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不能退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傲唐最新章节!
(感谢天空没有记忆书友的打赏!十二点钟左右还有一更!求收藏、推荐票、打赏!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入书友群聊聊天,群号:283,290,475)
-------------
还好李亨不可能一直呆在潼关,很快就要回长安的,不然杨晞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收拾场面了。
在抵达潼关后的第六天,李亨终于踏上了行程。
将李亨的车驾送离潼关界,杨晞大大地松了口气。
李亨到潼关巡视、劳军,差不多是挖他墙角来了,他辛辛苦苦几个月积累的威望,收获的人心,几乎被李亨毁了大半,让杨晞甚是愤愤。
王思礼、田良丘、吕崇贲等人的心思有了变化,这一点是很明确的,杨晞当然不能容忍这样。
但他并没有召这些将领来质问什么,而是在李亨走后,依然继续令他们练兵,与李亨来之前一样。
如果他表现的气急败坏,那情况会更糟,他必须要表现的非常大度。
倒是高适主动找上门来,向杨晞说了李亨召他时候所说的招揽意思,并很不好意思地说道:“杨元帅,末将只是一心想为国效力才答应太子的一些要求的,并不是要拂杨元帅的意,元帅对末将有知遇之恩,这份恩情末将会永远记在心里的。”
“高将军言重了,”杨晞对高适所说的不以为意,而且称赞了高适的耿直,“高将军,你能与本帅说这些,本帅就很高兴了,太子这般说,也是情理之中,毕竟他是国之储君,未来的皇帝,以后大家都要听他的。不过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潼关城,训练好潼关城内的兵马,准备接下来的战事。”
见杨晞不在意这些,高适挺是意外,越加对杨晞的大度敬佩并称赞起来。
庞忠也和杨晞主动说了这些,不过他并不是特意来找杨晞说这些的,而是在某一次禀报军务时候后说的。他并没有如高适一样效忠杨晞的表示,只是因为心里耿直而说这些,希望杨晞不要介怀,他也不会因太子的拉拢有任何的改变,接下来的时间内,会带好兵,做好事,绝不会懈怠的。
李承光、李福德、刘光庭原本就是杨国忠的亲信人物,李亨在这次巡视时候也曾有拉拢,不过他们立场比较坚定,没对李亨表示什么,他们也在李亨走后分别找杨晞说了一些“心里话”。
也还好,王思礼、田良丘、吕崇贲等被李亨说动心思的将领,在后面的训练中并没做出什么逆着杨晞的行为,而是依然如前面那般,兢兢业业地做事,继续带领军士们训练,对军士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对杨晞也依然敬重。倒是李辅国,在李亨到潼关巡视后,似乎腰杆子硬了一点,在议事的时候,也会发表一些意见,不过他的意见基本被人无视了。
但李辅国好像抛却了顾虑,对杨晞也会直言指责,表示许多事要他这个监军同意才能做,杨晞做任何事,布置任何行动也要知会他这个监军。但杨晞还是挺强硬,表示怎么布置军务是他这个元帅的份内事,不需要监军插手。两人因此数次起争执,但最终还是以杨晞压倒李辅国而收场。
在与李辅国的较量中,杨晞是决不退让的。
这和当初边令诚对高仙芝经常提建议,但基本没被高仙芝采纳的情况相似。
相似的情况还有,那就是李辅国对杨晞的怨恨进一步增加,这一点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杨晞基本没让李辅国插手军务,李辅国的监军依然有名无实,这是在太子李亨巡视后继续维持的局面,如何不让李辅国窝火,但又没太多办法。
此前他在发往长安的奏报中虽然说了这些事,也参了杨晞一把,表示杨晞完全无视朝廷的律制,不把监军当回事,但奏本却是石沉大海般没有任何回音。他相信在李亨没有回到长安之前,情况依然会这样的。杨晞仗着有个当宰相的父亲在朝中一手遮天,就敢坏了朝律,不把监军当一回事,李辅国觉得只要他继续参骇杨晞,并得李亨的协助,杨晞会惹上麻烦的。
有了李亨的明确支持,李辅国也没退缩,因此数次与杨晞争执。
杨晞很想找个机会整一下李辅国,甚至寻机将这名宦官打发回长安。但李辅国做事很谨慎,除了为自己争权,及做一些职权内的事外,其他事都做的很小心,让人抓不住把柄。
杨晞只能耐着性子与李辅国慢慢磨蹭较量,他相信这个监军宦官迟早有把柄落到他手上的。只要李辅国有大的把柄落到他手上,他一定不会放过,好生处置,甚至像处置边令诚一样,将李辅国的脑袋砍了也不一定。李辅国在历史上的恶名胜过杨国忠,一个没根的宦官竟然敢把皇帝不当回事,独揽大权,这样的人,在他没有得势之前将他清除,杨晞觉得他在替天行道,为国、为民除害。
但杨晞也承认,李亨的这次巡视确实给他带来了麻烦。
李辅国继续为他添乱,他也清楚李亨在归朝后,肯定会向皇帝李隆基面呈关于潼关的报告,还会添油加醋说一番他的不是,他决定在李亨将要抵达长安的时候,也快马赶回,争取在李亨报告之时,或者李亨面呈报告之后马上向李隆基解释清楚情况。
拉着自己的父亲杨国忠一道解释,杨晞相信李隆基不会降罪于他的,毕竟他没做错什么,他现在所做一切都是为国,为了大局,真的没多少是为自己谋私利,最多是顺带一下。要是他这般以大局为重,最终因为李亨打小报告之故被李隆基责怪,甚至免职,是要憋屈死了。
也就在李亨离开潼关的第四天,再有两天行程就将抵达长安之时,杨晞率一部亲卫赶往长安。两百余名特训队的队员也被他带走,他要顺便指导一下军士们快速行进中执行一些特殊任务的训练。
杨晞在离开潼关前,令庞忠和高适、李福德主持潼关军务,让王思礼、吕崇贲、田良丘、李承光、刘光庭等将协助。杨晞这样的安排,让诸将都嗅出了一点特别的味道,那就是杨晞对王思礼的信任已经没有对庞忠、高适那样多,上次杨晞离开潼关之前,可是令王思礼、庞忠等人主持军务的。
庞忠、高适明白杨晞如此安排的用意,王思礼也明白,但谁也没有挑明。
杨晞在离开前特别吩咐庞忠、高适、李福德几将,对监军宦官李辅国的态度依然如此,不让他插手军务,只是将军情通报于他就可,有什么事急告他就行。
要是李辅国有什么不满,他会亲自向皇帝禀报及解释的。
杨晞在离开潼关前,也将他的安排及打算都告诉了父亲杨国忠!
C
(感谢天空没有记忆书友的打赏!十二点钟左右还有一更!求收藏、推荐票、打赏!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入书友群聊聊天,群号:283,290,475)
-------------
还好李亨不可能一直呆在潼关,很快就要回长安的,不然杨晞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收拾场面了。
在抵达潼关后的第六天,李亨终于踏上了行程。
将李亨的车驾送离潼关界,杨晞大大地松了口气。
李亨到潼关巡视、劳军,差不多是挖他墙角来了,他辛辛苦苦几个月积累的威望,收获的人心,几乎被李亨毁了大半,让杨晞甚是愤愤。
王思礼、田良丘、吕崇贲等人的心思有了变化,这一点是很明确的,杨晞当然不能容忍这样。
但他并没有召这些将领来质问什么,而是在李亨走后,依然继续令他们练兵,与李亨来之前一样。
如果他表现的气急败坏,那情况会更糟,他必须要表现的非常大度。
倒是高适主动找上门来,向杨晞说了李亨召他时候所说的招揽意思,并很不好意思地说道:“杨元帅,末将只是一心想为国效力才答应太子的一些要求的,并不是要拂杨元帅的意,元帅对末将有知遇之恩,这份恩情末将会永远记在心里的。”
“高将军言重了,”杨晞对高适所说的不以为意,而且称赞了高适的耿直,“高将军,你能与本帅说这些,本帅就很高兴了,太子这般说,也是情理之中,毕竟他是国之储君,未来的皇帝,以后大家都要听他的。不过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潼关城,训练好潼关城内的兵马,准备接下来的战事。”
见杨晞不在意这些,高适挺是意外,越加对杨晞的大度敬佩并称赞起来。
庞忠也和杨晞主动说了这些,不过他并不是特意来找杨晞说这些的,而是在某一次禀报军务时候后说的。他并没有如高适一样效忠杨晞的表示,只是因为心里耿直而说这些,希望杨晞不要介怀,他也不会因太子的拉拢有任何的改变,接下来的时间内,会带好兵,做好事,绝不会懈怠的。
李承光、李福德、刘光庭原本就是杨国忠的亲信人物,李亨在这次巡视时候也曾有拉拢,不过他们立场比较坚定,没对李亨表示什么,他们也在李亨走后分别找杨晞说了一些“心里话”。
也还好,王思礼、田良丘、吕崇贲等被李亨说动心思的将领,在后面的训练中并没做出什么逆着杨晞的行为,而是依然如前面那般,兢兢业业地做事,继续带领军士们训练,对军士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对杨晞也依然敬重。倒是李辅国,在李亨到潼关巡视后,似乎腰杆子硬了一点,在议事的时候,也会发表一些意见,不过他的意见基本被人无视了。
但李辅国好像抛却了顾虑,对杨晞也会直言指责,表示许多事要他这个监军同意才能做,杨晞做任何事,布置任何行动也要知会他这个监军。但杨晞还是挺强硬,表示怎么布置军务是他这个元帅的份内事,不需要监军插手。两人因此数次起争执,但最终还是以杨晞压倒李辅国而收场。
在与李辅国的较量中,杨晞是决不退让的。
这和当初边令诚对高仙芝经常提建议,但基本没被高仙芝采纳的情况相似。
相似的情况还有,那就是李辅国对杨晞的怨恨进一步增加,这一点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杨晞基本没让李辅国插手军务,李辅国的监军依然有名无实,这是在太子李亨巡视后继续维持的局面,如何不让李辅国窝火,但又没太多办法。
此前他在发往长安的奏报中虽然说了这些事,也参了杨晞一把,表示杨晞完全无视朝廷的律制,不把监军当回事,但奏本却是石沉大海般没有任何回音。他相信在李亨没有回到长安之前,情况依然会这样的。杨晞仗着有个当宰相的父亲在朝中一手遮天,就敢坏了朝律,不把监军当一回事,李辅国觉得只要他继续参骇杨晞,并得李亨的协助,杨晞会惹上麻烦的。
有了李亨的明确支持,李辅国也没退缩,因此数次与杨晞争执。
杨晞很想找个机会整一下李辅国,甚至寻机将这名宦官打发回长安。但李辅国做事很谨慎,除了为自己争权,及做一些职权内的事外,其他事都做的很小心,让人抓不住把柄。
杨晞只能耐着性子与李辅国慢慢磨蹭较量,他相信这个监军宦官迟早有把柄落到他手上的。只要李辅国有大的把柄落到他手上,他一定不会放过,好生处置,甚至像处置边令诚一样,将李辅国的脑袋砍了也不一定。李辅国在历史上的恶名胜过杨国忠,一个没根的宦官竟然敢把皇帝不当回事,独揽大权,这样的人,在他没有得势之前将他清除,杨晞觉得他在替天行道,为国、为民除害。
但杨晞也承认,李亨的这次巡视确实给他带来了麻烦。
李辅国继续为他添乱,他也清楚李亨在归朝后,肯定会向皇帝李隆基面呈关于潼关的报告,还会添油加醋说一番他的不是,他决定在李亨将要抵达长安的时候,也快马赶回,争取在李亨报告之时,或者李亨面呈报告之后马上向李隆基解释清楚情况。
拉着自己的父亲杨国忠一道解释,杨晞相信李隆基不会降罪于他的,毕竟他没做错什么,他现在所做一切都是为国,为了大局,真的没多少是为自己谋私利,最多是顺带一下。要是他这般以大局为重,最终因为李亨打小报告之故被李隆基责怪,甚至免职,是要憋屈死了。
也就在李亨离开潼关的第四天,再有两天行程就将抵达长安之时,杨晞率一部亲卫赶往长安。两百余名特训队的队员也被他带走,他要顺便指导一下军士们快速行进中执行一些特殊任务的训练。
杨晞在离开潼关前,令庞忠和高适、李福德主持潼关军务,让王思礼、吕崇贲、田良丘、李承光、刘光庭等将协助。杨晞这样的安排,让诸将都嗅出了一点特别的味道,那就是杨晞对王思礼的信任已经没有对庞忠、高适那样多,上次杨晞离开潼关之前,可是令王思礼、庞忠等人主持军务的。
庞忠、高适明白杨晞如此安排的用意,王思礼也明白,但谁也没有挑明。
杨晞在离开前特别吩咐庞忠、高适、李福德几将,对监军宦官李辅国的态度依然如此,不让他插手军务,只是将军情通报于他就可,有什么事急告他就行。
要是李辅国有什么不满,他会亲自向皇帝禀报及解释的。
杨晞在离开潼关前,也将他的安排及打算都告诉了父亲杨国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