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皇上驾崩阁臣听诏 街前争捕妖道潜踪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张居正最新章节!
冯保堵住宫门在大内搜查四个娈童的事情,早有人报知内阁。高拱心知此事又会引发一场波澜,弄得不好,孟冲就会地位不保。冯保早就有心取而代之,这一下给他创造了可乘之机。高拱感到事态严重,便把高仪喊进值房就此事磋商。两人还没商量出个头绪来,就接到了隆庆皇帝病危的报信,要他们会聚张居正一同进乾清宫。
高拱一听大惊失色,连忙问前来传旨的乾清宫太监:“皇上到底咋样了?”
“小人不知道,”太监气喘吁吁地答道,“张公公差我速来传旨,我就跑来了。”
“走,去乾清宫。”
高拱说着抬脚就要出门,太监却不挪步,小声说道:“高老先生,旨意说得明白,要等张先生一起进宫。”
“张先生在家里,何时能到?”
“宫中已差人快马前去传旨,想必不会耽搁多久。”
高拱想到上午皇上在文华殿召见他时,还对张居正恨意难消,如何现在却又执意要他入宫觐见?如果皇上真的病危,那么此番前去,必定就成为皇上托付后事的顾命大臣。既如此,张居正逮捕王九思引起圣怒的事,岂不就一风吹了?高拱感到形势变化太快,便问太监:
“要张先生一同入宫,是皇上的旨意吗?”
“不,是皇后的懿旨,贵妃娘娘的令旨。”
“啊?”高拱又是大吃一惊,追问道,“皇上为何不发旨意?”
“皇上已不能说话了。”太监回答,他见高拱有继续追问的意思,生怕失言,赶紧说道,“两位阁老宽坐些儿,我到院子里头候着张先生。”说罢退了出去。
高拱有片刻间脑子一片茫然,他用手掐了掐额头,定了定神,喊进一位在值房当差的典吏,吩咐道:
“你迅速前往刑部,向刘尚书传我的指示,火速捉拿王九思,重新收监。”
典吏领命而去。一直坐在一旁一声不吭的高仪,这时问道:“玄兄为何要重新捉拿王九思?”
高拱煞有介事地回答:“我看皇上的病,弄到如此严重地步,就是这个王九思炼的阴阳大补丹在作怪。”
“这么说,张居正是对的了?”
面对高仪的追问,高拱苦笑了笑,答道:“我们做大臣的,第一件美德就是要忠君,爱皇上所爱,恨皇上所恨。”
高仪听出高拱的话意是为自己的言行作婉转解释,但他是个书生气十足的人,仍执意问道:“你怎么就知道,皇上现在突然改变主意,不喜欢这个王九思了呢?”
高拱重新捉拿王九思,原是应付突变的一步棋:如果皇上真的一病不起,捉拿王九思既可以得到民心,又可以讨得新皇上的欢心。如果皇上有惊无险,还可以向皇上说明,此举是动荡之际保护王九思的一项举措。这一招可谓费尽心机。偏遇上高仪这个书呆子,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高拱不想兜这个底,只得悻悻答道:
“这件事情就这么做了,如果皇上怪罪下来,由我一人担待。”
说罢起身来到了院子。
却说张居正接到旨意,也是须臾不敢怠慢。急匆匆乘轿来到内阁,刚抬脚迈出轿门,就看见高拱已站在面前乌头黑脸埋怨他来得太迟,也不及细说,三位阁臣跟着传旨太监一溜小跑进了乾清门。
早已守候在门口的张贵,把三位内阁大臣领进乾清宫,来到隆庆皇帝的寝殿东偏室。这东偏室如今沉浸在一片凄凉之中,已从东暖阁搬回这里的隆庆皇帝,躺在卧榻上昏迷不醒,身子时不时地抽搐几下。此时他眼睛紧闭,大张着嘴,嘴角泛着白沫,一名小太监跪在旁边,不停地绞着热毛巾替他擦拭。
御榻内侧,悬起一道杏黄色的帷帘。陈皇后与李贵妃坐在帷帘里头,紧靠着隆庆皇帝的头部。皇太子朱翊钧紧挨着李贵妃,不过,他是站在帷帘之外的,靠近隆庆皇帝的身边。他盯着不停抽搐的父皇,既惊恐又悲痛,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御榻外侧,隆庆皇帝的脚跟前,还站了一个人,这就是冯保。
高拱一行三人匆忙走进东偏室,连忙跪到御榻前磕头。高拱一进门就发现气氛有点不对头,第一不见太医前来施救,第二作为大内主管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也不在场。
“皇上!”长跪在地的高拱,轻轻喊了一句,他的喉头已发哽了。他转向陈皇后奏道,“请皇后下旨,火速命太医前来施救。”
陈皇后满脸惊恐,哽咽答道:“太医施救过了,刚刚退了出去。”
“哦!”
高拱答应一声,便把双膝挪近御榻,看着只有进气没有出气的隆庆皇帝,一时间心如刀绞。他伸手去握住皇上露在被子外头的手,仿佛握住的是一块冰。
“皇上!”
高拱抑制不住悲痛,一声大喊,顿时老泪纵横。
此时,只见得隆庆皇帝眼皮动了动,他仿佛有所知觉,微微张了张嘴,这一微小的变化使在场的人都感到惊喜,他们屏住呼吸,紧张地盯着皇上,屋子里死一般地寂静。但过了不一会儿,皇上的身子又开始抽搐。
“皇上!”
这次是张居正与高仪一同喊出,两人不似高拱这样忘情,而是吞声啜泣。
面含忧戚的李贵妃一直沉默不语,这时开口说道:
“请诸位阁老听好,冯保宣读遗诏。”
冯保趋前一步,将早在手中拿好的一卷黄绫揭帖打开,清清嗓子喊道:
“请皇太子朱翊钧接旨。”
朱翊钧仓促间不知如何应对,李贵妃从旁轻轻推了他一把,他这才醒悟,从御榻后头走出来,面对隆庆皇帝跪下。
冯保念道:
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怠荒,保守帝业。
念毕,冯保把那轴黄绫揭帖卷起扎好,恭恭敬敬递到朱翊钧手上,朱翊钧向父皇磕了头,依旧回到李贵妃身边站好。
冯保又抖开另一轴黄绫揭帖,说道:“这是皇上给内阁的遗诏,请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位阁臣听旨。”
三位长跪在地的阁臣,一齐挺腰肃容来听,冯保扫了他们一眼,接着念道:
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礼监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读罢遗诏,冯保把那黄绫揭帖递给了高拱。高拱抬眼望了望命若游丝的隆庆皇帝,充满酸楚地问道:
“皇上给太子的遗诏,以及给我们三位阁臣的遗诏,都提到司礼监,为何司礼监掌印孟冲却不在场?”
冯保身子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他听出高拱的弦外之音是冲着他来的,便下意识拿眼光瞟向李贵妃。李贵妃也正在看他,眼光一碰,李贵妃微微颔首,开口说道:
“冯保是太子的大伴,又是多年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有他在也是一样。”
“秉笔太监毕竟不是掌印太监,孟冲不来这里听诏,似乎不合规矩。”高拱犟气一发,便顾不得场合,由着自家思路说下去。话一出口,意识到顶撞了李贵妃,又赶紧补充说道,“皇上厚恩,臣誓以死报。东宫太子虽然年幼,承继大统,臣将根据祖宗法度,竭尽忠心辅佐,如有人敢欺东宫年幼,惑乱圣心,臣将秉持正义,维护朝纲,将生死置之度外。”
高拱这番话说得荡气回肠,但话中的“刺”依然让李贵妃感到不快。略停了停,她说道:
“高阁老的话说得很好,就照说的去做,皇上放心,皇后和我也都放心。”
“老臣记住贵妃娘娘的令旨。”
高拱本意是巴结讨好李贵妃,但由于说话口气生硬,李贵妃更是产生了“孤儿寡母受人欺侮”的感觉,她顿时眼圈一红,一下扑到隆庆皇帝身上,泪流满面地哭诉道:
“皇上啊皇上,你醒醒啊,你不能丢下我们孤儿寡母啊,皇上……”
也许受了这哭声的惊扰,隆庆皇帝突然身子一挺,喉咙里一片痰响,脸色憋得发紫。
“太医——”
“皇上!”
救人的救人,痛哭的痛哭,乾清宫里,顿时乱作一团。
这当儿,冯保与张居正交换了一个眼色。两人虽然也都面罩哀戚,但泪花后头都藏了一丝旁人看不透的如释重负的眼神。张居正抬起手背揩揩泪眼,跪身说道:
“请皇后与贵妃娘娘节哀,皇上正在救治,需要安静。”
听了这句话,东偏室里的哭声戛然而止,李贵妃抽噎着,朝张居正投来感激的一瞥。
冯保努努嘴,示意两个在场的太监把仍伏在御榻前抽泣的高拱架出乾清宫,张居正与高仪也随后躬身退出。
却说刑部尚书刘自强接到高拱的命令后,立即派出一队铺兵,由一位名叫秦雍西的专司缉捕的员外郎带队,前往崇文门跟前的王真人府,刚拐进胡同口,便见另有一队铺兵已把王真人府围得水泄不通。秦雍西命令手下跑步前进。先来的铺兵,看到又来了一班荷枪执棒的皂隶,连忙分出一队来,个个亮出枪械,拦住了铺兵们的前路。
“什么人如此大胆!”
秦雍西策马上前,大喝一声。铺兵们却并不买账,其中两人挺出枪来,逼住他的马头,唬得秦雍西一收缰绳,那马咴咴一叫,原地腾起,磨了一个旋差点把秦雍西摔下马来。秦雍西正欲发作,忽听得有人说道:“秦大人,受惊了。”秦雍西定睛一看,不禁吃了一惊,说话的竟是巡城御史王篆。原来,到纱帽胡同给张居正传旨的太监是冯保派去的,因此张居正已知道隆庆皇帝病危的确切消息。进宫之前,他派人送信给王篆,要他立即带人重新逮捕王九思。王篆接信后即刻动身,终于抢在秦雍西之前包围了王真人府。
一见是王篆,秦雍西心略宽了宽,论官阶,二人级别一样,都是四品官,但因王篆开府建衙,是堂上官,而秦雍西是刑部职司属官,官场上的铺排威风,却是比王篆差了许多。秦雍西跳下马来,朝王篆一揖,笑道:“啊,原来是王大人,你怎么来到这里?”
王篆还了礼,也有些惊诧地问道:“我正要问你,带了人马来这里做甚?”
秦雍西回答:“奉首辅高大人之命,我率队前来逮捕王九思。”
王篆又是一惊,问道:“高阁老下令逮捕王九思?这不大可能吧?”
“怎么不可能,你看,我有拘票在手。”秦雍西说着,掏出拘票来递给王篆看,又问道:“却不知王大人带了这么多的铺兵来,又是做甚,该不是保护王真人吧。”
“保护?”王篆一声冷笑,说道,“秦大人不要忘记,这王九思正是下官奉张阁老之命捉拿归案的,要不是从你们刑部大牢放出,也省得我又来一遭。”
“这么说,王大人也是来逮捕王九思的?”
“正是。”
“这就奇了!”秦雍西看看手中的拘票,问王篆,“请问王大人奉何人之命?”
“张阁老。”
秦雍西听了一笑,立刻露出不屑的神气,说道:“如此说来,这件事就用不着王大人劳神了。捉拿一个王九思,哪用得着两拨子人马。”
“秦大人说得也是,依下官之见,还是你们回去。”
“我们回去?”秦雍西立刻摆出了大衙门颐指气使的办事派头,回道,“高阁老命令下到刑部,捉人办案,我们才是正差。”
秦雍西这段话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高阁老是内阁首辅,当以他的指示为主;第二,刑部是一等一的办案大衙门,你巡城御史职责是维护京城治安,虽然也可以捎带着办理一些有违治安的案件,但却没有下发拘票的权力。王篆鬼精鬼精的一个人,哪能听不出秦雍西的话意?心里头虽然怄气,表面上却不愠不火,讪笑说道:
“秦大人总不至于忘记,这王九思正是下官昨日一手捉拿的吧?”
“昨日是昨日,今日是今日。王大人,你可是看清了,捉拿王九思的拘单在我手上。”
“秦大人也不要忘了,巡城御史衙门,也有捉人的权力。”
“你那权力,仅限于维护京城治安。”
“王九思当街打死人命,正是破坏了京城治安,捉拿他原在下官权限之内。”
“人你已经捉了?”
“秦大人一来,就跟下官歪掰了半天,我哪有时间动手。”
“既未动手,还望王大人闪开些个,让我的人马过去,捉拿这个妖道。”
“秦大人为何一定要与下官争抢呢?”
“高阁老指示到刑部,人若是让你捉了去,我如何交代?”
“人若是让你捉去,张阁老处我又如何交代呢?”
两人就这么争执不下,原都是争功心切。正在这时,忽见得王真人府内有浓烟窜了出来,王篆再也顾不得与秦雍西争论,命令手下喊开紧闭的朱漆大门。
几位兵士把大门擂得山响,里面却毫无动静。王篆与秦雍西均感不妙,王篆命人撞开大门,两拨人马一拥而入,发现庭院里杳无一人,那顶蓝呢大轿以及一应金扇仪仗,全都静悄悄摆放在轿厅里。庭院正中摆了三个大铜炉,那是王九思炼丹的工具,其中一只尚在燃烧,浓烟便在其中冒出。王篆走近一看,炉子里烧着的是一块焦肉,发出刺鼻的臭味,地上还丢了一张血淋淋的猫皮。王篆顿觉不妙,挥挥手大喊一声:“搜!”
秦雍西生怕落后,也向他的手下发布命令:“旮旮旯旯都给我搜到,一个人也别放走。”
顿时,只听得踹门踢杌儿砸缸摔盆子的一片乱响。这王真人府原是隆庆皇帝钦赐的,分前后两院。前院搜了个底朝天,人影儿也不曾见到一个。一伙人又拥进后院,依然是扇扇房门上了大锁。依次砸开来都是空荡荡的,最后砸开了一间库房,只见里头关了十几个童男童女。这些孩子被王九思拘禁在这里,本来就吓惊了魂,这会儿又见一下子拥进来这么多舞枪弄棒的兵士,都吓得大哭起来。王篆与秦雍西闻声走进来,命令兵士铺兵们离开屋里,然后想方设法哄得孩子们不哭,向他们询问王真人的去向。怎奈这些孩子们打从关进这间屋子就再也没出去过,所以也是一问三不知。王篆与秦雍西正急得没头绪,刚走出库房,只见两个铺兵又不知从何处拎出一个干巴老头儿来。
“你是这里的什么人?”王篆问道。
老头儿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想必是挨了兵士的揍,这会儿见到戴乌纱帽的官员,连忙扑通跪了下去,战战兢兢答道:“大人,小的是王真人雇用的火夫。”
“火夫?”王篆打量着老头儿,头发脏乱,面色黧黑,浑身上下没个看相,不由得狐疑地问,“你当哪门子火夫?”
“替王真人烧那三只炉子。”
“啊,原来那三只炉子是你烧的。”秦雍西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本大人刚从前院过来,看见一只炉子里浓烟滚滚,好像在烧一块焦肉,地上还有一张血淋淋的猫皮,这是怎么回事?”
“回大人,王真人把一只猫活剥了皮,然后把还没有断气的剥皮猫丢进大号炉里,命令小人多加柴炭,把那只猫烧焦。”
“他为何对这只猫如此痛恨?”
“不止这只猫,凡是猫他都痛恨。”
“却是为何?”
“回大人,王真人是属鼠的。”
“怕猫捉老鼠?”秦雍西禁不住扑哧一笑,侧过头来与王篆开了个玩笑,“王大人,你我都成了猫了。”
王篆勉强一笑,接着又冷下脸问那老头儿:“王九思哪里去了?”
“回大人,一个时辰前走了。”
“走了,去了哪里?”
“说是进紫禁城,给皇上送丹药去了。”
“骗人的鬼话,这王九思出门最好讲排场,既是给皇上送药,为何大轿仪仗都摆在轿厅里不用。”
“这……小的就不知晓了。”
“不知晓?”王篆双手一剪,吊起两道短蹙的疏眉,厉声喝道,“瞧你这副腌臜相,竟敢糊弄本官,你若不交代王九思的去处,我就剥了你的皮。”
“大人饶命,小的真不知晓……”
王篆打量着老头儿,头发脏乱,面色黧黑,浑身上下没个看相,不由得狐疑地问:“你当哪门子火夫?”“替王真人烧那三只炉子。”
老头儿磕头如捣蒜,忙不迭声地讨饶。王篆看出这老头儿讲的是实话,却又不肯便宜放了他,便命令道:“把这老家伙绑了,带回去细细拷问。”
两个铺兵把老头儿押解出去,王篆对秦雍西说:“秦大人,差事办砸了,我们各自回去复命吧。”
“也只得如此了。”
秦雍西说罢,便领了铺兵回刑部交差。王篆当即下令严守各处城门,万万不可让王九思溜走。
三位阁臣刚从乾清宫回到内阁,就有太监从乾清宫跑来报信:隆庆皇帝已经龙宾上天。这是隆庆六年的五月二十五日,下午申酉时牌之交。虽然已是预料中事,三位阁臣仍不免聚在朝房里号啕痛哭一番。接着抹干眼泪,议出三项决定:一、立即八百里传邮,把讣告发布全国;二、隆庆皇帝一应丧事礼仪由礼部遵祖制定出方案,呈上皇太子批准执行;三、治丧期间,在京各衙门堂官一律在朝房值宿,不得回家。全国各地衙门就地设灵堂致祭,不必来京。商量既定,内阁中书便按阁臣的意思斟酌词句写好告示,盖上内阁关防。命人送往京城各大衙门,传邮的事则指示兵部施行。把这些要紧事忙完,已是掌灯时分,值日官进来请三位阁老到膳食房用餐。抽这空儿,张居正回自己的值房一趟。来到膳食房时,只见他已换下一品锦绣官袍,穿上了一袭青衣角带的丧服。瞧他这副打扮,两位依旧穿着吉色官袍的阁老顿时浑身不自在。议事前,他们已差人回家拿衣包去了,却没想到张居正已是随身带来。高仪心里头只想着张居正的精明,而高拱却从这件小事中看出蹊跷:皇上今日是突然发病,他张居正为何就知道皇上一定会死?
胡乱吃过晚饭,三位阁老各自回值房安歇。平日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的内阁院子,如今各个楼座门口都挂起了灯笼——当然不是惯用的绣有内阁二字的大红宫灯,而是贴了一个黑色“奠”字的白纱西瓜灯。皇上死得突然,一应丧仪祭品还来不及置办周详,这几对灯笼本是库房旧物,值日官翻检出来略加修饰就挂了出去。惨白的光芒衬出那几个黑色的“奠”字,院子里顿时充满了肃穆悲凉的气氛。
高拱刚回到值房,心绪烦乱,正想喝盅茶稳稳神,管家高福推门进来,他专为送衣包而来。高拱立即踅到内阁换好丧服,走出来正欲对高福说话,却发现值房里又多了一个人。
“元辅。”
那人喊了一声,便朝站在门口的高拱跪了下去,高拱认出这人是秦雍西,便吩咐平身赐坐,问道:“你有何事?”
秦雍西答道:“下午元辅下到刑部的手令,要将王九思重新逮捕收监,尚书刘大人把这差事交给下官办理。”
高拱心乱如麻,差一点把这件事给忘了,这会儿见秦雍西提起来,连忙追问:“人拿到了?”
“没有。”
“怎么回事?”
高拱的脸色顿时就不好看。秦雍西这是第一次面谒首辅,心里头紧张得不得了,也不敢看首辅的脸色,只垂着眼睑,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述说一遍。
听说王篆也率人前往拘捕王九思,高拱心里头清楚张居正这是在铆着劲儿与他斗法。恼怒之余,听说双方都没有捉到王九思,又多少有一点快慰,随口骂道:“便宜了这龟孙子,竟让他跑了。”
秦雍西揣摩首辅的口气,似没有更多责怪的意思,于是问道:“下一步如何处置,还望元辅大人示下。”
“你看咋办才好?”高拱盯着秦雍西问。
秦雍西想了想,答道:“依下官之见,可让刑部发出缉报,着各地捕快严密布控,务必将此妖道捉拿归案。”
高拱点点头,赞赏地说:“此举甚好,你回去和刘大人讲,以刑部名义上一道折子,奏明王九思种种欺君害民的不法行为,请旨拿办。”
“元辅指令明确,下官回去奏明刘大人照办就是,只是……”
秦雍西欲言又止,高拱追问:“你还有什么疑虑?”
秦雍西小心问道:“皇上已经龙宾上天,折子抬头应该向谁请旨?”
“啊,这个嘛,”高拱觉得秦雍西很是心细,这一问题问得很好,斟酌一番,他指示道:“新皇上还未登基,这折子就写给皇后和皇贵妃,请她们降旨。”
“是,下官明白。”
秦雍西告辞走了。两人谈话时,高福退到外间回避,这会儿又走了进来,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高拱,说道:“这是邵大侠的来信,下午收到的。”
高拱“啊”了一声,急忙拆开来看。信写得简单,只寥寥数语,告之已到广西地面,所托之事少安毋躁,数日后必有佳音传来。看罢信后,高拱把它揉成一团,就着灯火烧了,高福上前把纸灰收拾干净。高拱一边品茶,一边喃喃说道:“这封信在路上走了八九天,想必邵大侠已经得手了。”
“如果不出意外,过不几天就该有佳音传给老爷。”高福刚说完,又觉得此话不妥,赶紧又补充说道,“邵大侠一贯胆大心细,做事不会出差错的。”
高拱眼珠子一转,问:“你真的这么相信他?”
“真的相信,”高福一半真心,一半为了讨好主人,言之凿凿地说道,“小人跟老爷这么些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官场上的人对老爷好,那是有所求。邵大侠却不一样,这人有侠肝义胆,帮老爷却是不求回报。”
高拱长叹一声,颇有感触地说道:“你的话言之有理。如今皇上驾崩,朝廷政局可谓风云变幻。稍一不慎,就会授人以柄。这时候,李延的事情千万不可让人知道。”
高福理解主人的心情,看到主人拧眉攒目的劳心神情,也只能拿些宽心的话来安慰。虽然高拱对皇上驾崩早有心理准备,但事到临头,他依然感到太突然。皇上在世时对他诸多依赖,君臣感情非比一般。如今皇上大行,他突然觉得失去了支撑,心里空落落的,有着说不尽的惆怅和苦涩……
见高拱兀自愣神,高福小声说道:“老爷,不知你还有何吩咐,若没有啥事情,小的这就先走了。”
“再待会儿吧,高福,你坐下。”
高福给高拱的茶盅里续上水,打横坐在杌子上。高拱静静地眯着眼睛,好一会儿才问:
“高福,皇上驾崩,外头都知晓了吗?”
“回老爷,都知晓了,我从府里过来的路上,看到有些店铺已挂上了白灯笼。”
“啊,你可听到一些什么话来?”
“我急着赶路,又是坐的轿子,所以不曾听得什么话。”
“你自家怎么看呢?”
“我?”高福一愣,老爷从不和他讨论公事,这会儿却和他唠嗑这天大的事情,想了想,斗胆说道,“皇上死得太突然了,今儿个上午,皇上还在文华殿接见了老爷。”
“你听谁说皇上接见了我?”
“我方才进来时,在会极门口碰到韩揖,是他告诉小人的。”
“是啊,这里头肯定有蹊跷。”高拱起身踱到窗前,看着对面卷棚前挂着的惨白灯笼,把这两天紫禁城内外发生的事情连到一块儿来想,隐隐约约感到张居正与冯保已经联手,处处都在制造陷阱与杀机。而他们的后面,还有一个极有主见的李贵妃。对这个皇上的宠妃,他一向都不曾攀附,因为他认为,不管皇上如何宠她,她毕竟只是一个贵妃,而且皇上御座六年,也从未听说过她干政的事。现在看来,他的这个想法错了。回想起下午在乾清宫皇上坐榻前李贵妃对他说的那几句话,看似褒奖,实际上已隐含了老大的不满。如今皇上一死,十岁的太子即皇帝位,宫中说话最有影响力的当然是这位太子的母亲了……高拱越想越不是滋味,心里头更是七上八下,不由得喃喃自语道:“看来,老夫又失算了一步棋。”
候在一旁不敢出声的高福,以为高拱是在和他说话,又没听清高拱说的什么,只得嗫嚅着喊了一句:“老爷。”
高拱一转身,方才还挂了一脸的愁容突然不见了,并且恢复了固有的傲慢与自信。他猛地一掀胡须,走到高福跟前,谑声骂道:“高福,你也忒稀松,老夫我这边叹口气,你那边就手脚冰凉了。你放心,天塌不下来。你现在回去,让咱府上人都穿上孝服,吊唁皇上,咱家也做个好样子给人看看。”
冯保堵住宫门在大内搜查四个娈童的事情,早有人报知内阁。高拱心知此事又会引发一场波澜,弄得不好,孟冲就会地位不保。冯保早就有心取而代之,这一下给他创造了可乘之机。高拱感到事态严重,便把高仪喊进值房就此事磋商。两人还没商量出个头绪来,就接到了隆庆皇帝病危的报信,要他们会聚张居正一同进乾清宫。
高拱一听大惊失色,连忙问前来传旨的乾清宫太监:“皇上到底咋样了?”
“小人不知道,”太监气喘吁吁地答道,“张公公差我速来传旨,我就跑来了。”
“走,去乾清宫。”
高拱说着抬脚就要出门,太监却不挪步,小声说道:“高老先生,旨意说得明白,要等张先生一起进宫。”
“张先生在家里,何时能到?”
“宫中已差人快马前去传旨,想必不会耽搁多久。”
高拱想到上午皇上在文华殿召见他时,还对张居正恨意难消,如何现在却又执意要他入宫觐见?如果皇上真的病危,那么此番前去,必定就成为皇上托付后事的顾命大臣。既如此,张居正逮捕王九思引起圣怒的事,岂不就一风吹了?高拱感到形势变化太快,便问太监:
“要张先生一同入宫,是皇上的旨意吗?”
“不,是皇后的懿旨,贵妃娘娘的令旨。”
“啊?”高拱又是大吃一惊,追问道,“皇上为何不发旨意?”
“皇上已不能说话了。”太监回答,他见高拱有继续追问的意思,生怕失言,赶紧说道,“两位阁老宽坐些儿,我到院子里头候着张先生。”说罢退了出去。
高拱有片刻间脑子一片茫然,他用手掐了掐额头,定了定神,喊进一位在值房当差的典吏,吩咐道:
“你迅速前往刑部,向刘尚书传我的指示,火速捉拿王九思,重新收监。”
典吏领命而去。一直坐在一旁一声不吭的高仪,这时问道:“玄兄为何要重新捉拿王九思?”
高拱煞有介事地回答:“我看皇上的病,弄到如此严重地步,就是这个王九思炼的阴阳大补丹在作怪。”
“这么说,张居正是对的了?”
面对高仪的追问,高拱苦笑了笑,答道:“我们做大臣的,第一件美德就是要忠君,爱皇上所爱,恨皇上所恨。”
高仪听出高拱的话意是为自己的言行作婉转解释,但他是个书生气十足的人,仍执意问道:“你怎么就知道,皇上现在突然改变主意,不喜欢这个王九思了呢?”
高拱重新捉拿王九思,原是应付突变的一步棋:如果皇上真的一病不起,捉拿王九思既可以得到民心,又可以讨得新皇上的欢心。如果皇上有惊无险,还可以向皇上说明,此举是动荡之际保护王九思的一项举措。这一招可谓费尽心机。偏遇上高仪这个书呆子,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高拱不想兜这个底,只得悻悻答道:
“这件事情就这么做了,如果皇上怪罪下来,由我一人担待。”
说罢起身来到了院子。
却说张居正接到旨意,也是须臾不敢怠慢。急匆匆乘轿来到内阁,刚抬脚迈出轿门,就看见高拱已站在面前乌头黑脸埋怨他来得太迟,也不及细说,三位阁臣跟着传旨太监一溜小跑进了乾清门。
早已守候在门口的张贵,把三位内阁大臣领进乾清宫,来到隆庆皇帝的寝殿东偏室。这东偏室如今沉浸在一片凄凉之中,已从东暖阁搬回这里的隆庆皇帝,躺在卧榻上昏迷不醒,身子时不时地抽搐几下。此时他眼睛紧闭,大张着嘴,嘴角泛着白沫,一名小太监跪在旁边,不停地绞着热毛巾替他擦拭。
御榻内侧,悬起一道杏黄色的帷帘。陈皇后与李贵妃坐在帷帘里头,紧靠着隆庆皇帝的头部。皇太子朱翊钧紧挨着李贵妃,不过,他是站在帷帘之外的,靠近隆庆皇帝的身边。他盯着不停抽搐的父皇,既惊恐又悲痛,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御榻外侧,隆庆皇帝的脚跟前,还站了一个人,这就是冯保。
高拱一行三人匆忙走进东偏室,连忙跪到御榻前磕头。高拱一进门就发现气氛有点不对头,第一不见太医前来施救,第二作为大内主管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也不在场。
“皇上!”长跪在地的高拱,轻轻喊了一句,他的喉头已发哽了。他转向陈皇后奏道,“请皇后下旨,火速命太医前来施救。”
陈皇后满脸惊恐,哽咽答道:“太医施救过了,刚刚退了出去。”
“哦!”
高拱答应一声,便把双膝挪近御榻,看着只有进气没有出气的隆庆皇帝,一时间心如刀绞。他伸手去握住皇上露在被子外头的手,仿佛握住的是一块冰。
“皇上!”
高拱抑制不住悲痛,一声大喊,顿时老泪纵横。
此时,只见得隆庆皇帝眼皮动了动,他仿佛有所知觉,微微张了张嘴,这一微小的变化使在场的人都感到惊喜,他们屏住呼吸,紧张地盯着皇上,屋子里死一般地寂静。但过了不一会儿,皇上的身子又开始抽搐。
“皇上!”
这次是张居正与高仪一同喊出,两人不似高拱这样忘情,而是吞声啜泣。
面含忧戚的李贵妃一直沉默不语,这时开口说道:
“请诸位阁老听好,冯保宣读遗诏。”
冯保趋前一步,将早在手中拿好的一卷黄绫揭帖打开,清清嗓子喊道:
“请皇太子朱翊钧接旨。”
朱翊钧仓促间不知如何应对,李贵妃从旁轻轻推了他一把,他这才醒悟,从御榻后头走出来,面对隆庆皇帝跪下。
冯保念道:
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怠荒,保守帝业。
念毕,冯保把那轴黄绫揭帖卷起扎好,恭恭敬敬递到朱翊钧手上,朱翊钧向父皇磕了头,依旧回到李贵妃身边站好。
冯保又抖开另一轴黄绫揭帖,说道:“这是皇上给内阁的遗诏,请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位阁臣听旨。”
三位长跪在地的阁臣,一齐挺腰肃容来听,冯保扫了他们一眼,接着念道:
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礼监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读罢遗诏,冯保把那黄绫揭帖递给了高拱。高拱抬眼望了望命若游丝的隆庆皇帝,充满酸楚地问道:
“皇上给太子的遗诏,以及给我们三位阁臣的遗诏,都提到司礼监,为何司礼监掌印孟冲却不在场?”
冯保身子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他听出高拱的弦外之音是冲着他来的,便下意识拿眼光瞟向李贵妃。李贵妃也正在看他,眼光一碰,李贵妃微微颔首,开口说道:
“冯保是太子的大伴,又是多年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有他在也是一样。”
“秉笔太监毕竟不是掌印太监,孟冲不来这里听诏,似乎不合规矩。”高拱犟气一发,便顾不得场合,由着自家思路说下去。话一出口,意识到顶撞了李贵妃,又赶紧补充说道,“皇上厚恩,臣誓以死报。东宫太子虽然年幼,承继大统,臣将根据祖宗法度,竭尽忠心辅佐,如有人敢欺东宫年幼,惑乱圣心,臣将秉持正义,维护朝纲,将生死置之度外。”
高拱这番话说得荡气回肠,但话中的“刺”依然让李贵妃感到不快。略停了停,她说道:
“高阁老的话说得很好,就照说的去做,皇上放心,皇后和我也都放心。”
“老臣记住贵妃娘娘的令旨。”
高拱本意是巴结讨好李贵妃,但由于说话口气生硬,李贵妃更是产生了“孤儿寡母受人欺侮”的感觉,她顿时眼圈一红,一下扑到隆庆皇帝身上,泪流满面地哭诉道:
“皇上啊皇上,你醒醒啊,你不能丢下我们孤儿寡母啊,皇上……”
也许受了这哭声的惊扰,隆庆皇帝突然身子一挺,喉咙里一片痰响,脸色憋得发紫。
“太医——”
“皇上!”
救人的救人,痛哭的痛哭,乾清宫里,顿时乱作一团。
这当儿,冯保与张居正交换了一个眼色。两人虽然也都面罩哀戚,但泪花后头都藏了一丝旁人看不透的如释重负的眼神。张居正抬起手背揩揩泪眼,跪身说道:
“请皇后与贵妃娘娘节哀,皇上正在救治,需要安静。”
听了这句话,东偏室里的哭声戛然而止,李贵妃抽噎着,朝张居正投来感激的一瞥。
冯保努努嘴,示意两个在场的太监把仍伏在御榻前抽泣的高拱架出乾清宫,张居正与高仪也随后躬身退出。
却说刑部尚书刘自强接到高拱的命令后,立即派出一队铺兵,由一位名叫秦雍西的专司缉捕的员外郎带队,前往崇文门跟前的王真人府,刚拐进胡同口,便见另有一队铺兵已把王真人府围得水泄不通。秦雍西命令手下跑步前进。先来的铺兵,看到又来了一班荷枪执棒的皂隶,连忙分出一队来,个个亮出枪械,拦住了铺兵们的前路。
“什么人如此大胆!”
秦雍西策马上前,大喝一声。铺兵们却并不买账,其中两人挺出枪来,逼住他的马头,唬得秦雍西一收缰绳,那马咴咴一叫,原地腾起,磨了一个旋差点把秦雍西摔下马来。秦雍西正欲发作,忽听得有人说道:“秦大人,受惊了。”秦雍西定睛一看,不禁吃了一惊,说话的竟是巡城御史王篆。原来,到纱帽胡同给张居正传旨的太监是冯保派去的,因此张居正已知道隆庆皇帝病危的确切消息。进宫之前,他派人送信给王篆,要他立即带人重新逮捕王九思。王篆接信后即刻动身,终于抢在秦雍西之前包围了王真人府。
一见是王篆,秦雍西心略宽了宽,论官阶,二人级别一样,都是四品官,但因王篆开府建衙,是堂上官,而秦雍西是刑部职司属官,官场上的铺排威风,却是比王篆差了许多。秦雍西跳下马来,朝王篆一揖,笑道:“啊,原来是王大人,你怎么来到这里?”
王篆还了礼,也有些惊诧地问道:“我正要问你,带了人马来这里做甚?”
秦雍西回答:“奉首辅高大人之命,我率队前来逮捕王九思。”
王篆又是一惊,问道:“高阁老下令逮捕王九思?这不大可能吧?”
“怎么不可能,你看,我有拘票在手。”秦雍西说着,掏出拘票来递给王篆看,又问道:“却不知王大人带了这么多的铺兵来,又是做甚,该不是保护王真人吧。”
“保护?”王篆一声冷笑,说道,“秦大人不要忘记,这王九思正是下官奉张阁老之命捉拿归案的,要不是从你们刑部大牢放出,也省得我又来一遭。”
“这么说,王大人也是来逮捕王九思的?”
“正是。”
“这就奇了!”秦雍西看看手中的拘票,问王篆,“请问王大人奉何人之命?”
“张阁老。”
秦雍西听了一笑,立刻露出不屑的神气,说道:“如此说来,这件事就用不着王大人劳神了。捉拿一个王九思,哪用得着两拨子人马。”
“秦大人说得也是,依下官之见,还是你们回去。”
“我们回去?”秦雍西立刻摆出了大衙门颐指气使的办事派头,回道,“高阁老命令下到刑部,捉人办案,我们才是正差。”
秦雍西这段话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高阁老是内阁首辅,当以他的指示为主;第二,刑部是一等一的办案大衙门,你巡城御史职责是维护京城治安,虽然也可以捎带着办理一些有违治安的案件,但却没有下发拘票的权力。王篆鬼精鬼精的一个人,哪能听不出秦雍西的话意?心里头虽然怄气,表面上却不愠不火,讪笑说道:
“秦大人总不至于忘记,这王九思正是下官昨日一手捉拿的吧?”
“昨日是昨日,今日是今日。王大人,你可是看清了,捉拿王九思的拘单在我手上。”
“秦大人也不要忘了,巡城御史衙门,也有捉人的权力。”
“你那权力,仅限于维护京城治安。”
“王九思当街打死人命,正是破坏了京城治安,捉拿他原在下官权限之内。”
“人你已经捉了?”
“秦大人一来,就跟下官歪掰了半天,我哪有时间动手。”
“既未动手,还望王大人闪开些个,让我的人马过去,捉拿这个妖道。”
“秦大人为何一定要与下官争抢呢?”
“高阁老指示到刑部,人若是让你捉了去,我如何交代?”
“人若是让你捉去,张阁老处我又如何交代呢?”
两人就这么争执不下,原都是争功心切。正在这时,忽见得王真人府内有浓烟窜了出来,王篆再也顾不得与秦雍西争论,命令手下喊开紧闭的朱漆大门。
几位兵士把大门擂得山响,里面却毫无动静。王篆与秦雍西均感不妙,王篆命人撞开大门,两拨人马一拥而入,发现庭院里杳无一人,那顶蓝呢大轿以及一应金扇仪仗,全都静悄悄摆放在轿厅里。庭院正中摆了三个大铜炉,那是王九思炼丹的工具,其中一只尚在燃烧,浓烟便在其中冒出。王篆走近一看,炉子里烧着的是一块焦肉,发出刺鼻的臭味,地上还丢了一张血淋淋的猫皮。王篆顿觉不妙,挥挥手大喊一声:“搜!”
秦雍西生怕落后,也向他的手下发布命令:“旮旮旯旯都给我搜到,一个人也别放走。”
顿时,只听得踹门踢杌儿砸缸摔盆子的一片乱响。这王真人府原是隆庆皇帝钦赐的,分前后两院。前院搜了个底朝天,人影儿也不曾见到一个。一伙人又拥进后院,依然是扇扇房门上了大锁。依次砸开来都是空荡荡的,最后砸开了一间库房,只见里头关了十几个童男童女。这些孩子被王九思拘禁在这里,本来就吓惊了魂,这会儿又见一下子拥进来这么多舞枪弄棒的兵士,都吓得大哭起来。王篆与秦雍西闻声走进来,命令兵士铺兵们离开屋里,然后想方设法哄得孩子们不哭,向他们询问王真人的去向。怎奈这些孩子们打从关进这间屋子就再也没出去过,所以也是一问三不知。王篆与秦雍西正急得没头绪,刚走出库房,只见两个铺兵又不知从何处拎出一个干巴老头儿来。
“你是这里的什么人?”王篆问道。
老头儿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想必是挨了兵士的揍,这会儿见到戴乌纱帽的官员,连忙扑通跪了下去,战战兢兢答道:“大人,小的是王真人雇用的火夫。”
“火夫?”王篆打量着老头儿,头发脏乱,面色黧黑,浑身上下没个看相,不由得狐疑地问,“你当哪门子火夫?”
“替王真人烧那三只炉子。”
“啊,原来那三只炉子是你烧的。”秦雍西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本大人刚从前院过来,看见一只炉子里浓烟滚滚,好像在烧一块焦肉,地上还有一张血淋淋的猫皮,这是怎么回事?”
“回大人,王真人把一只猫活剥了皮,然后把还没有断气的剥皮猫丢进大号炉里,命令小人多加柴炭,把那只猫烧焦。”
“他为何对这只猫如此痛恨?”
“不止这只猫,凡是猫他都痛恨。”
“却是为何?”
“回大人,王真人是属鼠的。”
“怕猫捉老鼠?”秦雍西禁不住扑哧一笑,侧过头来与王篆开了个玩笑,“王大人,你我都成了猫了。”
王篆勉强一笑,接着又冷下脸问那老头儿:“王九思哪里去了?”
“回大人,一个时辰前走了。”
“走了,去了哪里?”
“说是进紫禁城,给皇上送丹药去了。”
“骗人的鬼话,这王九思出门最好讲排场,既是给皇上送药,为何大轿仪仗都摆在轿厅里不用。”
“这……小的就不知晓了。”
“不知晓?”王篆双手一剪,吊起两道短蹙的疏眉,厉声喝道,“瞧你这副腌臜相,竟敢糊弄本官,你若不交代王九思的去处,我就剥了你的皮。”
“大人饶命,小的真不知晓……”
王篆打量着老头儿,头发脏乱,面色黧黑,浑身上下没个看相,不由得狐疑地问:“你当哪门子火夫?”“替王真人烧那三只炉子。”
老头儿磕头如捣蒜,忙不迭声地讨饶。王篆看出这老头儿讲的是实话,却又不肯便宜放了他,便命令道:“把这老家伙绑了,带回去细细拷问。”
两个铺兵把老头儿押解出去,王篆对秦雍西说:“秦大人,差事办砸了,我们各自回去复命吧。”
“也只得如此了。”
秦雍西说罢,便领了铺兵回刑部交差。王篆当即下令严守各处城门,万万不可让王九思溜走。
三位阁臣刚从乾清宫回到内阁,就有太监从乾清宫跑来报信:隆庆皇帝已经龙宾上天。这是隆庆六年的五月二十五日,下午申酉时牌之交。虽然已是预料中事,三位阁臣仍不免聚在朝房里号啕痛哭一番。接着抹干眼泪,议出三项决定:一、立即八百里传邮,把讣告发布全国;二、隆庆皇帝一应丧事礼仪由礼部遵祖制定出方案,呈上皇太子批准执行;三、治丧期间,在京各衙门堂官一律在朝房值宿,不得回家。全国各地衙门就地设灵堂致祭,不必来京。商量既定,内阁中书便按阁臣的意思斟酌词句写好告示,盖上内阁关防。命人送往京城各大衙门,传邮的事则指示兵部施行。把这些要紧事忙完,已是掌灯时分,值日官进来请三位阁老到膳食房用餐。抽这空儿,张居正回自己的值房一趟。来到膳食房时,只见他已换下一品锦绣官袍,穿上了一袭青衣角带的丧服。瞧他这副打扮,两位依旧穿着吉色官袍的阁老顿时浑身不自在。议事前,他们已差人回家拿衣包去了,却没想到张居正已是随身带来。高仪心里头只想着张居正的精明,而高拱却从这件小事中看出蹊跷:皇上今日是突然发病,他张居正为何就知道皇上一定会死?
胡乱吃过晚饭,三位阁老各自回值房安歇。平日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的内阁院子,如今各个楼座门口都挂起了灯笼——当然不是惯用的绣有内阁二字的大红宫灯,而是贴了一个黑色“奠”字的白纱西瓜灯。皇上死得突然,一应丧仪祭品还来不及置办周详,这几对灯笼本是库房旧物,值日官翻检出来略加修饰就挂了出去。惨白的光芒衬出那几个黑色的“奠”字,院子里顿时充满了肃穆悲凉的气氛。
高拱刚回到值房,心绪烦乱,正想喝盅茶稳稳神,管家高福推门进来,他专为送衣包而来。高拱立即踅到内阁换好丧服,走出来正欲对高福说话,却发现值房里又多了一个人。
“元辅。”
那人喊了一声,便朝站在门口的高拱跪了下去,高拱认出这人是秦雍西,便吩咐平身赐坐,问道:“你有何事?”
秦雍西答道:“下午元辅下到刑部的手令,要将王九思重新逮捕收监,尚书刘大人把这差事交给下官办理。”
高拱心乱如麻,差一点把这件事给忘了,这会儿见秦雍西提起来,连忙追问:“人拿到了?”
“没有。”
“怎么回事?”
高拱的脸色顿时就不好看。秦雍西这是第一次面谒首辅,心里头紧张得不得了,也不敢看首辅的脸色,只垂着眼睑,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述说一遍。
听说王篆也率人前往拘捕王九思,高拱心里头清楚张居正这是在铆着劲儿与他斗法。恼怒之余,听说双方都没有捉到王九思,又多少有一点快慰,随口骂道:“便宜了这龟孙子,竟让他跑了。”
秦雍西揣摩首辅的口气,似没有更多责怪的意思,于是问道:“下一步如何处置,还望元辅大人示下。”
“你看咋办才好?”高拱盯着秦雍西问。
秦雍西想了想,答道:“依下官之见,可让刑部发出缉报,着各地捕快严密布控,务必将此妖道捉拿归案。”
高拱点点头,赞赏地说:“此举甚好,你回去和刘大人讲,以刑部名义上一道折子,奏明王九思种种欺君害民的不法行为,请旨拿办。”
“元辅指令明确,下官回去奏明刘大人照办就是,只是……”
秦雍西欲言又止,高拱追问:“你还有什么疑虑?”
秦雍西小心问道:“皇上已经龙宾上天,折子抬头应该向谁请旨?”
“啊,这个嘛,”高拱觉得秦雍西很是心细,这一问题问得很好,斟酌一番,他指示道:“新皇上还未登基,这折子就写给皇后和皇贵妃,请她们降旨。”
“是,下官明白。”
秦雍西告辞走了。两人谈话时,高福退到外间回避,这会儿又走了进来,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高拱,说道:“这是邵大侠的来信,下午收到的。”
高拱“啊”了一声,急忙拆开来看。信写得简单,只寥寥数语,告之已到广西地面,所托之事少安毋躁,数日后必有佳音传来。看罢信后,高拱把它揉成一团,就着灯火烧了,高福上前把纸灰收拾干净。高拱一边品茶,一边喃喃说道:“这封信在路上走了八九天,想必邵大侠已经得手了。”
“如果不出意外,过不几天就该有佳音传给老爷。”高福刚说完,又觉得此话不妥,赶紧又补充说道,“邵大侠一贯胆大心细,做事不会出差错的。”
高拱眼珠子一转,问:“你真的这么相信他?”
“真的相信,”高福一半真心,一半为了讨好主人,言之凿凿地说道,“小人跟老爷这么些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官场上的人对老爷好,那是有所求。邵大侠却不一样,这人有侠肝义胆,帮老爷却是不求回报。”
高拱长叹一声,颇有感触地说道:“你的话言之有理。如今皇上驾崩,朝廷政局可谓风云变幻。稍一不慎,就会授人以柄。这时候,李延的事情千万不可让人知道。”
高福理解主人的心情,看到主人拧眉攒目的劳心神情,也只能拿些宽心的话来安慰。虽然高拱对皇上驾崩早有心理准备,但事到临头,他依然感到太突然。皇上在世时对他诸多依赖,君臣感情非比一般。如今皇上大行,他突然觉得失去了支撑,心里空落落的,有着说不尽的惆怅和苦涩……
见高拱兀自愣神,高福小声说道:“老爷,不知你还有何吩咐,若没有啥事情,小的这就先走了。”
“再待会儿吧,高福,你坐下。”
高福给高拱的茶盅里续上水,打横坐在杌子上。高拱静静地眯着眼睛,好一会儿才问:
“高福,皇上驾崩,外头都知晓了吗?”
“回老爷,都知晓了,我从府里过来的路上,看到有些店铺已挂上了白灯笼。”
“啊,你可听到一些什么话来?”
“我急着赶路,又是坐的轿子,所以不曾听得什么话。”
“你自家怎么看呢?”
“我?”高福一愣,老爷从不和他讨论公事,这会儿却和他唠嗑这天大的事情,想了想,斗胆说道,“皇上死得太突然了,今儿个上午,皇上还在文华殿接见了老爷。”
“你听谁说皇上接见了我?”
“我方才进来时,在会极门口碰到韩揖,是他告诉小人的。”
“是啊,这里头肯定有蹊跷。”高拱起身踱到窗前,看着对面卷棚前挂着的惨白灯笼,把这两天紫禁城内外发生的事情连到一块儿来想,隐隐约约感到张居正与冯保已经联手,处处都在制造陷阱与杀机。而他们的后面,还有一个极有主见的李贵妃。对这个皇上的宠妃,他一向都不曾攀附,因为他认为,不管皇上如何宠她,她毕竟只是一个贵妃,而且皇上御座六年,也从未听说过她干政的事。现在看来,他的这个想法错了。回想起下午在乾清宫皇上坐榻前李贵妃对他说的那几句话,看似褒奖,实际上已隐含了老大的不满。如今皇上一死,十岁的太子即皇帝位,宫中说话最有影响力的当然是这位太子的母亲了……高拱越想越不是滋味,心里头更是七上八下,不由得喃喃自语道:“看来,老夫又失算了一步棋。”
候在一旁不敢出声的高福,以为高拱是在和他说话,又没听清高拱说的什么,只得嗫嚅着喊了一句:“老爷。”
高拱一转身,方才还挂了一脸的愁容突然不见了,并且恢复了固有的傲慢与自信。他猛地一掀胡须,走到高福跟前,谑声骂道:“高福,你也忒稀松,老夫我这边叹口气,你那边就手脚冰凉了。你放心,天塌不下来。你现在回去,让咱府上人都穿上孝服,吊唁皇上,咱家也做个好样子给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