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带着媳妇儿看屯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做千户最新章节!
第9章 带着媳妇儿看屯田()
在众人心神领会的眼神和笑容中,顾云娘脸儿红红的,随黄来福及杨管家出了千户宅。江大忠和杨小驴赶忙将各人的马匹牵了出来。
顾云娘也有一匹小红马,她随顾千户来五寨堡时,便是和众人一样骑马。明时女子出门,有能力的,所用交通工具多为车桥等,大冷天的,一般还使用暖轿,连一些军将世家的女子也不例外。
顾云娘和众人一起骑马,显然在此时的女子中,颇为的与众不同。她在厅中各大人面前还有些乖宝宝的样子。出了千户宅后,便现了原形。
她一双俏目看着黄来福,神情似笑非笑,娇声对黄来福说道:“喂,黄来福,你真的是要去屯田查看吗?不会是借这个名头,跑哪去玩耍吧?我只记得你会舞枪弄棒,什么时候干过正事了?你说吧,要到哪去玩耍,正好我也闲着无聊,就一起去吧。”
如果按往常,她这一说,黄来福已经是干巴巴地跑到她身边,尽可能地向她讨好解说了,更不会在意她语气中的讽刺。以前两人在一起时,顾云娘总说黄来福是一个粗汉,粗鄙无名,更不满黄来福动不动就欺压五寨堡内的军户家属,这也是闲书看多的结果。
不过此时黄来福只是微微一笑,道:“我当然是要去屯田查看了,不然你认为我闲得没事干,跑到堡外去吹风啊?”
他翻身上马,对顾云娘道:“这样的天气,你还是陪我娘亲和姐姐们在宅内烤火说话吧,到处跑,成什么事?”说着就要策马起身。
江大忠和杨小驴想笑又不敢笑,也连忙翻身上马。二人都知道这位顾家大小姐可不是好相与之人,惹恼了她,二人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只好强忍着笑,将眼睛转到别处去。同时心下奇怪,以前的少爷在顾家小姐面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战战兢兢的样子,他们看着都难受,难道出去一趟变个样了?
杨管家也是骑上了马,看着这两个小的作儿女之态,只是微笑不语,同时也有些奇怪黄来福在顾云娘面前的改变,毕竟黄来福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
顾云娘怔了一下,没想到黄来福竟和以前完全两个样,对她爱理不理,她不由恼怒地哼了一声,又觉得在几个下人面前很没面子的样子,她叫了一声:“黄来福,你……你好没良心,我大老远来看你,你竟这个样子。我要去和姨娘说,说你欺负我。”眼眶一下红了,泫然欲泣的样子。
黄来福笑了起来,柔声道:“我不是看你大老远来看我,不忍心你在外面吹风嘛,既然你要来,就一起跟上吧。”这等小女儿的情形,他以前见多了,自是掌控自如。
顾云娘脸一红,小声道:“谁要你忍心了。”见黄来福答应了她的要求,也是转嗔为喜,连忙翻身上马,却不知不觉情绪的控制权已是转到了黄来福手上。
黄来福一马当先,策马向堡城外而去,几人忙跟在后面。街上的人见到黄来福等人骑马前来,都是忙不迭地闪避而开,一时呼儿唤女,大街上颇有鸡飞狗跳的味道。
顾云娘策了策马,和黄来福并辔而行,她说道:“黄来福,你看你,你一出来,这街上的人多怕你,听说你在五寨堡的名声可止小儿夜啼,是不是真的?”
黄来福微笑不语,顾云娘没趣地哼了一声,小嘴一扁,不理黄来福了。心下却是郁闷,以前的黄来福对她可是百依百顺的,哪敢象现在这样冷落她?也不知这人是怎么回事,出去一趟,象变了个性子似的。一下子让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顾云娘和黄来福从小结亲,自小相识,两家常有往来,也算是青梅竹马。只是顾云娘从小就爱看些才子佳人的传奇小说或是戏剧,如《玉娇梨》、《好逑传》、《琴心记》、《鸾鎞记》、《陈情记》等。这是当时明朝的流行时髦,不说她,就连当今的万历帝,都是传奇和戏剧的爱好者。
少女心性,这类书看多了,便免不了幻想。只是幻想归幻想,现实总是让人失望的,以前的黄来福一看上去就是一副粗鲁的样子,不但不似书中那些才子书生,也不似《运甓记》、《双烈记》、《忠孝记》、《大刀记》等戏剧中那些抵抗外侮,忠孝节义之士。相反,倒还很似书中那些如纨绔恶少般的反角,让她反感不已。
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当时的大明朝,不可能有别的结局,她这辈子注定是要和黄来福在一起了。现实和幻想的差距,加上她深受两家溺爱,也是个有脾气的人,让她平时在黄来福面前总不会给他好脸色。
不过她是个很有心计的女孩,在两家大人面前总是一副乖宝宝的样子,平时人前和黄来福在一起时,也是表现得娇羞,婉约,乖巧,很得大人们的欢心,只有在黄来福面前才会显出原形。至于黄来福身边的江大忠和杨小驴等知道她作派的人,自不敢到旁人面前说什么。
也不知以前的黄来福是自惭形秽还是什么的,不论顾云娘怎么对他,都是迁就忍让,还甘之如饴,让顾云娘让黄来福面前越发骄纵。
习惯了以前黄来福对她的百依百顺,今天这个爱理不理的样子,这样的反差让顾云娘好不适应,只好闷声生气不说话,毕竟她也只是个16岁的女孩,在情绪控制方面哪是黄来福的对手。
黄来福看了顾云娘一眼,这种小女儿的作派,他可没好气多花时间去理会,自己忙着盘算大事业呢,哪能将精力浪费在这等纠缠上?
加上他素来喜欢的是那种温柔可爱,小鸟依人似的女孩,这顾云娘虽然在大人前一副乖宝宝样子,但自己却知道她那刁顽的性情,不管以前的黄来福品性多不堪,让顾云娘多不满,自己都不想多花时间放在这小儿女的情绪上。
很快,一行人便出了五寨堡城,往西北方向来到了清涟河边,这里分布着一些五寨堡军户的屯田。百年来,这里的军户和家属们就是以此为生,寓兵于农、守屯结合,放眼整个边镇,也皆是如此。
大明立国后,实行卫所军屯。一般说来,边地卫所,三分守备,七分屯田;内地卫所,二分守备,八分屯田。
普遍来说,卫所内世袭军户每户可分得田地15-50亩,同时还发给耕牛、农具等。
一般而言,每年屯田军士所收获的谷物,自己留粮六石(明一石=188.8斤),纳粮上交12石,存在屯仓中,供本军自己支配,其中约70%为军士月粮半饷等,其余30%为军官俸禄。
军户发给的月粮中,不拘口数多少,马军给米2石,步军总旗1石5斗,小旗1石2斗,军士1石。不过这里还有区别,如守城的军士月粮如数发给,屯田者半数发给。民匠充军者8斗,牧马千户所1石,民丁编军操练者1石。削籍充军者家4口以上给1石,3口以下给6斗,无家口者4斗。至于月盐,军士有家口者每月给2斤,无家口者1斤。
明初屯田取得良好的效果,军队基本可以自给。只是到明中叶后,特别是宣德以后,军屯制度已开始遭到破坏,致使军田抛荒,明政府不得不减征屯粮。明初,延绥、甘肃、宁夏、宣府、大同五镇原饷额中屯粮154万石,到嘉靖初年屯粮已下降到57万石,下降53%。
到了嘉靖后期,所征屯粮越来越有限,政府不得不免军田粮食归仓,另外设法筹饷。特别是小冰河时期后,各军镇卫所的军粮更是多仰仗国库拨给。
五寨堡千户所定额旗军1120名,合军士及军官,原有屯田六万多亩,园七十二亩,坐落在五寨堡所附近,很大部分,是位于这清涟河一带。
按军屯制规定,五寨堡军户屯田每亩约需上缴屯粮二斗强。这样一来,五寨堡年屯粮总收入约在一万二千多斗,按1斗20斤算,约合后世的24万斤,120吨。
不过这都是明初期的事了,明中叶后,五寨堡大部分靠近水源可以灌溉的部分,已经被千户黄思豪及五寨堡的一些军官们所占有,大部分军户都成了军官们的佃户,加上这些年旱寒灾不断,这五寨堡的产粮是一年不如一年。
特别是近几年来,大旱大寒的,整个五寨堡的每年产粮更不过数万斤,还大部分是军官们的田地所出。这和五寨堡整个千户所每年需求百万斤粮食相差太远,更不要说这军镇卫所的人口繁衍也不是明初所可以比的。
屯粮不足,月粮只得仰仗上面拨给,不过按例都是层层上下克扣,月粮到了五寨堡普通军士手上,余者不过三分之一,每个军士家中都是有妻小子女数口,这微薄的月粮如何糊口?怪不得整个五寨堡看起来就象一个乞丐窝。
第9章 带着媳妇儿看屯田()
在众人心神领会的眼神和笑容中,顾云娘脸儿红红的,随黄来福及杨管家出了千户宅。江大忠和杨小驴赶忙将各人的马匹牵了出来。
顾云娘也有一匹小红马,她随顾千户来五寨堡时,便是和众人一样骑马。明时女子出门,有能力的,所用交通工具多为车桥等,大冷天的,一般还使用暖轿,连一些军将世家的女子也不例外。
顾云娘和众人一起骑马,显然在此时的女子中,颇为的与众不同。她在厅中各大人面前还有些乖宝宝的样子。出了千户宅后,便现了原形。
她一双俏目看着黄来福,神情似笑非笑,娇声对黄来福说道:“喂,黄来福,你真的是要去屯田查看吗?不会是借这个名头,跑哪去玩耍吧?我只记得你会舞枪弄棒,什么时候干过正事了?你说吧,要到哪去玩耍,正好我也闲着无聊,就一起去吧。”
如果按往常,她这一说,黄来福已经是干巴巴地跑到她身边,尽可能地向她讨好解说了,更不会在意她语气中的讽刺。以前两人在一起时,顾云娘总说黄来福是一个粗汉,粗鄙无名,更不满黄来福动不动就欺压五寨堡内的军户家属,这也是闲书看多的结果。
不过此时黄来福只是微微一笑,道:“我当然是要去屯田查看了,不然你认为我闲得没事干,跑到堡外去吹风啊?”
他翻身上马,对顾云娘道:“这样的天气,你还是陪我娘亲和姐姐们在宅内烤火说话吧,到处跑,成什么事?”说着就要策马起身。
江大忠和杨小驴想笑又不敢笑,也连忙翻身上马。二人都知道这位顾家大小姐可不是好相与之人,惹恼了她,二人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只好强忍着笑,将眼睛转到别处去。同时心下奇怪,以前的少爷在顾家小姐面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战战兢兢的样子,他们看着都难受,难道出去一趟变个样了?
杨管家也是骑上了马,看着这两个小的作儿女之态,只是微笑不语,同时也有些奇怪黄来福在顾云娘面前的改变,毕竟黄来福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
顾云娘怔了一下,没想到黄来福竟和以前完全两个样,对她爱理不理,她不由恼怒地哼了一声,又觉得在几个下人面前很没面子的样子,她叫了一声:“黄来福,你……你好没良心,我大老远来看你,你竟这个样子。我要去和姨娘说,说你欺负我。”眼眶一下红了,泫然欲泣的样子。
黄来福笑了起来,柔声道:“我不是看你大老远来看我,不忍心你在外面吹风嘛,既然你要来,就一起跟上吧。”这等小女儿的情形,他以前见多了,自是掌控自如。
顾云娘脸一红,小声道:“谁要你忍心了。”见黄来福答应了她的要求,也是转嗔为喜,连忙翻身上马,却不知不觉情绪的控制权已是转到了黄来福手上。
黄来福一马当先,策马向堡城外而去,几人忙跟在后面。街上的人见到黄来福等人骑马前来,都是忙不迭地闪避而开,一时呼儿唤女,大街上颇有鸡飞狗跳的味道。
顾云娘策了策马,和黄来福并辔而行,她说道:“黄来福,你看你,你一出来,这街上的人多怕你,听说你在五寨堡的名声可止小儿夜啼,是不是真的?”
黄来福微笑不语,顾云娘没趣地哼了一声,小嘴一扁,不理黄来福了。心下却是郁闷,以前的黄来福对她可是百依百顺的,哪敢象现在这样冷落她?也不知这人是怎么回事,出去一趟,象变了个性子似的。一下子让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顾云娘和黄来福从小结亲,自小相识,两家常有往来,也算是青梅竹马。只是顾云娘从小就爱看些才子佳人的传奇小说或是戏剧,如《玉娇梨》、《好逑传》、《琴心记》、《鸾鎞记》、《陈情记》等。这是当时明朝的流行时髦,不说她,就连当今的万历帝,都是传奇和戏剧的爱好者。
少女心性,这类书看多了,便免不了幻想。只是幻想归幻想,现实总是让人失望的,以前的黄来福一看上去就是一副粗鲁的样子,不但不似书中那些才子书生,也不似《运甓记》、《双烈记》、《忠孝记》、《大刀记》等戏剧中那些抵抗外侮,忠孝节义之士。相反,倒还很似书中那些如纨绔恶少般的反角,让她反感不已。
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当时的大明朝,不可能有别的结局,她这辈子注定是要和黄来福在一起了。现实和幻想的差距,加上她深受两家溺爱,也是个有脾气的人,让她平时在黄来福面前总不会给他好脸色。
不过她是个很有心计的女孩,在两家大人面前总是一副乖宝宝的样子,平时人前和黄来福在一起时,也是表现得娇羞,婉约,乖巧,很得大人们的欢心,只有在黄来福面前才会显出原形。至于黄来福身边的江大忠和杨小驴等知道她作派的人,自不敢到旁人面前说什么。
也不知以前的黄来福是自惭形秽还是什么的,不论顾云娘怎么对他,都是迁就忍让,还甘之如饴,让顾云娘让黄来福面前越发骄纵。
习惯了以前黄来福对她的百依百顺,今天这个爱理不理的样子,这样的反差让顾云娘好不适应,只好闷声生气不说话,毕竟她也只是个16岁的女孩,在情绪控制方面哪是黄来福的对手。
黄来福看了顾云娘一眼,这种小女儿的作派,他可没好气多花时间去理会,自己忙着盘算大事业呢,哪能将精力浪费在这等纠缠上?
加上他素来喜欢的是那种温柔可爱,小鸟依人似的女孩,这顾云娘虽然在大人前一副乖宝宝样子,但自己却知道她那刁顽的性情,不管以前的黄来福品性多不堪,让顾云娘多不满,自己都不想多花时间放在这小儿女的情绪上。
很快,一行人便出了五寨堡城,往西北方向来到了清涟河边,这里分布着一些五寨堡军户的屯田。百年来,这里的军户和家属们就是以此为生,寓兵于农、守屯结合,放眼整个边镇,也皆是如此。
大明立国后,实行卫所军屯。一般说来,边地卫所,三分守备,七分屯田;内地卫所,二分守备,八分屯田。
普遍来说,卫所内世袭军户每户可分得田地15-50亩,同时还发给耕牛、农具等。
一般而言,每年屯田军士所收获的谷物,自己留粮六石(明一石=188.8斤),纳粮上交12石,存在屯仓中,供本军自己支配,其中约70%为军士月粮半饷等,其余30%为军官俸禄。
军户发给的月粮中,不拘口数多少,马军给米2石,步军总旗1石5斗,小旗1石2斗,军士1石。不过这里还有区别,如守城的军士月粮如数发给,屯田者半数发给。民匠充军者8斗,牧马千户所1石,民丁编军操练者1石。削籍充军者家4口以上给1石,3口以下给6斗,无家口者4斗。至于月盐,军士有家口者每月给2斤,无家口者1斤。
明初屯田取得良好的效果,军队基本可以自给。只是到明中叶后,特别是宣德以后,军屯制度已开始遭到破坏,致使军田抛荒,明政府不得不减征屯粮。明初,延绥、甘肃、宁夏、宣府、大同五镇原饷额中屯粮154万石,到嘉靖初年屯粮已下降到57万石,下降53%。
到了嘉靖后期,所征屯粮越来越有限,政府不得不免军田粮食归仓,另外设法筹饷。特别是小冰河时期后,各军镇卫所的军粮更是多仰仗国库拨给。
五寨堡千户所定额旗军1120名,合军士及军官,原有屯田六万多亩,园七十二亩,坐落在五寨堡所附近,很大部分,是位于这清涟河一带。
按军屯制规定,五寨堡军户屯田每亩约需上缴屯粮二斗强。这样一来,五寨堡年屯粮总收入约在一万二千多斗,按1斗20斤算,约合后世的24万斤,120吨。
不过这都是明初期的事了,明中叶后,五寨堡大部分靠近水源可以灌溉的部分,已经被千户黄思豪及五寨堡的一些军官们所占有,大部分军户都成了军官们的佃户,加上这些年旱寒灾不断,这五寨堡的产粮是一年不如一年。
特别是近几年来,大旱大寒的,整个五寨堡的每年产粮更不过数万斤,还大部分是军官们的田地所出。这和五寨堡整个千户所每年需求百万斤粮食相差太远,更不要说这军镇卫所的人口繁衍也不是明初所可以比的。
屯粮不足,月粮只得仰仗上面拨给,不过按例都是层层上下克扣,月粮到了五寨堡普通军士手上,余者不过三分之一,每个军士家中都是有妻小子女数口,这微薄的月粮如何糊口?怪不得整个五寨堡看起来就象一个乞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