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餐馆选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重生之官路商途最新章节!
第三百章 餐馆选址
在丁槐的办公室里一坐就是一天,张恪对技术性的东西不在行,对丁槐、苏津东来说,张恪有着非常敏锐的前瞻性。
这是当然的,张恪虽然不清楚技术的细节,但是最终产品的发展形式还是清楚的,不然那十几年真是白活了。
张恪跟丁槐、苏津东讨论很多今后十几后会陆续出现并流行的数码产品,包括移动存储器、mp3、mp4、移动dvd等等。当然,张恪提出这些东西的概念,并没有让丁槐、苏津东特别的惊讶,这些产品虽然还没有问世,但是精通前沿数字技术的人,都知道这些产品的设想都已经让人提了出来,只等着电子工业的发展使它们一一实现,相关的研究工作也正如火如涂的展开着,有的甚至已经拿出样品,只是应用狭隘、标准不统一,无法大量应用于市场。
在丁槐、苏津东的解释下,张恪逐步搞清产品背后的一些技术细节。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说完全掌握在那几家电子工业巨头手里一点都不过分。
优盘最关键的闪存技术专利技术在东芝、三星手里,爱达电子动作快一点,能抢到ide转usb的专利,属于优盘的控制部件技术。
mp3随身听以及mp4离问世的时间还早,但相关的专利技术绝大多数已经出来,这时候开始研究,顶多能将产品专利拿下来,好歹也是蚊子腿上的肉,能刮一点是一点。
电子工业,任何一家企业要拿出一件产品相关的所有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掌握其中一项,在将来的专利大战,就不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大不了大家最终以专利换专利,一起剥削那些没专利的厂商。
张恪并不甘于只做产品组装,就算tcl、波导、厦新、熊猫等等这些在市场上都有着出色表演的电子企业,最终都免不了衰退,就在于他们始终没有掌握着产品的核心技术。
技术扩张是爱达电子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在海州地区,张恪能看得上眼的只有两家机构,一家是科技局下属的电子研究所。电子研究所本身没有做出多少瞩目的成就,张恪看中的是电子研究所集中了海州地区近半数的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电子研究所与海州市无线电一厂、二厂、三厂、四厂是平行关系。海州市无线电二厂已经给落入张恪的口袋,也就是目前元器件子公司的前身。在僵化的国有体制下,又缺乏必要的研究经费,电子研究所空有那么多专业人士,却做不出多少成绩。
爱达电子虽然头顶着央视标王的头衔,但是在电子专业人才短缺的年代,并非有太多的电子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愿意到海州工作的,他们在深圳、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也会找到很不错的工作。
还有就是海大光电学院下设的研究机构,张恪就从来不指望海大光电学院的教授、讲师们能有多大的学问,特别是那些青年讲师,连自己吃透教材都没有几个人,不然海州市的电子工业基础也不至于这么差劲,但是在海州地区,毕竟还算一支能提供帮助一些技术支持的机构,勉强要用起来。
海州地区以外的技术扩张暂且不谈,张恪首先希望能将科技局下属的电子研究所并购过来,只是电子研究所是事业编制,并购起来有些复杂,并非不可能。还有就是对海大光电学院提供一些科研经费,帮助他们将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提高起来,毕竟直接为海州电子工业专门培养人材的也就独自一家。
过了五点,张恪在丁槐的办公室等了一会儿,才到许思的临时办公室看了一眼,她人已经离开办公室了。张恪给许思打电话,她人已经在厂车上了。
张恪到停车场取了车,拐出车门,看见许思站在路旁,穿着白呢子风衣,襟领露出里面的红色毛衣,衬着白皙的脸庞,格外的娇媚。
张恪将车门打开,让许思上车,对她说:“不是要一起去陈妃蓉家吃饭,你怎么不等我的车?”
许思抿嘴笑着,也不辩解,只说道:“我来开车吧,看你们关在办公室里讨论了整整一天,很累吧?”
张恪伸手捏着额头,讨论的都是技术上的东西,他对这玩艺儿一知半解,还要努力的让自己能够理解,说道:“你不说还好,一说就觉得头疼……”张恪跟许思换了座位,不晓得陈奇家都请了哪些人,现在离开席的时间还早,不过可以到陈奇家后面的棋院找许鸿伯打发时间。
除了张恪之外,陈奇还请了周复、周文斌、许鸿伯及许思一家,都九五年春节在他家吃饭的那一桌人,多了个许维,还请了许思的舅舅施卫忠。
张恪与许思先进院子跟陈奇招呼一声,才发现酒馆往院子里延伸了两间,与原来的厨房连在一起来,原先还算宽敞的院子,如今只剩下一个狭窄的过道。要是卫生、消防上允许,陈奇只怕会将后面的平房腾出来摆桌子。
张恪与许思赶到才五点半钟不到,酒馆里已经有人落座,听陈妃蓉在柜台前接电话的语气,今天的座次已经满了。
酒馆已经不再是无名酒馆了,挂着一幅横额牌匾:八锦珍,许鸿伯题字,字十分精神,只是张恪欣赏不来,不晓得让许鸿伯讹去多少顿酒。
许鸿伯就在后面的道观里,许维在家里无聊,早就过来帮忙,周复、刘芬以及许思的母亲由周文斌开车载过来,施卫忠开车载许海山过来,虽然约好六点半才会正式开席,不到六点钟,人都到齐了。
相比一年之前,许鸿伯悠游自在,没有什么变化;农机厂改制为机电有限公司,逐步走上正轨,年底摆脱亏损的困境,下一步就是迁出城区,施卫忠身为经理,也配了车,虽然是捷达,却是沙田这片地少数几个能坐上车的人;周复已经不再具体负责新光厂的事务,他担任锦湖副总经理,负责锦湖旗下所有造纸厂的生产营运,这么多人当中,就周复最清楚张恪的身份,张恪上一年的精力多半放在爱达电子上,也很少在锦湖出现,就连周复都难得见他几回。其他人都按照既然的人生轨迹在前进,或许改变了许多,只是他们并没有清醒的意识到。
一年前,在酒席上,张恪提出让陈奇做流水席,陈奇以故且试试的心态,却出乎意料的成功,这一年时间里,忙得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一开始只找了一名小工帮忙,后面又增了一名厨师,现在他一共请了三名厨师、两名服务员、一名出纳共六个工人忙碌,原来的酒馆面积扩大了三倍,每天还是人满为患,陈奇就考虑换个宽敞的地方,这才又把张恪他们请过来商议。
桌子坐不下,陈妃蓉、许维,还有刘芬就没有坐上席。刘芬在旁边帮着倒酒,后来插了一张凳子也坐了下来。
陈妃蓉与许维在她房间里说话,等到上菜的时候,会出去搭把手,许维对陈奇家请张恪过来,倒是蛮奇怪的,感觉他到那里都能插得上手,问陈妃蓉:“你们家请客,怎么会请张恪?”
对于唐婧不能过来,陈妃蓉还有些遗憾,她将她家办流水席的来龙去脉跟许维的解释了一遍,许维恍然大悟的点点头,在她的印象里,张恪有着根本不属于少年人应该有的脑子,昨天夜里跟江黛儿通电话还说起这件事呢。
许维问陈妃蓉:“这么说,你们家准备换个大一点的地方?”
“我爸妈也拿不定主意呢,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请他们过来吃饭,也是商议商议……”
张恪倒是早就想到合适的地方,他早在一年前就跟许鸿伯说过,等府天大厦建成、前街改造,可以先发掘丹井巷的商业价值,以丹井巷形成一道壁垒,阻止地产商们的野心继续向东延伸。张恪拿出资金来给许鸿伯修缮丹井巷的棋馆便是此意,陈奇也可以在丹井巷那里选一处宅子开餐馆。府天大厦已经开始外墙装饰,最快只要两三个月就能正式启用,丹井巷已经具备发掘商业价值的外部环境,这时候适合在那里筹备一家有特色的餐馆。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章 餐馆选址
在丁槐的办公室里一坐就是一天,张恪对技术性的东西不在行,对丁槐、苏津东来说,张恪有着非常敏锐的前瞻性。
这是当然的,张恪虽然不清楚技术的细节,但是最终产品的发展形式还是清楚的,不然那十几年真是白活了。
张恪跟丁槐、苏津东讨论很多今后十几后会陆续出现并流行的数码产品,包括移动存储器、mp3、mp4、移动dvd等等。当然,张恪提出这些东西的概念,并没有让丁槐、苏津东特别的惊讶,这些产品虽然还没有问世,但是精通前沿数字技术的人,都知道这些产品的设想都已经让人提了出来,只等着电子工业的发展使它们一一实现,相关的研究工作也正如火如涂的展开着,有的甚至已经拿出样品,只是应用狭隘、标准不统一,无法大量应用于市场。
在丁槐、苏津东的解释下,张恪逐步搞清产品背后的一些技术细节。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说完全掌握在那几家电子工业巨头手里一点都不过分。
优盘最关键的闪存技术专利技术在东芝、三星手里,爱达电子动作快一点,能抢到ide转usb的专利,属于优盘的控制部件技术。
mp3随身听以及mp4离问世的时间还早,但相关的专利技术绝大多数已经出来,这时候开始研究,顶多能将产品专利拿下来,好歹也是蚊子腿上的肉,能刮一点是一点。
电子工业,任何一家企业要拿出一件产品相关的所有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掌握其中一项,在将来的专利大战,就不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大不了大家最终以专利换专利,一起剥削那些没专利的厂商。
张恪并不甘于只做产品组装,就算tcl、波导、厦新、熊猫等等这些在市场上都有着出色表演的电子企业,最终都免不了衰退,就在于他们始终没有掌握着产品的核心技术。
技术扩张是爱达电子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在海州地区,张恪能看得上眼的只有两家机构,一家是科技局下属的电子研究所。电子研究所本身没有做出多少瞩目的成就,张恪看中的是电子研究所集中了海州地区近半数的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电子研究所与海州市无线电一厂、二厂、三厂、四厂是平行关系。海州市无线电二厂已经给落入张恪的口袋,也就是目前元器件子公司的前身。在僵化的国有体制下,又缺乏必要的研究经费,电子研究所空有那么多专业人士,却做不出多少成绩。
爱达电子虽然头顶着央视标王的头衔,但是在电子专业人才短缺的年代,并非有太多的电子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愿意到海州工作的,他们在深圳、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也会找到很不错的工作。
还有就是海大光电学院下设的研究机构,张恪就从来不指望海大光电学院的教授、讲师们能有多大的学问,特别是那些青年讲师,连自己吃透教材都没有几个人,不然海州市的电子工业基础也不至于这么差劲,但是在海州地区,毕竟还算一支能提供帮助一些技术支持的机构,勉强要用起来。
海州地区以外的技术扩张暂且不谈,张恪首先希望能将科技局下属的电子研究所并购过来,只是电子研究所是事业编制,并购起来有些复杂,并非不可能。还有就是对海大光电学院提供一些科研经费,帮助他们将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提高起来,毕竟直接为海州电子工业专门培养人材的也就独自一家。
过了五点,张恪在丁槐的办公室等了一会儿,才到许思的临时办公室看了一眼,她人已经离开办公室了。张恪给许思打电话,她人已经在厂车上了。
张恪到停车场取了车,拐出车门,看见许思站在路旁,穿着白呢子风衣,襟领露出里面的红色毛衣,衬着白皙的脸庞,格外的娇媚。
张恪将车门打开,让许思上车,对她说:“不是要一起去陈妃蓉家吃饭,你怎么不等我的车?”
许思抿嘴笑着,也不辩解,只说道:“我来开车吧,看你们关在办公室里讨论了整整一天,很累吧?”
张恪伸手捏着额头,讨论的都是技术上的东西,他对这玩艺儿一知半解,还要努力的让自己能够理解,说道:“你不说还好,一说就觉得头疼……”张恪跟许思换了座位,不晓得陈奇家都请了哪些人,现在离开席的时间还早,不过可以到陈奇家后面的棋院找许鸿伯打发时间。
除了张恪之外,陈奇还请了周复、周文斌、许鸿伯及许思一家,都九五年春节在他家吃饭的那一桌人,多了个许维,还请了许思的舅舅施卫忠。
张恪与许思先进院子跟陈奇招呼一声,才发现酒馆往院子里延伸了两间,与原来的厨房连在一起来,原先还算宽敞的院子,如今只剩下一个狭窄的过道。要是卫生、消防上允许,陈奇只怕会将后面的平房腾出来摆桌子。
张恪与许思赶到才五点半钟不到,酒馆里已经有人落座,听陈妃蓉在柜台前接电话的语气,今天的座次已经满了。
酒馆已经不再是无名酒馆了,挂着一幅横额牌匾:八锦珍,许鸿伯题字,字十分精神,只是张恪欣赏不来,不晓得让许鸿伯讹去多少顿酒。
许鸿伯就在后面的道观里,许维在家里无聊,早就过来帮忙,周复、刘芬以及许思的母亲由周文斌开车载过来,施卫忠开车载许海山过来,虽然约好六点半才会正式开席,不到六点钟,人都到齐了。
相比一年之前,许鸿伯悠游自在,没有什么变化;农机厂改制为机电有限公司,逐步走上正轨,年底摆脱亏损的困境,下一步就是迁出城区,施卫忠身为经理,也配了车,虽然是捷达,却是沙田这片地少数几个能坐上车的人;周复已经不再具体负责新光厂的事务,他担任锦湖副总经理,负责锦湖旗下所有造纸厂的生产营运,这么多人当中,就周复最清楚张恪的身份,张恪上一年的精力多半放在爱达电子上,也很少在锦湖出现,就连周复都难得见他几回。其他人都按照既然的人生轨迹在前进,或许改变了许多,只是他们并没有清醒的意识到。
一年前,在酒席上,张恪提出让陈奇做流水席,陈奇以故且试试的心态,却出乎意料的成功,这一年时间里,忙得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一开始只找了一名小工帮忙,后面又增了一名厨师,现在他一共请了三名厨师、两名服务员、一名出纳共六个工人忙碌,原来的酒馆面积扩大了三倍,每天还是人满为患,陈奇就考虑换个宽敞的地方,这才又把张恪他们请过来商议。
桌子坐不下,陈妃蓉、许维,还有刘芬就没有坐上席。刘芬在旁边帮着倒酒,后来插了一张凳子也坐了下来。
陈妃蓉与许维在她房间里说话,等到上菜的时候,会出去搭把手,许维对陈奇家请张恪过来,倒是蛮奇怪的,感觉他到那里都能插得上手,问陈妃蓉:“你们家请客,怎么会请张恪?”
对于唐婧不能过来,陈妃蓉还有些遗憾,她将她家办流水席的来龙去脉跟许维的解释了一遍,许维恍然大悟的点点头,在她的印象里,张恪有着根本不属于少年人应该有的脑子,昨天夜里跟江黛儿通电话还说起这件事呢。
许维问陈妃蓉:“这么说,你们家准备换个大一点的地方?”
“我爸妈也拿不定主意呢,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请他们过来吃饭,也是商议商议……”
张恪倒是早就想到合适的地方,他早在一年前就跟许鸿伯说过,等府天大厦建成、前街改造,可以先发掘丹井巷的商业价值,以丹井巷形成一道壁垒,阻止地产商们的野心继续向东延伸。张恪拿出资金来给许鸿伯修缮丹井巷的棋馆便是此意,陈奇也可以在丹井巷那里选一处宅子开餐馆。府天大厦已经开始外墙装饰,最快只要两三个月就能正式启用,丹井巷已经具备发掘商业价值的外部环境,这时候适合在那里筹备一家有特色的餐馆。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