,那拿米国国籍在税务上有可能是赚的。
如果这辈子该挣的钱的大头还没挣完、而且这部分钱大概率不是通过在米国本土的生意赚的、却要加米国国籍,那只能说是被忽悠了。
(注:有本事赚米国人的钱、在米国人的土地上赚的,那入不入都一样,都要给米国缴一样多的税。这里强调的是‘从他国还有源源不断赚钱、却来入籍米国’的情况,这是最智障的。)
好在恶心归恶心,米国人也知道高科技是立国之本,对科研企业还有一定的优容,顾辙的公司性质能让他做到“只要不给股东分红、不把钱变成个人的资本利得、留在高科技科研公司内部”,一切就还有得谈。
其中细节,暂时不必赘述。
总而言之,哪怕是为了不白白交两遍税,顾辙这辈子也不可能去入米国籍——这跟爱国无关,纯粹是基于智商也要这么选。
顾辙又不是下半辈子靠存量财富过活的富二代,也不是‘在米国的公司主要赚米国本国人的钱’,他从没想过打入米国的消费市场。
部署盘点好了后续的公司架构、科研任务分配,顾辙总算能抽出时间来,发帖请国内主要的大牌树脂镜片厂商的老板们,一起来吃个饭。
出国之前,他还是打算把这个行业未来的技术基调定一下的。海伦眼镜那边涉及的案子虽然没判下来,但相关的商业间谍立案风声,圈内人还是听到的,至少周边离得近的同行都知道。
光学镜片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分布比较集中。
隐形眼镜马太效应更严重、玩家数量少,所以基本上大公司都在魔都周边。
框架眼镜树脂镜片的集中度低一些,因为要配合线下门店渠道,小牌子也更容易苟活下来,因此在东海省隔壁的江南省、丹阳一带,也有大量的中型企业。
后世2020年代初,丹阳镜片年产量大约在每年四五亿副,哪怕是眼下的2004年,还没那么发达,年产量、销量也有一亿副以上,着实是个庞大的产业。
当然,04年的时候,传统的玻璃镜片还未彻底被淘汰,所以丹阳镜片里面还有两三千万的零头是玻璃片子。树脂镜片的产销量约在八千万副以上。
顾辙进入这个新的领域后,要接触的客户数量,也就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原本或许只要照顾三五家大客户,现在一下子攀升到了几十家潜在客户。
连请客吃饭,都得租一个能放下四张大圆桌的包厢。
丹阳离方舟市和魔都也都不远,所以消息传得很快,海伦眼镜可能要吃瘪、被顾辙孤立的消息,当地老板们也都知道了。
收到顾辙发出的贴子,没人敢不来,顾辙俨然已经是这个小圈子里的武林盟主地位。
威慑力从来都是真枪实弹打出来的。
请客地点选在白堤之畔的楼外楼,菜色也只是经典的龙井虾仁东坡肉、西湖醋鱼叫花鸡,并不昂贵,但很有外交场合的气息,从菜色上就明示大家这是鸿门宴。
被请来的客人里,最尊贵的毫无疑问依然是从巴黎赶来的依视路高管、莱法耶特先生。毕竟国内那些镜片厂老板、跟这种国际巨头没法比咖位。
莱法耶特先生去年决策过购买顾辙美瞳新材料专利授权的事儿,当时前前后后给了顾辙1200多万美元。现在看来,新的生意规模起码比原有的更贵一个数量级。
人都到齐之后,顾辙本人陪着那几个法国人坐人最少的主桌,其他国内厂商代表分列另外三桌。
海伦的人因为闹掰了今天没来,而博士伦是只做隐形不做框架镜片的,也没来,其他同行跟依视路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既然主宾是法国人,顾辙开香槟和干邑白兰地倒也不算“崇洋媚外”,只是根据客户大小排优先级而已,在商言商。其他小老板们也都喝得惯。
酒过三巡,顾辙拍了拍手,让今天特地传得漂亮礼仪一点的林静静,带着几个礼仪小姐,端了几个如同珠宝盒一样的红绸缎带盒子上来,打开之后,里面放的却只是树脂眼镜片而已。
当然,跟传统的产品相比,只是形似,材质细微之处肯定是有差异的。
这都是顾辙用二相法反应弄出来的新聚烯酸酯材料,配合紫外线辐射催化稳定、激光冲击脱模。
在众人的好奇心中,顾辙亲手从林静静托着的那个盒子里,拿起一片镜片,环绕展示半圈。
一边轻轻拍了拍手,示意工作人员把包厢里的灯光调暗、开始在背景墙上放投影。
然后,顾辙就亲自就着投影,简单介绍了几句:
“这片镜片,跟大家平时看到的可能差不多,但是,它只需要使用到二相聚酯配合紫外催化反应,即可生产成功。
反应过程很稳定、时间也很精确可控,不存在三相法反应时、物料两两混合不充分不均匀的问题,更不存在反应程度、凝固牢度不一致,导致脱模时黏滞拉伤划伤表面的问题。
目前这一片,是1.6的透光率,度数做到了600度,我们可以做到脱模后完全不再进行补充光学研磨,就直接投入使用。
即使是提升到1.67透光度、800度左右的近视度数,也只需要一道3000目的精磨即可,而且是均匀精磨,只是为了让镜面更光滑,不用依靠打磨来改变镜片度数。只有散光镜会稍微麻烦一点。
这种新技术的市场价值,相信大家都是有了解的。我今天就不自吹了,商务上我只说一点:海伦眼镜目前我不会跟他们合作,
相关的商业间谍案处理完之前,他就算用‘限制竞争、不肯对外授权’的理由来抗辩,也只会换来我以在审纠纷为由拖延。
大家谁想取而代之的,可以抓紧一点了,国内排名第二的同行被真空排挤出市场的机会,可是不多的。”
顾辙说完之后,放下镜片,环视全场。
个别之前对他不太了解的丹阳老板,一时间面面相觑。其中有两个胆子大的,还起身追问:“顾总,你的技术已经拿到专利授权了么?
我们不是很了解你和那谁之间的案子,不过算算时间,你们之间的科研竞赛,应该也就是不久前的事儿吧?”
案子虽然没有审结,但毕竟是公开审理的,一些过程中的信息,已经开始披露。所以大家知道天元科技和海伦眼镜之间有科研竞赛、甚至有一定的科研方向泄密或误导,都是正常的。
具体时间泄密还是误导,不好说,至少是两者之一。
所以按照节奏逆推,到本月初的时候,顾辙的对手至少还差后续一到两个阶段的科研没完成。顾辙就算领先一步,也不可能领先这么多吧?
他手头的镜片样品,到底有多少技术含量?没看到专利授权书,大家心里都不踏实,谁敢下血本直接租授权呢?
对于这些问题,顾辙当然一点都不介意:“两位怎么称呼?我实说,现在还没拿到授权——但是肯定可以拿到,你们别管我是分案补充也好、行使优先权补充也好。
我也一向是这么卖的,觉得不可靠的,可以多观望一下,我无所谓。不过,这个观望最多可能会持续三到四年。
不信的可以问问莱法耶特先生,我一年多之前开始卖的离心法美瞳新材料和相关工艺的专利授权,目前都还没拿到呢。不光没拿到,连申请公开、进入实质审核阶段都还没。”
顾辙卖技术,从来都是专利申请保密期里就开始卖的,爱买不买,不信也没办法。
见他说得那么坦诚,那两个出言质疑的丹阳小老板们,也只好先自我介绍一下,然后试图为同行们争取一点好处:
“顾总,我是丹阳明月光学的武长清,刘哥是耀光镜片的。我们虽然生意不大,也就每年几百万片,但相信我们也能代表目前丹阳镜片圈子里的主流情况和担忧了。
您这两年在别的圈子崛起的名声,我们也多有耳闻,既然依视路这样的国际巨头都信赖您,我们没道理不信。只是风险毕竟大了,不知顾总要怎么跟大家合作呢?”
顾辙扶了一下自己的眼镜,他之前倒是没有对客户做过多的功课,因为太多了,懒得去一家家了解。要了解也是林静静徐嵩他们的活儿,不然顾辙养着这些市场开拓人员干什么。
所以,他也就是此刻酒桌上、临时听那武长清和姓刘的自吹,估计这俩人也算丹阳系前三前五的存在了吧,勉强能挑头。
丹阳镜片一年八千万副销量,卖几百万副每年的,也不算小厂了。毕竟八千万的量是好几十家中型同行、和上百家小厂,一起瓜分的。
顾辙也不跟他们客气,直接公事公办报价:“我目前设想的合作方式,最灵活的,就是欢迎大家到天元光学直接进货,我可以给大家自行贴牌,不加干涉。我每副镜片只预留20块的毛利作为授权费。
嫌贵的,想自己生产降低成本的,也行,我要梯度收取授权费——年镜片销售额1亿以下的小厂,我要15%的销售收入作为专利授权费。
年销售额1亿到10亿之间的企业,1亿到10亿之间的这部分,我收取10%作为授权费。超出10亿的部分,上不封顶,我只收5%授权费。
我也不来查你们的发票开票细节,反正只要是镜片厂,不管你们卖什么,我抽这点比例,应该不过分吧?”
一般如果是从销售毛利里面抽授权费,那么抽两成甚至三成都是有的,基本上技术提供方什么都不干就白赚三成,开厂子的一方拿七成,都不算过分。
但那样的操作,需要去核查对方的账目、具体毛利多少、卖出去的东西有多少是用到你专利的产品。
企业有时候还会故意虚开票,比如卖的是树脂镜片,却开票开成玻璃镜片,规避涉授权费的项目,总之操作起来很复杂。
顾辙根基还浅,商业班底也少,折腾不起复杂的查账,所以他宁可简单一点,直接看销售额,说个比例抽成。这样他只要看税务局那儿的数据就行,查账等于是税务局帮顾辙代劳了。
5%的销售额,肯定是比20%毛利要低的,但操作简便易行,适合早期粗放式管理。
果不其然,顾辙开出那么“仁慈”的价位,也还依然有大部分人不舍得立刻接受呢。
武长清和拿姓刘的,就想着怎么掰扯掰扯讨价还价。
顾辙一抬手:“喝酒,我今天就是来通知大家一声,告诉大家海伦眼镜被踢出这个局了。就算郭总今天赶来这个饭局,当着大伙儿的面给我土下座求饶,他么今年也是拿不到新技术授权了。
我不是来跟你们谈交易、讨价还价的。授权费的事儿,我也就提一嘴,愿意的就签,我确保6月10日之前调试完成、规模投产,授权期从7月1日开始算,最前面的20天,你们拿了授权的人能生产多少卖多少,就算我白送给你们一点缓冲期。
不愿意签的,我的大门也继续敞开,只是我最近比较忙,要去米国读书了,所以这次不签,今年肯定是拿不到授权了。明年应该问题不大,错过的就等明年7月1日之前吧,我们一年一租或者半年一租,等我有空再说。”
顾辙话音刚落,那些小厂果然多半还要犹豫。
但是依视路的莱法耶特先生倒是挺爽快,直接表示可以接受。
超出10亿人民币的部分、抽5%销售额并不过分。
一众丹阳厂的小老板顿时懵逼了。
这些洋大人居然还价都不还?败家子啊!
涉及到刑事的事情,顾辙一般都不会多过问的。
那是国家的公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顾辙甚至连打听都不会多打听。
而且刑事案件一般需要的调查时间也比较久,再清楚的事实,三个月判决都算快的了。顾辙是下个月就要出国的人,哪有空等这边结果出来呢。
倒是等他出国过完第一个学期、暑假末期抽空回来几天的时候, 差不多能尘埃落定了。
东海大学竺院那边,顾辙最后一批拿学分的考试,都是在4月中旬考完的。
4月20日,星期二,顾辙总算是轻松了下来。
这一周里,阅卷老师和学工处帮他做档案履历手续的相关工作人员,倒是还有得忙,但顾辙本人只要等成绩就行。
所以他也要抓紧时间把生意上该关照的事情都关照梳理一下, 该往国外转移、继续后续研究的,也该部署起来。
米国那边的新公司,他倒是本学期初的时候,就已经托关系找那边的律所帮忙在注册、验资了。
新公司注册资本并不高,也没转移过去多少钱,毕竟要从国内转移大笔美元到大洋彼岸,还是很烦的,两边都有监管。
好在顾辙到时候也能通过用那家米国公司、销售国内研发技术在北美的专利,来捞取后续开展业务所需的资本。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有非常复杂的税务设计,米国人那边的税是非常恶心的。后世很多入了对面国籍或者拿了绿卡的大老板,后来都后悔了。
因为他们会发现,米国人的税务长臂管辖非常霸道,对于米国公民在全球范围内赚的钱,尤其是累进到比较高额度的那批人,都要被征走40%——换言之, 如果是一个实业家,公司开在华夏本土这边,工厂赚华人市场的钱,但他本人入了米国籍,那米国的税务局就会对他在华赚到的个人所得再割40%。
移民顾问们吹嘘的“那国籍有好处”,其实仅限于那些养老的、啃老的。换言之你自己不能有“持续性高收入的事业”,你只是在吃老本,那拿米国国籍在税务上有可能是赚的。
如果这辈子该挣的钱的大头还没挣完、而且这部分钱大概率不是通过在米国本土的生意赚的、却要加米国国籍,那只能说是被忽悠了。
(注:有本事赚米国人的钱、在米国人的土地上赚的,那入不入都一样,都要给米国缴一样多的税。这里强调的是‘从他国还有源源不断赚钱、却来入籍米国’的情况,这是最智障的。)
好在恶心归恶心,米国人也知道高科技是立国之本,对科研企业还有一定的优容,顾辙的公司性质能让他做到“只要不给股东分红、不把钱变成个人的资本利得、留在高科技科研公司内部”,一切就还有得谈。
其中细节,暂时不必赘述。
总而言之,哪怕是为了不白白交两遍税,顾辙这辈子也不可能去入米国籍——这跟爱国无关,纯粹是基于智商也要这么选。
顾辙又不是下半辈子靠存量财富过活的富二代,也不是‘在米国的公司主要赚米国本国人的钱’,他从没想过打入米国的消费市场。
部署盘点好了后续的公司架构、科研任务分配,顾辙总算能抽出时间来,发帖请国内主要的大牌树脂镜片厂商的老板们,一起来吃个饭。
出国之前,他还是打算把这个行业未来的技术基调定一下的。海伦眼镜那边涉及的案子虽然没判下来,但相关的商业间谍立案风声,圈内人还是听到的,至少周边离得近的同行都知道。
光学镜片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分布比较集中。
隐形眼镜马太效应更严重、玩家数量少,所以基本上大公司都在魔都周边。
框架眼镜树脂镜片的集中度低一些,因为要配合线下门店渠道,小牌子也更容易苟活下来,因此在东海省隔壁的江南省、丹阳一带,也有大量的中型企业。
后世2020年代初,丹阳镜片年产量大约在每年四五亿副,哪怕是眼下的2004年,还没那么发达,年产量、销量也有一亿副以上,着实是个庞大的产业。
当然,04年的时候,传统的玻璃镜片还未彻底被淘汰,所以丹阳镜片里面还有两三千万的零头是玻璃片子。树脂镜片的产销量约在八千万副以上。
顾辙进入这个新的领域后,要接触的客户数量,也就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原本或许只要照顾三五家大客户,现在一下子攀升到了几十家潜在客户。
连请客吃饭,都得租一个能放下四张大圆桌的包厢。
丹阳离方舟市和魔都也都不远,所以消息传得很快,海伦眼镜可能要吃瘪、被顾辙孤立的消息,当地老板们也都知道了。
收到顾辙发出的贴子,没人敢不来,顾辙俨然已经是这个小圈子里的武林盟主地位。
威慑力从来都是真枪实弹打出来的。
请客地点选在白堤之畔的楼外楼,菜色也只是经典的龙井虾仁东坡肉、西湖醋鱼叫花鸡,并不昂贵,但很有外交场合的气息,从菜色上就明示大家这是鸿门宴。
被请来的客人里,最尊贵的毫无疑问依然是从巴黎赶来的依视路高管、莱法耶特先生。毕竟国内那些镜片厂老板、跟这种国际巨头没法比咖位。
莱法耶特先生去年决策过购买顾辙美瞳新材料专利授权的事儿,当时前前后后给了顾辙1200多万美元。现在看来,新的生意规模起码比原有的更贵一个数量级。
人都到齐之后,顾辙本人陪着那几个法国人坐人最少的主桌,其他国内厂商代表分列另外三桌。
海伦的人因为闹掰了今天没来,而博士伦是只做隐形不做框架镜片的,也没来,其他同行跟依视路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既然主宾是法国人,顾辙开香槟和干邑白兰地倒也不算“崇洋媚外”,只是根据客户大小排优先级而已,在商言商。其他小老板们也都喝得惯。
酒过三巡,顾辙拍了拍手,让今天特地传得漂亮礼仪一点的林静静,带着几个礼仪小姐,端了几个如同珠宝盒一样的红绸缎带盒子上来,打开之后,里面放的却只是树脂眼镜片而已。
当然,跟传统的产品相比,只是形似,材质细微之处肯定是有差异的。
这都是顾辙用二相法反应弄出来的新聚烯酸酯材料,配合紫外线辐射催化稳定、激光冲击脱模。
在众人的好奇心中,顾辙亲手从林静静托着的那个盒子里,拿起一片镜片,环绕展示半圈。
一边轻轻拍了拍手,示意工作人员把包厢里的灯光调暗、开始在背景墙上放投影。
然后,顾辙就亲自就着投影,简单介绍了几句:
“这片镜片,跟大家平时看到的可能差不多,但是,它只需要使用到二相聚酯配合紫外催化反应,即可生产成功。
反应过程很稳定、时间也很精确可控,不存在三相法反应时、物料两两混合不充分不均匀的问题,更不存在反应程度、凝固牢度不一致,导致脱模时黏滞拉伤划伤表面的问题。
目前这一片,是1.6的透光率,度数做到了600度,我们可以做到脱模后完全不再进行补充光学研磨,就直接投入使用。
即使是提升到1.67透光度、800度左右的近视度数,也只需要一道3000目的精磨即可,而且是均匀精磨,只是为了让镜面更光滑,不用依靠打磨来改变镜片度数。只有散光镜会稍微麻烦一点。
这种新技术的市场价值,相信大家都是有了解的。我今天就不自吹了,商务上我只说一点:海伦眼镜目前我不会跟他们合作,
相关的商业间谍案处理完之前,他就算用‘限制竞争、不肯对外授权’的理由来抗辩,也只会换来我以在审纠纷为由拖延。
大家谁想取而代之的,可以抓紧一点了,国内排名第二的同行被真空排挤出市场的机会,可是不多的。”
顾辙说完之后,放下镜片,环视全场。
个别之前对他不太了解的丹阳老板,一时间面面相觑。其中有两个胆子大的,还起身追问:“顾总,你的技术已经拿到专利授权了么?
我们不是很了解你和那谁之间的案子,不过算算时间,你们之间的科研竞赛,应该也就是不久前的事儿吧?”
案子虽然没有审结,但毕竟是公开审理的,一些过程中的信息,已经开始披露。所以大家知道天元科技和海伦眼镜之间有科研竞赛、甚至有一定的科研方向泄密或误导,都是正常的。
具体时间泄密还是误导,不好说,至少是两者之一。
所以按照节奏逆推,到本月初的时候,顾辙的对手至少还差后续一到两个阶段的科研没完成。顾辙就算领先一步,也不可能领先这么多吧?
他手头的镜片样品,到底有多少技术含量?没看到专利授权书,大家心里都不踏实,谁敢下血本直接租授权呢?
对于这些问题,顾辙当然一点都不介意:“两位怎么称呼?我实说,现在还没拿到授权——但是肯定可以拿到,你们别管我是分案补充也好、行使优先权补充也好。
我也一向是这么卖的,觉得不可靠的,可以多观望一下,我无所谓。不过,这个观望最多可能会持续三到四年。
不信的可以问问莱法耶特先生,我一年多之前开始卖的离心法美瞳新材料和相关工艺的专利授权,目前都还没拿到呢。不光没拿到,连申请公开、进入实质审核阶段都还没。”
顾辙卖技术,从来都是专利申请保密期里就开始卖的,爱买不买,不信也没办法。
见他说得那么坦诚,那两个出言质疑的丹阳小老板们,也只好先自我介绍一下,然后试图为同行们争取一点好处:
“顾总,我是丹阳明月光学的武长清,刘哥是耀光镜片的。我们虽然生意不大,也就每年几百万片,但相信我们也能代表目前丹阳镜片圈子里的主流情况和担忧了。
您这两年在别的圈子崛起的名声,我们也多有耳闻,既然依视路这样的国际巨头都信赖您,我们没道理不信。只是风险毕竟大了,不知顾总要怎么跟大家合作呢?”
顾辙扶了一下自己的眼镜,他之前倒是没有对客户做过多的功课,因为太多了,懒得去一家家了解。要了解也是林静静徐嵩他们的活儿,不然顾辙养着这些市场开拓人员干什么。
所以,他也就是此刻酒桌上、临时听那武长清和姓刘的自吹,估计这俩人也算丹阳系前三前五的存在了吧,勉强能挑头。
丹阳镜片一年八千万副销量,卖几百万副每年的,也不算小厂了。毕竟八千万的量是好几十家中型同行、和上百家小厂,一起瓜分的。
顾辙也不跟他们客气,直接公事公办报价:“我目前设想的合作方式,最灵活的,就是欢迎大家到天元光学直接进货,我可以给大家自行贴牌,不加干涉。我每副镜片只预留20块的毛利作为授权费。
嫌贵的,想自己生产降低成本的,也行,我要梯度收取授权费——年镜片销售额1亿以下的小厂,我要15%的销售收入作为专利授权费。
年销售额1亿到10亿之间的企业,1亿到10亿之间的这部分,我收取10%作为授权费。超出10亿的部分,上不封顶,我只收5%授权费。
我也不来查你们的发票开票细节,反正只要是镜片厂,不管你们卖什么,我抽这点比例,应该不过分吧?”
一般如果是从销售毛利里面抽授权费,那么抽两成甚至三成都是有的,基本上技术提供方什么都不干就白赚三成,开厂子的一方拿七成,都不算过分。
但那样的操作,需要去核查对方的账目、具体毛利多少、卖出去的东西有多少是用到你专利的产品。
企业有时候还会故意虚开票,比如卖的是树脂镜片,却开票开成玻璃镜片,规避涉授权费的项目,总之操作起来很复杂。
顾辙根基还浅,商业班底也少,折腾不起复杂的查账,所以他宁可简单一点,直接看销售额,说个比例抽成。这样他只要看税务局那儿的数据就行,查账等于是税务局帮顾辙代劳了。
5%的销售额,肯定是比20%毛利要低的,但操作简便易行,适合早期粗放式管理。
果不其然,顾辙开出那么“仁慈”的价位,也还依然有大部分人不舍得立刻接受呢。
武长清和拿姓刘的,就想着怎么掰扯掰扯讨价还价。
顾辙一抬手:“喝酒,我今天就是来通知大家一声,告诉大家海伦眼镜被踢出这个局了。就算郭总今天赶来这个饭局,当着大伙儿的面给我土下座求饶,他么今年也是拿不到新技术授权了。
我不是来跟你们谈交易、讨价还价的。授权费的事儿,我也就提一嘴,愿意的就签,我确保6月10日之前调试完成、规模投产,授权期从7月1日开始算,最前面的20天,你们拿了授权的人能生产多少卖多少,就算我白送给你们一点缓冲期。
不愿意签的,我的大门也继续敞开,只是我最近比较忙,要去米国读书了,所以这次不签,今年肯定是拿不到授权了。明年应该问题不大,错过的就等明年7月1日之前吧,我们一年一租或者半年一租,等我有空再说。”
顾辙话音刚落,那些小厂果然多半还要犹豫。
但是依视路的莱法耶特先生倒是挺爽快,直接表示可以接受。
超出10亿人民币的部分、抽5%销售额并不过分。
一众丹阳厂的小老板顿时懵逼了。
这些洋大人居然还价都不还?败家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