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帐房闲聊谈出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明朝好女婿最新章节!
前世苏木不过是一个教书的,即便是中文专业毕业,可写小说还是第一次。
这次要亲自操刀,心中却没底。
可转念一想,我不能写难道还不会抄吗?
四大名著、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上有的是故事,题材有的事,又何必在这上面纠结。
如今的保定城乃是一个副省级的城市,城中常居人口十万,又地处南北交通枢纽位置,流动人口巨大,城市影响力已经完全辐射到整个河北南部地区。
这个市场如此之大,让苏木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只要自己写一本畅销书出来,也不需要太多,卖他上万本,就足够自己在短期内获得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
前几日苏木虽然也去街上的书肆里买过几本科举范文,却没在书店里看到这种书卖。
加上他对这个时代的印刷出版业也是两眼一抹黑,在此之前还需考察。
苏木想到这里,立即在老李面前大声赞叹,又聊了半天风月之事,这才问:“老李,这个故事不错啊,你这本书是从哪里买的,花了多少钱。我最近也无聊得很,也想去弄本来读读。”
先前谈话时,苏木口才了得,前世在酒桌上听多了荤段子,如今一搬到古代来,立即将老李逗得乐不可支。
二人说了半天话,让老李对他顿起知己之感,听苏木问,热心地介绍:“要买书啊,却也容易。不过,买着看挺贵的。不如以后我们各自买不同的书,然后交换着看,如此也能节省些。”
苏木心中有些不耐:“是啊,老李你说得没错。那么,究竟哪里有得卖呢?”
老李:“书院街有家林家书坊就有得卖。”
书院街就在县学旁边,正对着县衙,乃是清苑县的中心。当街大市,当着读书人买这种**,实在是猖狂啊!
老李大约是看出苏木的疑惑,笑道:“这种书大多是才子佳人,读书人最喜欢看了。书院街口岸也好,书卖得不错,一本新书出来,你还得排队去抢。上次那本绣像版的《痴婆子传》刚到货的时候,我就是去晚了一步,结果空手而归。去问书坊老板,说这书在北直隶书卖得可好了,他也是一咬牙拿出大笔银子,进了一千本,结果三天之内就被销售一空。若要想再进些回来,也不知道要等多久。”
听到这个惊人的数据,苏木抽了一口冷气。三天卖出去一千本,老天,即便是后世的畅销书,只怕也达不到这个销量。当然,现代社会的物流速度也不是明朝可以想象的,明朝的书虽然卖得快,可总量却上不去。
我若写一本这样的书出来,也不需要太多,一年卖出去两三万本,那得多少钱?
“一本书究竟多少钱?”
老李伸出九根指头。
“九文?”苏木心中有些失望,他上次买的那本科举范文选,薄薄四十来页的小册子就花了三十文钱。换算成人民币也就三十块钱左右。而教科书在后世的乃是刚需,属于最赚钱,买得最好的。
相比之下,文学类书籍多半是陪堂的,出一本赔一本,价值不高也可以理解。
如方才这本《品花录》,说难听点不过是快餐读物,看过之后就可以丢在茅房擦屁股,九文一本也算正常。
九文一本,扣除成本,能赚一文就不错了。
看来,这条路也走不通,苏木心中一阵苦涩。
“九钱银子。”
“九钱……银子……这么贵……”苏木有些口吃,靠,不过是一本杀时间用的读物,竟然卖到天价,这还有天理吗?
打个比方,现代人会花几百块前去买一本《故事会》吗?
“是有些贵,不过书坊里一个月也就出一本新书,倒也能承受。书买回来又不是看一次就扔了,这其中精彩的段落,尚需仔细回味,细心揣摩才够味。”老李眯缝着眼睛,口中啧啧有声,似乎还沉浸在刚才这本黄色小说惊心动魄的故事氛围之中。
“老不修!”苏木腹诽了一句,精神猛然亢奋起来。九钱银子,呵呵,好贵的书啊。现代书的版税是百分之十一,古代的成本估计要高些,版税应该在六到七之间。也就是说,买出去一本书,就能拿到六百文,一千本就是六十两银子,一万本,十万本……
不对,这年头也没有版权一说,再说,人家卖出去多少本书会跟作者说吗?
因此,全版权卖出去才是王道。
我若要做这行,也只能走这条路子,直接找个出版商把书一次性卖出去,钱货两讫不留麻烦。当然,要想卖出个好价钱,就得找个有实力的商人合作。
保定在明朝算是座大城市,想必这样的大书商必定不少。
“恩,老李你说得对,对了,这书是那家书坊出的?”苏木问。
老李哈一声:“想不到苏小哥看书还择版本,不愧是同道中人。确实,每本书印刷的书坊不同,质量也不相同。大书坊出的书,精美绝伦,捧到手中简直就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至于小书坊的东西,简直不能看,字迹模糊不说,弄不好还缺字少页,没得扫了人的兴头。”
明朝的出版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同样一本书,印刷工人的手艺差别、纸张的好坏、装订和包装所下的本钱,直接决定一本书的皮相。
碰到印刷精美的好书,比如苏木后世在电脑看过的藏在台北故宫的清版《儿女英雄传》就精美得让人心中感叹,其中还插进去了不少绣像,都是名家手笔。单就插图而言,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老李有唠叨了半天,才说:“我这本书就是林家书坊出的,林老板祖上三代都替县、府两级衙门、官学印考卷、印书,手下的工匠都是好手,在北直隶,在整个河北南部三府当称第一。他们印的书,卖得极好,即便是去北京,也能看到林家书坊的书。”
“原来是林家书坊啊!”苏木精神一振,他本不想去见韶泰的。可大家每天都来胡家货栈,想不碰面根本没有可能,还不如大大方方去打声招,顺便打着韶先生的牌子去跟林家书坊的老板谈生意。
前世苏木不过是一个教书的,即便是中文专业毕业,可写小说还是第一次。
这次要亲自操刀,心中却没底。
可转念一想,我不能写难道还不会抄吗?
四大名著、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上有的是故事,题材有的事,又何必在这上面纠结。
如今的保定城乃是一个副省级的城市,城中常居人口十万,又地处南北交通枢纽位置,流动人口巨大,城市影响力已经完全辐射到整个河北南部地区。
这个市场如此之大,让苏木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只要自己写一本畅销书出来,也不需要太多,卖他上万本,就足够自己在短期内获得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
前几日苏木虽然也去街上的书肆里买过几本科举范文,却没在书店里看到这种书卖。
加上他对这个时代的印刷出版业也是两眼一抹黑,在此之前还需考察。
苏木想到这里,立即在老李面前大声赞叹,又聊了半天风月之事,这才问:“老李,这个故事不错啊,你这本书是从哪里买的,花了多少钱。我最近也无聊得很,也想去弄本来读读。”
先前谈话时,苏木口才了得,前世在酒桌上听多了荤段子,如今一搬到古代来,立即将老李逗得乐不可支。
二人说了半天话,让老李对他顿起知己之感,听苏木问,热心地介绍:“要买书啊,却也容易。不过,买着看挺贵的。不如以后我们各自买不同的书,然后交换着看,如此也能节省些。”
苏木心中有些不耐:“是啊,老李你说得没错。那么,究竟哪里有得卖呢?”
老李:“书院街有家林家书坊就有得卖。”
书院街就在县学旁边,正对着县衙,乃是清苑县的中心。当街大市,当着读书人买这种**,实在是猖狂啊!
老李大约是看出苏木的疑惑,笑道:“这种书大多是才子佳人,读书人最喜欢看了。书院街口岸也好,书卖得不错,一本新书出来,你还得排队去抢。上次那本绣像版的《痴婆子传》刚到货的时候,我就是去晚了一步,结果空手而归。去问书坊老板,说这书在北直隶书卖得可好了,他也是一咬牙拿出大笔银子,进了一千本,结果三天之内就被销售一空。若要想再进些回来,也不知道要等多久。”
听到这个惊人的数据,苏木抽了一口冷气。三天卖出去一千本,老天,即便是后世的畅销书,只怕也达不到这个销量。当然,现代社会的物流速度也不是明朝可以想象的,明朝的书虽然卖得快,可总量却上不去。
我若写一本这样的书出来,也不需要太多,一年卖出去两三万本,那得多少钱?
“一本书究竟多少钱?”
老李伸出九根指头。
“九文?”苏木心中有些失望,他上次买的那本科举范文选,薄薄四十来页的小册子就花了三十文钱。换算成人民币也就三十块钱左右。而教科书在后世的乃是刚需,属于最赚钱,买得最好的。
相比之下,文学类书籍多半是陪堂的,出一本赔一本,价值不高也可以理解。
如方才这本《品花录》,说难听点不过是快餐读物,看过之后就可以丢在茅房擦屁股,九文一本也算正常。
九文一本,扣除成本,能赚一文就不错了。
看来,这条路也走不通,苏木心中一阵苦涩。
“九钱银子。”
“九钱……银子……这么贵……”苏木有些口吃,靠,不过是一本杀时间用的读物,竟然卖到天价,这还有天理吗?
打个比方,现代人会花几百块前去买一本《故事会》吗?
“是有些贵,不过书坊里一个月也就出一本新书,倒也能承受。书买回来又不是看一次就扔了,这其中精彩的段落,尚需仔细回味,细心揣摩才够味。”老李眯缝着眼睛,口中啧啧有声,似乎还沉浸在刚才这本黄色小说惊心动魄的故事氛围之中。
“老不修!”苏木腹诽了一句,精神猛然亢奋起来。九钱银子,呵呵,好贵的书啊。现代书的版税是百分之十一,古代的成本估计要高些,版税应该在六到七之间。也就是说,买出去一本书,就能拿到六百文,一千本就是六十两银子,一万本,十万本……
不对,这年头也没有版权一说,再说,人家卖出去多少本书会跟作者说吗?
因此,全版权卖出去才是王道。
我若要做这行,也只能走这条路子,直接找个出版商把书一次性卖出去,钱货两讫不留麻烦。当然,要想卖出个好价钱,就得找个有实力的商人合作。
保定在明朝算是座大城市,想必这样的大书商必定不少。
“恩,老李你说得对,对了,这书是那家书坊出的?”苏木问。
老李哈一声:“想不到苏小哥看书还择版本,不愧是同道中人。确实,每本书印刷的书坊不同,质量也不相同。大书坊出的书,精美绝伦,捧到手中简直就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至于小书坊的东西,简直不能看,字迹模糊不说,弄不好还缺字少页,没得扫了人的兴头。”
明朝的出版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同样一本书,印刷工人的手艺差别、纸张的好坏、装订和包装所下的本钱,直接决定一本书的皮相。
碰到印刷精美的好书,比如苏木后世在电脑看过的藏在台北故宫的清版《儿女英雄传》就精美得让人心中感叹,其中还插进去了不少绣像,都是名家手笔。单就插图而言,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老李有唠叨了半天,才说:“我这本书就是林家书坊出的,林老板祖上三代都替县、府两级衙门、官学印考卷、印书,手下的工匠都是好手,在北直隶,在整个河北南部三府当称第一。他们印的书,卖得极好,即便是去北京,也能看到林家书坊的书。”
“原来是林家书坊啊!”苏木精神一振,他本不想去见韶泰的。可大家每天都来胡家货栈,想不碰面根本没有可能,还不如大大方方去打声招,顺便打着韶先生的牌子去跟林家书坊的老板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