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岛小说网 >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 第7章 注释
第7章 注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最新章节!
第一章
[1]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本章所引凡未注明者,均同此。
[2]彭城即今江苏省徐州市。古人以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为南楚,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三秦”的三个王国分别是雍、塞、翟。
[3]见《资治通鉴·卷六》。
[4]见《史记·秦本纪》及注,下同。
[5]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一卷《祖先》。
[6]请参看《古文字诂林》第九册第747-749页。
[7]请参看《史记·秦本纪》及注,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8]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199页。
[9]《左传·定公四年》称,晋国始祖唐叔虞的政策是“疆以戎索”,也就是按照游牧路线规划道路,或者按照戎狄习俗分配牧地,而非按照周法分配耕地。
[10]见《史记·秦本纪》。
[11]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
[12]《史记·秦本纪》在叙述商鞅变法时称:“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13]请参看《史记·商君列传》、张荫麟《中国史纲》。
[14]请参看《史记·秦本纪》、张荫麟《中国史纲》。
[15]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
[16]商鞅规定秦的爵位为二十级,其中最低的一到五级用于奖励士卒。所谓杀敌一人晋爵一级,应该在这五级之内,不可能杀二十人晋级到彻侯。
[17]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一卷《祖先》。
[18]请参看拙著《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19]《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说法是“秦初并天下”,《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说法是“秦兼天下”,出土文物“秦始皇铜方升铭文”的说法是“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邱隆、丘光明等《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
[20]许慎《说文解字》。
[21]请参看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
第二章
[1]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2]请参看柳宗元《封建论》。
[3]贾谊《过秦论》。
[4]以上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参见《史记·李斯列传》。其中“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一句,《秦始皇本纪》作“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5]分别见杜牧《阿房宫赋》、《史记·项羽本纪》。
[6]关于陈胜事迹均见《史记·陈涉世家》。
[7]请参看傅乐成《中国通史》,台湾弘扬图书公司。
[8]贾谊《过秦论》。
[9]秦代是否有陈郡,学术界有争议。本书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10]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同时参考《陈涉世家》,下同。
[11]据《资治通鉴》卷七,大泽乡起义是在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的下属武臣自称赵王是在八月,故可推算。
[12]以上均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3]田儋事见《史记》之《陈涉世家》与《田儋列传》。
[14]以上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15]见《史记·陈涉世家》。
[16]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7]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18]见《汉书·刑法志》。
[19]见《史记·陈涉世家》。
[20]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21]见《史记·陈涉世家》。
[22]见《史记·项羽本纪》。
[23]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
[24]请参看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第三章
[1]请参看《史记·项羽本纪》。下引凡同此者,不另注。
[2]关于这段史实的记载,中华书局版《史记》和王伯祥先生《史记选》均断句标点为“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不妥。似应断句标点为“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3]英布加盟在前,刘邦在后,然后立楚怀王。
[4]即位易名事请参看《史记·高祖本纪》(唐)司马贞索隐。古人的排行,曰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或老小。刘邦的长兄名伯,次兄名仲,并无三兄名叔,故刘季即刘小。也因此,古人避讳,易邦为国,但不避讳季。
[5]请参看《史记·高祖本纪》。下引凡同此者,不另注。
[6]请参看《史记·淮阴侯列传》。
[7]《史记·高祖本纪》(唐)张守节正义称:亭长的职责是“民有讼争,吏留平辨,得成其政”。
[8]请参看《史记·留侯世家》。
[9]本节述李斯、胡亥、赵高事,请交互参看《史记》之《李斯列传》和《秦始皇本纪》,下引相同者不另注。
[10]见《史记》之《秦始皇本纪》、《魏豹彭越列传》。
[11]以下无注者,均请参看《史记·项羽本纪》。
[12]从这个月起,《史记》等书均改称“汉元年”。
[13]以下无注者,均请参看《史记》之《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
[14]此处请参看《史记·留侯世家》。
[15]此处请参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6]本节史实请交互参看《史记》之《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郦滕灌列传》。
[17]此处《项羽本纪》和《留侯世家》的记载不同,取《留侯世家》。
[18]关于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我在《品人录》一书中另有心理分析,这些分析也成立,请参看。
[19]此处请参看《史记·留侯世家》。
[20]刘邦原本是打算跟项羽一决雌雄的,但被萧何、樊哙、灌婴、周勃等人劝阻,见《汉书·萧何传》。
第四章
[1]见《史记·项羽本纪》。
[2]见《资治通鉴》卷九。
[3]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4]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人并据此编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
[5]本书所述韩信故事均据《史记·淮阴侯列传》。
[6]本段请参看《史记·高祖本纪》。
[7]见《史记·萧相国世家》。
[8]以上时间表请参看《资治通鉴》卷九。
[9]请参看《史记》之《项羽本纪》、《留侯世家》。
[10]以上见《史记》之《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
[11]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2]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3]武涉的话,是“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蒯通的话,是“当今二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意思完全相同。
[14]见《史记·项羽本纪》,同时可参看《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15]本节述项羽事均见《史记·项羽本纪》。
[16]所谓虞姬歌罢自刎,以及《楚汉春秋》所载虞姬和歌歌词,均系小说家言,不可靠。
[17]此处之“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也有版本作“决战”。关于这个问题,以及快战与决战的区别,请参看王伯祥《史记选》。
[18]韩信的说法,均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陈平的说法,均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19]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0]见《史记·高祖本纪》。
[21]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22]见《史记·项羽本纪》。
[23]关于刘邦和项羽的比较,亦请参看拙著《品人录》。
[24]见《史记·高祖本纪》。
第五章
[1]见《史记·高祖本纪》,下同。
[2]据《史记·高祖本纪》,刘邦称帝是在汉五年正月,臧荼造反是在十月;据《资治通鉴》卷十一,刘邦称帝是在汉五年二月,臧荼造反是在七月。臧荼本是燕将,后来被项羽封为燕王,原来的燕王韩广则被贬为辽东王。韩广不肯去辽东,臧荼就把他杀了,连同辽东也一起吞并。见《史记·项羽本纪》。此人在楚汉战争中大约是守中立的。
[3]张敖、贯高事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4]彭越事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被剁成肉酱见《黥布列传》。
[5]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6]韩王信之事见《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7]见《史记·黥布列传》。
[8]见《史记·高祖本纪》。
[9]本节述韩信事,如无另注者均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10]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11]请参看马兆锋《英雄时代》。
[12]台湾学者杜维运先生即称,秦始皇君臣在公元前221年的建树“背后实具有一种纯粹远大的理想”。见杜维运《中国通史》,台湾三民书局版。
[13]第一点,可由李斯等人的话证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第二点,可由秦始皇的话证明:“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第三点,也可由秦始皇的话证明:“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14]这八十年间,是从城濮之战到湛阪之战。详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15]江,在今河南省正阳县;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市;蓼,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庸,在今湖北省竹山县;萧,在今安徽省萧县;莱,在今山东省黄县;滑,在今河南省偃师县;邾即邹,在今山东省邹城市;莒,在今山东省莒县;鄫,在今山东省枣庄市。
[16]请参看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17]请参看顾准《统一的专制帝国、奴隶制、亚细亚生产方式及战争》一文,已收入《顾准文集》。
[18]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9]请参看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20]请参看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21]事实上,中国的农民只有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会揭竿而起。但在这时,他们是把起义领袖视为“真命天子”的,而且希望这些领袖一旦打下了江山,就立即放下屠刀,拿起权杖。
[22]亦请参看拙著《帝国的终结》。
[23]请参看柳宗元《封建论》。
[24]据说,当时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都真心拥护新的政权(天下之士斐然向风),人民群众也抱有极大希望(莫不虚心而仰上)。请参看贾谊《过秦论》。
[25]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6]关于亚述帝国因使用暴力而灭亡,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第六章。
后记
[1]西方学者把从秦到清,称为中华帝国时期。黄仁宇先生则把中华帝国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秦汉是第一帝国,唐宋是第二帝国,明清是第三帝国。请参看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第一章
[1]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本章所引凡未注明者,均同此。
[2]彭城即今江苏省徐州市。古人以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为南楚,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三秦”的三个王国分别是雍、塞、翟。
[3]见《资治通鉴·卷六》。
[4]见《史记·秦本纪》及注,下同。
[5]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一卷《祖先》。
[6]请参看《古文字诂林》第九册第747-749页。
[7]请参看《史记·秦本纪》及注,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8]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199页。
[9]《左传·定公四年》称,晋国始祖唐叔虞的政策是“疆以戎索”,也就是按照游牧路线规划道路,或者按照戎狄习俗分配牧地,而非按照周法分配耕地。
[10]见《史记·秦本纪》。
[11]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
[12]《史记·秦本纪》在叙述商鞅变法时称:“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13]请参看《史记·商君列传》、张荫麟《中国史纲》。
[14]请参看《史记·秦本纪》、张荫麟《中国史纲》。
[15]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
[16]商鞅规定秦的爵位为二十级,其中最低的一到五级用于奖励士卒。所谓杀敌一人晋爵一级,应该在这五级之内,不可能杀二十人晋级到彻侯。
[17]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一卷《祖先》。
[18]请参看拙著《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19]《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说法是“秦初并天下”,《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说法是“秦兼天下”,出土文物“秦始皇铜方升铭文”的说法是“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邱隆、丘光明等《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
[20]许慎《说文解字》。
[21]请参看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
第二章
[1]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2]请参看柳宗元《封建论》。
[3]贾谊《过秦论》。
[4]以上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参见《史记·李斯列传》。其中“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一句,《秦始皇本纪》作“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5]分别见杜牧《阿房宫赋》、《史记·项羽本纪》。
[6]关于陈胜事迹均见《史记·陈涉世家》。
[7]请参看傅乐成《中国通史》,台湾弘扬图书公司。
[8]贾谊《过秦论》。
[9]秦代是否有陈郡,学术界有争议。本书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10]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同时参考《陈涉世家》,下同。
[11]据《资治通鉴》卷七,大泽乡起义是在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的下属武臣自称赵王是在八月,故可推算。
[12]以上均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3]田儋事见《史记》之《陈涉世家》与《田儋列传》。
[14]以上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15]见《史记·陈涉世家》。
[16]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7]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18]见《汉书·刑法志》。
[19]见《史记·陈涉世家》。
[20]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21]见《史记·陈涉世家》。
[22]见《史记·项羽本纪》。
[23]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
[24]请参看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第三章
[1]请参看《史记·项羽本纪》。下引凡同此者,不另注。
[2]关于这段史实的记载,中华书局版《史记》和王伯祥先生《史记选》均断句标点为“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不妥。似应断句标点为“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3]英布加盟在前,刘邦在后,然后立楚怀王。
[4]即位易名事请参看《史记·高祖本纪》(唐)司马贞索隐。古人的排行,曰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或老小。刘邦的长兄名伯,次兄名仲,并无三兄名叔,故刘季即刘小。也因此,古人避讳,易邦为国,但不避讳季。
[5]请参看《史记·高祖本纪》。下引凡同此者,不另注。
[6]请参看《史记·淮阴侯列传》。
[7]《史记·高祖本纪》(唐)张守节正义称:亭长的职责是“民有讼争,吏留平辨,得成其政”。
[8]请参看《史记·留侯世家》。
[9]本节述李斯、胡亥、赵高事,请交互参看《史记》之《李斯列传》和《秦始皇本纪》,下引相同者不另注。
[10]见《史记》之《秦始皇本纪》、《魏豹彭越列传》。
[11]以下无注者,均请参看《史记·项羽本纪》。
[12]从这个月起,《史记》等书均改称“汉元年”。
[13]以下无注者,均请参看《史记》之《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
[14]此处请参看《史记·留侯世家》。
[15]此处请参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6]本节史实请交互参看《史记》之《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郦滕灌列传》。
[17]此处《项羽本纪》和《留侯世家》的记载不同,取《留侯世家》。
[18]关于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我在《品人录》一书中另有心理分析,这些分析也成立,请参看。
[19]此处请参看《史记·留侯世家》。
[20]刘邦原本是打算跟项羽一决雌雄的,但被萧何、樊哙、灌婴、周勃等人劝阻,见《汉书·萧何传》。
第四章
[1]见《史记·项羽本纪》。
[2]见《资治通鉴》卷九。
[3]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4]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人并据此编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
[5]本书所述韩信故事均据《史记·淮阴侯列传》。
[6]本段请参看《史记·高祖本纪》。
[7]见《史记·萧相国世家》。
[8]以上时间表请参看《资治通鉴》卷九。
[9]请参看《史记》之《项羽本纪》、《留侯世家》。
[10]以上见《史记》之《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
[11]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2]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3]武涉的话,是“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蒯通的话,是“当今二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意思完全相同。
[14]见《史记·项羽本纪》,同时可参看《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15]本节述项羽事均见《史记·项羽本纪》。
[16]所谓虞姬歌罢自刎,以及《楚汉春秋》所载虞姬和歌歌词,均系小说家言,不可靠。
[17]此处之“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也有版本作“决战”。关于这个问题,以及快战与决战的区别,请参看王伯祥《史记选》。
[18]韩信的说法,均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陈平的说法,均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19]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0]见《史记·高祖本纪》。
[21]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22]见《史记·项羽本纪》。
[23]关于刘邦和项羽的比较,亦请参看拙著《品人录》。
[24]见《史记·高祖本纪》。
第五章
[1]见《史记·高祖本纪》,下同。
[2]据《史记·高祖本纪》,刘邦称帝是在汉五年正月,臧荼造反是在十月;据《资治通鉴》卷十一,刘邦称帝是在汉五年二月,臧荼造反是在七月。臧荼本是燕将,后来被项羽封为燕王,原来的燕王韩广则被贬为辽东王。韩广不肯去辽东,臧荼就把他杀了,连同辽东也一起吞并。见《史记·项羽本纪》。此人在楚汉战争中大约是守中立的。
[3]张敖、贯高事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4]彭越事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被剁成肉酱见《黥布列传》。
[5]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6]韩王信之事见《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7]见《史记·黥布列传》。
[8]见《史记·高祖本纪》。
[9]本节述韩信事,如无另注者均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10]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11]请参看马兆锋《英雄时代》。
[12]台湾学者杜维运先生即称,秦始皇君臣在公元前221年的建树“背后实具有一种纯粹远大的理想”。见杜维运《中国通史》,台湾三民书局版。
[13]第一点,可由李斯等人的话证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第二点,可由秦始皇的话证明:“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第三点,也可由秦始皇的话证明:“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14]这八十年间,是从城濮之战到湛阪之战。详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15]江,在今河南省正阳县;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市;蓼,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庸,在今湖北省竹山县;萧,在今安徽省萧县;莱,在今山东省黄县;滑,在今河南省偃师县;邾即邹,在今山东省邹城市;莒,在今山东省莒县;鄫,在今山东省枣庄市。
[16]请参看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17]请参看顾准《统一的专制帝国、奴隶制、亚细亚生产方式及战争》一文,已收入《顾准文集》。
[18]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9]请参看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20]请参看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21]事实上,中国的农民只有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会揭竿而起。但在这时,他们是把起义领袖视为“真命天子”的,而且希望这些领袖一旦打下了江山,就立即放下屠刀,拿起权杖。
[22]亦请参看拙著《帝国的终结》。
[23]请参看柳宗元《封建论》。
[24]据说,当时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都真心拥护新的政权(天下之士斐然向风),人民群众也抱有极大希望(莫不虚心而仰上)。请参看贾谊《过秦论》。
[25]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6]关于亚述帝国因使用暴力而灭亡,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第六章。
后记
[1]西方学者把从秦到清,称为中华帝国时期。黄仁宇先生则把中华帝国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秦汉是第一帝国,唐宋是第二帝国,明清是第三帝国。请参看樊树志《国史十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