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东吁土地上的现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节!
在老挝这片土地上,法昂曾经在蒙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建立澜沧王国,国都琅勃拉邦,后来臣属于大明,大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成祖在当地成立了老挝宣慰司,正式成为大明的属地,但澜沧王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随着东吁王朝的崛起,澜沧王国逐渐沦为东吁的属国,被迫向大明和东吁同时称臣纳贡,大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澜沧塞塔提拉王为躲避东吁,将国都从琅勃拉邦迁入万象,大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东吁王朝吞并了大明的老挝宣慰司,澜沧王朝成为东吁的属地,从此以后,老挝不再与大明有任何联系。
李腾芳一说,普蒂这才想起,合约上是有这么一条,老挝现在是东吁的土地,按照合约,理应属于大明,“很抱歉,下官这些日子忙于安抚百姓,未能亲自去老挝,但下官已经派人去了老挝,不日当有回音。”
“那我先谢过国师了。”李腾芳难得地向普蒂行了一礼。
“我可以去劝说迫提善王,但迫提善王是否愿意归顺大明,下官却不敢保证。”普蒂说的是实话,老挝脱离大明时间长了,人口又不是汉人,谁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
“国师只要尽力就行,”李腾芳也不着急,他向普蒂抛出了诱饵,“如果大明对老挝用兵,老挝不会强过东吁,但大明以仁孝治国,轻易不动刀兵,所以才让国师去劝说迫提善王,如果国师能劝说成功,我们可以在抚恤金上考虑考虑。”
“如何考虑?”普蒂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刚才李腾芳威胁大城,他都准备足额支付给明军抚恤金了,只是大城每年的赋税收入,不足四十万两,加上与东吁的战争,国家实在没什么存款。
“一个月时间,不管国师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服迫提善王,我们可以减少五十万两抚恤金。”李腾芳已经给了暗示,哪怕大城用武力胁迫也好,他要的只是结果。
“五十万两?”普蒂惊得嘴巴张得老大,让大明减免五十万两,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现在这个五十万两,只是出在老挝身上,但他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要一个月时间?”
“如果国师能说服迫提善王,我们签订的合约就将全部得到执行,万一国师未能成功,我们将不能减少抚恤金,无论结果如何,一个月之后,我必须回复皇命,”李腾芳没有留下回旋的余地,“如果不能用温和的方法解决,陛下可能要出兵老挝。”
“好,下官尽量试试。”用老挝的归属,换取大明减少抚恤金,普蒂觉得太划算了。
“合约能否彻底得到执行,就拜托国师了,”李腾芳一拱手,“万一迫提善王不识时务,大明还是感激国师所做的努力。”
“为了大城与大明兄弟般的情谊,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决不有负上皇陛下的嘱托,贵使且放宽心,老臣亲自去老挝一趟。”
“下官再次谢过,多谢国师为两国的友谊远途劳顿。”李腾芳向帕拉塞和普蒂拱手为礼,告辞而去。
“国师,如果老挝回归大明,大明会变得更加强大,对我国会不会是一种威胁?”李腾芳走后,帕拉塞觉得普蒂说服老挝的做法,深为不妥。
“陛下,如果大明要对大城不利,现在就可以从西、北两面用兵,我大城能抵抗多久?”普蒂反问了一句,他虽然与李腾芳据理力争,但内心明白,大明不能为敌,只能依靠。最好是以合约的形式稳定下来,万一惹恼了大明,想找个帮手都找不到。
“……”帕拉塞无语,普蒂的担心不错,但大明真的对大城没有异心吗?
“陛下,纵观汉民族的历史,他们极少对外侵略扩张,倒是东吁,立国以来,对外入侵不断,连大明都不放在眼里,两厢比较,大明虽然更强,但国家更为理性,就如这次的老挝,大明完全可以军事征伐,现在他们却宁愿减少五十万的抚恤金,让我们前往劝说。”普蒂早就研究过汉民族的历史,这才主张与大明缔结合约。
“……”
“连老挝都不愿用兵的国家,难道他们会轻易对我大城用兵吗?”普蒂去过北京,他早就向往大明的富足,“大明的土地足够大,所以他们的朝廷并主张往对外用兵,增加不必要的土地,除非你惹恼了它。”
“嗯,”帕拉塞微微点头,他心内明白,大明要是对大城用兵,大城也没什么办法,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与大明交好,在大明的羽翼下才能安生,最好能确认一下,重新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国师前去老挝,劝说有几成把握?”
“如果臣空手去劝说,一成把握都没有,”普蒂对老挝这个近邻还是比较了解的,帕武吧玉瓦拉王、迫提善王、帕萌抠王为了王位争夺不休,谁愿意放弃国王的权力,归顺大明?“不过,要想让迫提善王他们就范,也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帕拉塞虽然是大城的国王,哪里比得上普蒂的来谋深算?
“陈兵边境,各个击破。”普蒂的手段,是让三人都失去担任国王的希望,一旦对权力绝望了,他们才有可能回归大明,去大明做安乐王爷,当然普蒂的手段是和大城以及大城背后大明的实力相关的,没有实力做后盾,一切都免谈。
普蒂用什么手段,李腾芳就不管了,他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朱由检的期望,至于免去的五十万两抚恤金,也是朱由检的意思,明军的伤亡毕竟很少,再说普蒂劝说老挝回归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李腾芳用五十万两银子的期望值,买下了大城王朝的怨愤。
无论普蒂的劝说能否成功,大明都是赢家。
李腾芳暂时离开大城,去了原来东吁王朝的土地上游山玩水,实际上,他是在考察民情,大明实现了对东吁军事上的占领,但百姓是否接受大明,那是另外一回事。
战争以前,东吁王朝的人口估计有一百五十万,因为他隆屡次对外入侵外邦,加上派遣刺客入京刺杀朱由检,引来了大明的报复,十万明军大举进入东吁,所有的战斗都是发生在东吁的本土,战争让东吁人口急剧减少,现在东吁的土地上,人口不足百万,减少了三成以上。
大明对东吁士兵和权贵的屠杀、东吁溃兵的祸害、大城军队对东吁百姓的报复,是东吁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此外,战乱中疾病、饥饿、逃亡,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自从缅人在东吁立国后,历代君主都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北面与大明、东面与大城、东北与澜沧,以及曾经的素可泰王国,因此,东吁的一百五十万人口中,成分复杂,民族众多。
以人口的数量计算,缅人最多,大约占到六成,近九十万;掸人和孟人各有二十万左右,汉人超过十万。
掸人主要聚集在东吁王朝的东北部,以前的阿瓦王朝就是掸人建立的;孟人主要分布在东吁王朝的东南部,他们曾经在此建立了以白古为国都的白古王朝。
但这两个国家先后都被东吁王朝灭国,掸人和孟人都与缅人有很深的隔阂。
汉人除了居住在几个较大的城市外,零星分布在东吁的全境,凡是有商机的地方,就有汉人的身影。
李腾芳发现,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各个民族对大明的态度差别很大。
汉人是全力支持大明在各地建立的临时官府,不少人还在临时官府中担任各类临时的管理人员,令李腾芳赶到惊讶的是,最新的人口登记,汉人已经超过五十万人,不知道明军到底是怎么样做到的。
掸人由于和云南的傣人同源,又曾经生活在大明的木邦宣慰司和孟养宣慰司,与汉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汉人建立的临时官府,认同感也是很高,大部分掸人在明军的诱导下,都是以汉人的身份登记的,现在的掸人,已经不足四万。
生活东南沿海一带的孟人,早在白古王朝时代,就和大明有海上的联系,特别是郑和的船队,永远留在他们的心里,比较崇尚大明的实力和文化,与斯文多礼的汉人也相处得来,对明军占据东吁,虽然说不上欢迎,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大部分都是转化为汉人,现在的登记的孟人,大约是八万。
缅人是东吁王朝的主体民族,几乎所有的高官、将领、巨富都是缅人,因此在这场战争中,他们的损失最大,军队覆没、权贵被屠,死的基本上都是缅人,加上害怕明军继续屠杀和其他民族的报复,很多人想尽办法登记为汉人,即使不能登记为汉人,也要想办法登记为掸人或者孟人。
战争过后,原来近百万人口的缅人,急剧下降到不足三十万,成为东吁地区列在汉人之后的第二大民族。
李腾飞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初步了解到东吁的现状,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对策,再次来到大城后,按照约定,他求见了普蒂,询问有关老挝的事情,没想到普蒂还真的搞定了老挝。
(ps:多谢悠悠闲人ln的月票支持,多谢悠悠闲人ln、木泊云、南木子、书友16797274、书友16426763、秋雁长风、冬临渊、原是儒医、布伯的红票支持,多谢朋友们订阅支持)
在老挝这片土地上,法昂曾经在蒙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建立澜沧王国,国都琅勃拉邦,后来臣属于大明,大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成祖在当地成立了老挝宣慰司,正式成为大明的属地,但澜沧王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随着东吁王朝的崛起,澜沧王国逐渐沦为东吁的属国,被迫向大明和东吁同时称臣纳贡,大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澜沧塞塔提拉王为躲避东吁,将国都从琅勃拉邦迁入万象,大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东吁王朝吞并了大明的老挝宣慰司,澜沧王朝成为东吁的属地,从此以后,老挝不再与大明有任何联系。
李腾芳一说,普蒂这才想起,合约上是有这么一条,老挝现在是东吁的土地,按照合约,理应属于大明,“很抱歉,下官这些日子忙于安抚百姓,未能亲自去老挝,但下官已经派人去了老挝,不日当有回音。”
“那我先谢过国师了。”李腾芳难得地向普蒂行了一礼。
“我可以去劝说迫提善王,但迫提善王是否愿意归顺大明,下官却不敢保证。”普蒂说的是实话,老挝脱离大明时间长了,人口又不是汉人,谁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
“国师只要尽力就行,”李腾芳也不着急,他向普蒂抛出了诱饵,“如果大明对老挝用兵,老挝不会强过东吁,但大明以仁孝治国,轻易不动刀兵,所以才让国师去劝说迫提善王,如果国师能劝说成功,我们可以在抚恤金上考虑考虑。”
“如何考虑?”普蒂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刚才李腾芳威胁大城,他都准备足额支付给明军抚恤金了,只是大城每年的赋税收入,不足四十万两,加上与东吁的战争,国家实在没什么存款。
“一个月时间,不管国师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服迫提善王,我们可以减少五十万两抚恤金。”李腾芳已经给了暗示,哪怕大城用武力胁迫也好,他要的只是结果。
“五十万两?”普蒂惊得嘴巴张得老大,让大明减免五十万两,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现在这个五十万两,只是出在老挝身上,但他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要一个月时间?”
“如果国师能说服迫提善王,我们签订的合约就将全部得到执行,万一国师未能成功,我们将不能减少抚恤金,无论结果如何,一个月之后,我必须回复皇命,”李腾芳没有留下回旋的余地,“如果不能用温和的方法解决,陛下可能要出兵老挝。”
“好,下官尽量试试。”用老挝的归属,换取大明减少抚恤金,普蒂觉得太划算了。
“合约能否彻底得到执行,就拜托国师了,”李腾芳一拱手,“万一迫提善王不识时务,大明还是感激国师所做的努力。”
“为了大城与大明兄弟般的情谊,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决不有负上皇陛下的嘱托,贵使且放宽心,老臣亲自去老挝一趟。”
“下官再次谢过,多谢国师为两国的友谊远途劳顿。”李腾芳向帕拉塞和普蒂拱手为礼,告辞而去。
“国师,如果老挝回归大明,大明会变得更加强大,对我国会不会是一种威胁?”李腾芳走后,帕拉塞觉得普蒂说服老挝的做法,深为不妥。
“陛下,如果大明要对大城不利,现在就可以从西、北两面用兵,我大城能抵抗多久?”普蒂反问了一句,他虽然与李腾芳据理力争,但内心明白,大明不能为敌,只能依靠。最好是以合约的形式稳定下来,万一惹恼了大明,想找个帮手都找不到。
“……”帕拉塞无语,普蒂的担心不错,但大明真的对大城没有异心吗?
“陛下,纵观汉民族的历史,他们极少对外侵略扩张,倒是东吁,立国以来,对外入侵不断,连大明都不放在眼里,两厢比较,大明虽然更强,但国家更为理性,就如这次的老挝,大明完全可以军事征伐,现在他们却宁愿减少五十万的抚恤金,让我们前往劝说。”普蒂早就研究过汉民族的历史,这才主张与大明缔结合约。
“……”
“连老挝都不愿用兵的国家,难道他们会轻易对我大城用兵吗?”普蒂去过北京,他早就向往大明的富足,“大明的土地足够大,所以他们的朝廷并主张往对外用兵,增加不必要的土地,除非你惹恼了它。”
“嗯,”帕拉塞微微点头,他心内明白,大明要是对大城用兵,大城也没什么办法,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与大明交好,在大明的羽翼下才能安生,最好能确认一下,重新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国师前去老挝,劝说有几成把握?”
“如果臣空手去劝说,一成把握都没有,”普蒂对老挝这个近邻还是比较了解的,帕武吧玉瓦拉王、迫提善王、帕萌抠王为了王位争夺不休,谁愿意放弃国王的权力,归顺大明?“不过,要想让迫提善王他们就范,也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帕拉塞虽然是大城的国王,哪里比得上普蒂的来谋深算?
“陈兵边境,各个击破。”普蒂的手段,是让三人都失去担任国王的希望,一旦对权力绝望了,他们才有可能回归大明,去大明做安乐王爷,当然普蒂的手段是和大城以及大城背后大明的实力相关的,没有实力做后盾,一切都免谈。
普蒂用什么手段,李腾芳就不管了,他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朱由检的期望,至于免去的五十万两抚恤金,也是朱由检的意思,明军的伤亡毕竟很少,再说普蒂劝说老挝回归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李腾芳用五十万两银子的期望值,买下了大城王朝的怨愤。
无论普蒂的劝说能否成功,大明都是赢家。
李腾芳暂时离开大城,去了原来东吁王朝的土地上游山玩水,实际上,他是在考察民情,大明实现了对东吁军事上的占领,但百姓是否接受大明,那是另外一回事。
战争以前,东吁王朝的人口估计有一百五十万,因为他隆屡次对外入侵外邦,加上派遣刺客入京刺杀朱由检,引来了大明的报复,十万明军大举进入东吁,所有的战斗都是发生在东吁的本土,战争让东吁人口急剧减少,现在东吁的土地上,人口不足百万,减少了三成以上。
大明对东吁士兵和权贵的屠杀、东吁溃兵的祸害、大城军队对东吁百姓的报复,是东吁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此外,战乱中疾病、饥饿、逃亡,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自从缅人在东吁立国后,历代君主都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北面与大明、东面与大城、东北与澜沧,以及曾经的素可泰王国,因此,东吁的一百五十万人口中,成分复杂,民族众多。
以人口的数量计算,缅人最多,大约占到六成,近九十万;掸人和孟人各有二十万左右,汉人超过十万。
掸人主要聚集在东吁王朝的东北部,以前的阿瓦王朝就是掸人建立的;孟人主要分布在东吁王朝的东南部,他们曾经在此建立了以白古为国都的白古王朝。
但这两个国家先后都被东吁王朝灭国,掸人和孟人都与缅人有很深的隔阂。
汉人除了居住在几个较大的城市外,零星分布在东吁的全境,凡是有商机的地方,就有汉人的身影。
李腾芳发现,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各个民族对大明的态度差别很大。
汉人是全力支持大明在各地建立的临时官府,不少人还在临时官府中担任各类临时的管理人员,令李腾芳赶到惊讶的是,最新的人口登记,汉人已经超过五十万人,不知道明军到底是怎么样做到的。
掸人由于和云南的傣人同源,又曾经生活在大明的木邦宣慰司和孟养宣慰司,与汉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汉人建立的临时官府,认同感也是很高,大部分掸人在明军的诱导下,都是以汉人的身份登记的,现在的掸人,已经不足四万。
生活东南沿海一带的孟人,早在白古王朝时代,就和大明有海上的联系,特别是郑和的船队,永远留在他们的心里,比较崇尚大明的实力和文化,与斯文多礼的汉人也相处得来,对明军占据东吁,虽然说不上欢迎,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大部分都是转化为汉人,现在的登记的孟人,大约是八万。
缅人是东吁王朝的主体民族,几乎所有的高官、将领、巨富都是缅人,因此在这场战争中,他们的损失最大,军队覆没、权贵被屠,死的基本上都是缅人,加上害怕明军继续屠杀和其他民族的报复,很多人想尽办法登记为汉人,即使不能登记为汉人,也要想办法登记为掸人或者孟人。
战争过后,原来近百万人口的缅人,急剧下降到不足三十万,成为东吁地区列在汉人之后的第二大民族。
李腾飞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初步了解到东吁的现状,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对策,再次来到大城后,按照约定,他求见了普蒂,询问有关老挝的事情,没想到普蒂还真的搞定了老挝。
(ps:多谢悠悠闲人ln的月票支持,多谢悠悠闲人ln、木泊云、南木子、书友16797274、书友16426763、秋雁长风、冬临渊、原是儒医、布伯的红票支持,多谢朋友们订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