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女帝师五(57)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女帝师(全集)最新章节!
忽忆华阳当年慢吟李白的《侠客行》,想起她曾说:“孤长大了,也要出宫去当个侠客,绝不要困在宫里怨这怨那的。”如今她的愿望成真,有知己,有亲人,有自由,有生命。用剑开辟的人生,像烈酒一样清澈与辛辣,谁还会在意失去一个微不足道的公主头衔?
我欠她的,终于还清了。
数日后,银杏终于得知此事,倒也没说什么。每日如常服侍,并不见半分异常。然而绿萼却说,有小丫头夜半听见雨声,出门收衣裳,听见银杏的房中传来压抑的啜泣。从雨落到雨停,悲哭直至天明。
数日后,易珠来探病。我照旧与她在窗下摆起残局,我照着棋谱落黑子,她落白子,不过数子便认输了。一挥手,淡绿色的明纱广袖掠过棋局,似碧水漫过城破的废墟。我一面将棋子捡入白瓷莲花罐,一面笑道:“向来都是十来子才落败,今日怎么这般不逮?”
易珠取过棋谱看了一眼,便丢在一边:“外面的战局扑朔迷离,咱们却在为这种没要紧的事费心。我只恨自己不是男子,竟不能亲眼得见二王的兴衰,真是无趣。”
我笑道:“我说你怎么前两日来了,今日又来。瞧妹妹的神气,当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我。”
易珠将手指在白子罐子里搅弄半周,沥沥轻响点缀她无声的笑意,“姐姐明知我来得不寻常,竟也不问一声。莫非……姐姐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我笑着摇了摇头,依旧收拾黑子。易珠笑道,“那一日刘钜忽然回京来,也告诉姐姐一个好消息。倘若我二人说的是同一个好消息,姐姐可别不承认。”
我笑道:“你且说你的。”
易珠慢条斯理道:“以信王之不仁,自是普天同反。昌王才反,荆州大都督长史宇文君山与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王甯奉皇太后密诏同时起兵了。”见我并无一丝惊喜之色,语气忽而振奋,“这样说,姐姐果然早就知道了?是刘钜告诉姐姐的么?”
我当的一声掩上瓷罐盖子,笑而不语,算是默认。
易珠嗔道:“姐姐明明知道,还不告诉我们,自己独乐了好几日,真真没义气。反正姐姐也知道了,我便不讲了。”
我笑道:“当日我得知的信息不过是王甯与宇文君山有意起兵,今日听妹妹说,才知道他二人确实起兵了。后来如何,还请妹妹指教。”
易珠这才道:“那王甯杀了益州都督、成都府马步军总管、总益、雅、黎、戎、泸五州军事、信王妃的父亲——启爵,并启家的亲信部将五六家。”
我既感且佩,声音微颤:“王甯当真杀了启爵?”
易珠道:“启家在成都的二十余口,全被杀光,尸身抛入大江喂鱼。有家人逃出报信,京中这才得知。”她并无得意之色,语气却甚是轻快,“王甯沿江而下,与宇文君山会师江陵,宣皇太后密诏,刑白马盟誓,诛弑君逆贼,使两宫反正。”
我听罢不觉慨然:“宇文君山不过一介书生,去荆州上任亦不到一年,便有如此魄力,当真令人刮目相看。”
易珠笑道:“宇文君山固是年轻了些,可也是太宗与先帝看重的。至于王甯,太宗皇帝在时,他便在蜀中了。当时信王与启爵军功赫赫,镇抚西南。王甯沉敏渊默,治绩上佳。在蜀中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深得民心。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不但杀了启家,还杀了启家的亲信,一举收回蜀中兵权。信王这一回,可是遇见两个劲敌。”
我颔首道:“蜀中与荆州,历来是用兵之地,若沿江而下,攻城略地,则江南不为信王所有。”
易珠笑道:“王甯这么快便募齐兵员,集齐辎重,造起楼船,诛杀启氏,想来自先帝崩逝,便早有反心,只是信王罪孽未显,故此未发。他是忠臣也就罢了,只怕亦是怀了周公伊尹之心。可怜信王妃,才得意了几天,就葬送了父亲的性命。”
我微微冷笑:“夫君弑君篡位,这点儿代价总该偿的。”
易珠道:“姐姐当年与信王妃何等亲密,今日说起她的伤心事,就像说一个陌生人。”
我拿了玉尺将白子分成数堆,慢慢赶入霁蓝白花罐子中。棋子倾落,声音由悠长清脆而急促呆板,一如多闻杀戮而渐渐麻木的心。“信王在城中杀了成千上万,蜀中这几百,不够偿命的。”
易珠笑道:“姐姐不在意就好。如今信王南北受敌,十分狼狈。倘若他被困在函谷关,王甯与宇文君山长驱汴城,杜娇与睿王那时起事,里应外合,必能拿下汴城。信王孤悬在外,若听说汴城已失,气为之夺,加之昌王夹攻,必败无疑。可惜,这二人夺权废立的心也急了些。”
高思诚、杜娇的败亡固是令人惋惜,然而成王败寇,日子久了,也仅仅是惋惜而已。“我劝过许印山,他偏要将我看成女祸一流,我也没有办法。”
易珠笑道:“过去的事情,还提它做什么?姐姐不若想想,信王会如何应对?”
我微微一笑:“如果我是信王,便不会任昌王将自己困在函谷关。函谷关易守难攻,相比之下,击败荆州军更为紧迫。更何况为丈人报仇雪恨,刻不容缓。”
易珠听了,低头若有所思。我默默将棋秤拭净了,命人撤了下去。忽见易珠的贴身丫头淑优在门外行了一礼,一径走进来恭立在易珠身侧。易珠也不去想信王之事,只抬头问她何事。
淑优双目微红,似是哭过。她屈膝行了一礼,默然不答。易珠笑道:“玉机姐姐面前,与我一样,有话就说吧。”
淑优这才道:“才刚传来消息,濮阳郡王薨了。”
易珠的眼圈儿顿时红了,怔了好一会儿,方才叹道:“这孩子……早知他是躲不过的。人是怎么没的?”
淑优道:“奴婢听闻,是饿死的。王府里半个多月没有供吃食,乳母仆役都被赶出了王府。听说树皮和花草都被王爷啃食光了,饿得只剩一张皮,样子很可怕。”
易珠拿起帕子拭泪,神色不免惊惧:“我随哥哥行商的路上,也曾见过饿殍……谁知太宗之子竟也——晔儿还不到十岁,一刀斩了也就是了,何至于这般狠毒,竟要饿死他!”
高旸饿死高晔,是因为我曾为濮阳郡王在监舍中忍饥挨饿的事向高旸求过情。“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124],免于饥馑,必当死于饥馑。我叹道:“太宗所余三子,已去其二。”
易珠忙道:“如今太宗诸子中,只余东阳郡王了。虽说东阳郡王是玉枢姐姐的孩子,姐姐仍要早些打算才是。”
“我知道。”
好一阵沉默后,易珠忽而低头笑了起来:“当年我也曾有孕,胎儿没有保住我还伤心了好一阵。如今看来,倒是生不下来的好。”说着抚一抚坠在腰下的美人蕉双环赤玉扣,幽幽叹息,“省得像沈太妃与昱贵太妃一般,被人摘了心肝,不死何为?”
启府虽寻不到家主与主母的遗体,丧事仍是要办。信王从前线下令,文武百官、沾勋带爵的必须去启府吊唁举哀,服丧三日。于是我依礼去启府哭了一回,并送上祭礼。启春虽然尊贵,毕竟是外嫁女,灵堂便交由启爵的两个侄儿打理。
从启府出来,眼前仍是白惨惨的一片。号哭之声离远了听,梵唱一般,不论真情假意,俱是这般悦耳。启府的大总管恭恭敬敬地送我们出来。绿萼回头望了一眼,轻声感叹:“启家的儿子都死绝了,一份家业都便宜了那两个兄弟的儿子。”
我抚着脸上的泪痕,挽留一丝对干城名将、国之爪牙死于非命的惋惜与哀叹:“这算什么家业?日后信王称帝,这两人便是最亲近的外戚了,化家为国,方是启家最大的家业。”
绿萼扁起嘴,不屑道:“那也等信王做了皇帝再说。”
进了六月,天气渐渐热起来。烈日当空,白天不宜出门。整日在府中呆坐,也是无趣,于是与绿萼银杏商议着,趁清晨凉爽时,去汴河边散步。因我连日安分守己,李威的看守也不甚严密。且我见他近日常回信王府,回来时忧色欲深。沿河散步时,他远远地跟着我们,低头发呆,唤他常迟迟不应。
绿萼与银杏不禁猜测,是不是信王府出了什么变故。夜半下了几点小雨,河面上烟水茫茫。银杏折了一枝柳条在手,洒了我和绿萼一身的露水。我拂一拂衣裙:“李威能忧虑些什么,左不过是他的主子在前线不大顺利,主母又遭逢变故。”
银杏笑道:“可不是嘛,咱们也无须打探消息了,只看李威的脸就知道了。”说罢与绿萼两人掩口回望。只见李威重重叹了一口气,一副恼恨的模样。
这一日清晨一出门,便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一袭破衣,披发徒跣跪在门口。见我出来了,忙磕头不止。他的衣裳虽破,质料却名贵。只是衣角溅满泥点,边沿尽是灰绿,脚底亦是一片漆黑。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伏地痛哭。
李威怒目圆瞪,一个箭步踏上前去,抬脚就将少年踢翻在地,正待踏上一脚,我喝道:“且慢!”
李威硬生生收回右脚,冷笑不已:“晦气!”
我淡淡道:“你要打人,也要待我问清楚。”一面又问那少年,“你是谁?为何在我门前哭?”
少年抽抽噎噎道:“小人宣威将军林道周之子林弘策,求君侯救我满门性命!”说罢磕头如捣蒜,前额沾着尘土,夹杂丝丝血色。
我顿时吃了一惊。宣威将军林道周,曾随高旸在西南立过战功,这一次自然也随高旸出征了。在汴城之中,除却信王府,还有谁能取他满门性命?我蹙眉道:“久闻令尊大名,却无缘拜会。公子求我救你全家性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弘策泣道:“家父镇守函谷关,一时糊涂,降了昌王。信王殿下大怒,下令要杀我全家。”
我心中一动,立刻问道:“如此说来,昌王出关了?”
林弘策正待要答,李威一瞪眼,林弘策周身一颤,迟疑不言。我扫一眼李威,只见他面如土色,看来我所言不虚。我只得向林弘策道:“你父亲背叛朝廷,信王自然要执行国法。你求我又有什么用?”
林弘策膝行两步,泪眼中现出生的企盼:“小人听闻信王对君侯百依百顺,只要君侯修书一封——”
我一挥手,素袖急摆,重重打在林弘策的脸上。林弘策愕然,眼中的希望似燃尽的烛光,由明亮而焦冷。我冷冷道:“坊间谣诼,如何当真?我救不了你,你回去吧。”说罢举步欲行。
林弘策惶急不已,扑上来牵住我的裙角:“君侯——”话音未落,便被李威一脚踢开,痛得爬不起身。不一时,林弘策呕出两口鲜血,哆哆嗦嗦不敢再上前。
我固是痛心与怜悯,却终究无可奈何。我不顾李威的阻拦,走到林弘策的面前,居高临下望着他因恐惧与绝望而震颤不已的双肩,叹息道:“自令尊背叛朝廷,投向昌王的那一日开始,便将全家的性命舍了。公子也不必怨恨令尊,更不必怨恨自己。或者公子有什么遗愿,倒可以说给我听。”
林弘策仍是不住悲泣,随即抬起头,眼中流露出极度憎恶的神情。启春曾在王府宴请随高旸出征的属将家眷,对她们晓以祸福、喻以利害。林道周既然背叛信王,被启春杀掉全家,实在怨不得旁人。林道周或许是听闻南方王甯与宇文君山起兵,认为信王获胜无望,这才投向昌王。他既敢献关,想来高旸那时应不在函谷关。如此说来,高旸率军南下了。
正自沉思,忽见一队军士自北巷蜂拥而入。两名军士扑了上来,狠狠扭住林弘策的双臂,不待林弘策叫出声,另一个军士便在他脑后重重一击,林弘策顿时扑地晕倒。那两名军士放脱他的双臂,又各在脸上与背后踏上一只脚。
为首的军士显是认得李威,忙跑上前行礼:“李总管……”
李威哼了一声,冷冷道:“姓林的手无缚鸡之力,你们竟能让他逃了出来,真是一群废物!”众军士唯唯不敢应声。李威道:“将他带走,好生看管。”众军士连忙将林弘策拖了下去。林弘策被人架起双臂,耷拉着脑袋,赤裸的脚背被地上的碎沙子磨破,地上拖出几痕淡淡的血丝,风一吹,落花一般散去。
我轻轻叹了一声,依旧往汴河边散步。李威远远地跟着,早已心思不属。他脚步虚浮,险些在河边的柳树上擦破了头皮。我停下脚步他也不知道,一头赶了上来,冷不防我在他耳边问道:“信王率军离开了函谷关,现到了何处?”
李威猛地惊醒,迟疑半晌,不知该答不该答。我微微一笑道:“你不告诉我,我也能从别处打听到。信王若败了,我也活不成。你还有什么可隐瞒的?”
李威的叹息缓慢而沉重,不仅充满担忧,更有七尺男儿不得上战场挥槊杀敌的悔恨:“回君侯,王爷已经南下。昌王的大军已攻下新安,逼近洛阳。”
我嗯了一声,转身继续前行,不令他看到我眼中暗藏的快意:“宇文氏与王氏刚刚起兵,即时剿灭是对的。”
李威道:“王爷所想,与君侯相同,所以将函谷关交给了林道周。”说着恨恨不已,“不想姓林的献关叛国,杀他全家已是便宜他了!小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我只作听不见,又问道:“目下洛阳是谁在守城?”
李威道:“是文泰来文将军。洛阳乃是辎储粮草重镇,自然要委派最信得过的人镇守。”
我颔首道:“荆州与益州虽然合兵,但宇文君山不擅军事,又是初次带兵。两位长史很可能统御失和,致军心不稳。信王正该南下一举击破才是。”
李威一怔,语气中现出感佩之意:“王爷与君侯,正是英雄所见略同。”
忽忆华阳当年慢吟李白的《侠客行》,想起她曾说:“孤长大了,也要出宫去当个侠客,绝不要困在宫里怨这怨那的。”如今她的愿望成真,有知己,有亲人,有自由,有生命。用剑开辟的人生,像烈酒一样清澈与辛辣,谁还会在意失去一个微不足道的公主头衔?
我欠她的,终于还清了。
数日后,银杏终于得知此事,倒也没说什么。每日如常服侍,并不见半分异常。然而绿萼却说,有小丫头夜半听见雨声,出门收衣裳,听见银杏的房中传来压抑的啜泣。从雨落到雨停,悲哭直至天明。
数日后,易珠来探病。我照旧与她在窗下摆起残局,我照着棋谱落黑子,她落白子,不过数子便认输了。一挥手,淡绿色的明纱广袖掠过棋局,似碧水漫过城破的废墟。我一面将棋子捡入白瓷莲花罐,一面笑道:“向来都是十来子才落败,今日怎么这般不逮?”
易珠取过棋谱看了一眼,便丢在一边:“外面的战局扑朔迷离,咱们却在为这种没要紧的事费心。我只恨自己不是男子,竟不能亲眼得见二王的兴衰,真是无趣。”
我笑道:“我说你怎么前两日来了,今日又来。瞧妹妹的神气,当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我。”
易珠将手指在白子罐子里搅弄半周,沥沥轻响点缀她无声的笑意,“姐姐明知我来得不寻常,竟也不问一声。莫非……姐姐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我笑着摇了摇头,依旧收拾黑子。易珠笑道,“那一日刘钜忽然回京来,也告诉姐姐一个好消息。倘若我二人说的是同一个好消息,姐姐可别不承认。”
我笑道:“你且说你的。”
易珠慢条斯理道:“以信王之不仁,自是普天同反。昌王才反,荆州大都督长史宇文君山与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王甯奉皇太后密诏同时起兵了。”见我并无一丝惊喜之色,语气忽而振奋,“这样说,姐姐果然早就知道了?是刘钜告诉姐姐的么?”
我当的一声掩上瓷罐盖子,笑而不语,算是默认。
易珠嗔道:“姐姐明明知道,还不告诉我们,自己独乐了好几日,真真没义气。反正姐姐也知道了,我便不讲了。”
我笑道:“当日我得知的信息不过是王甯与宇文君山有意起兵,今日听妹妹说,才知道他二人确实起兵了。后来如何,还请妹妹指教。”
易珠这才道:“那王甯杀了益州都督、成都府马步军总管、总益、雅、黎、戎、泸五州军事、信王妃的父亲——启爵,并启家的亲信部将五六家。”
我既感且佩,声音微颤:“王甯当真杀了启爵?”
易珠道:“启家在成都的二十余口,全被杀光,尸身抛入大江喂鱼。有家人逃出报信,京中这才得知。”她并无得意之色,语气却甚是轻快,“王甯沿江而下,与宇文君山会师江陵,宣皇太后密诏,刑白马盟誓,诛弑君逆贼,使两宫反正。”
我听罢不觉慨然:“宇文君山不过一介书生,去荆州上任亦不到一年,便有如此魄力,当真令人刮目相看。”
易珠笑道:“宇文君山固是年轻了些,可也是太宗与先帝看重的。至于王甯,太宗皇帝在时,他便在蜀中了。当时信王与启爵军功赫赫,镇抚西南。王甯沉敏渊默,治绩上佳。在蜀中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深得民心。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不但杀了启家,还杀了启家的亲信,一举收回蜀中兵权。信王这一回,可是遇见两个劲敌。”
我颔首道:“蜀中与荆州,历来是用兵之地,若沿江而下,攻城略地,则江南不为信王所有。”
易珠笑道:“王甯这么快便募齐兵员,集齐辎重,造起楼船,诛杀启氏,想来自先帝崩逝,便早有反心,只是信王罪孽未显,故此未发。他是忠臣也就罢了,只怕亦是怀了周公伊尹之心。可怜信王妃,才得意了几天,就葬送了父亲的性命。”
我微微冷笑:“夫君弑君篡位,这点儿代价总该偿的。”
易珠道:“姐姐当年与信王妃何等亲密,今日说起她的伤心事,就像说一个陌生人。”
我拿了玉尺将白子分成数堆,慢慢赶入霁蓝白花罐子中。棋子倾落,声音由悠长清脆而急促呆板,一如多闻杀戮而渐渐麻木的心。“信王在城中杀了成千上万,蜀中这几百,不够偿命的。”
易珠笑道:“姐姐不在意就好。如今信王南北受敌,十分狼狈。倘若他被困在函谷关,王甯与宇文君山长驱汴城,杜娇与睿王那时起事,里应外合,必能拿下汴城。信王孤悬在外,若听说汴城已失,气为之夺,加之昌王夹攻,必败无疑。可惜,这二人夺权废立的心也急了些。”
高思诚、杜娇的败亡固是令人惋惜,然而成王败寇,日子久了,也仅仅是惋惜而已。“我劝过许印山,他偏要将我看成女祸一流,我也没有办法。”
易珠笑道:“过去的事情,还提它做什么?姐姐不若想想,信王会如何应对?”
我微微一笑:“如果我是信王,便不会任昌王将自己困在函谷关。函谷关易守难攻,相比之下,击败荆州军更为紧迫。更何况为丈人报仇雪恨,刻不容缓。”
易珠听了,低头若有所思。我默默将棋秤拭净了,命人撤了下去。忽见易珠的贴身丫头淑优在门外行了一礼,一径走进来恭立在易珠身侧。易珠也不去想信王之事,只抬头问她何事。
淑优双目微红,似是哭过。她屈膝行了一礼,默然不答。易珠笑道:“玉机姐姐面前,与我一样,有话就说吧。”
淑优这才道:“才刚传来消息,濮阳郡王薨了。”
易珠的眼圈儿顿时红了,怔了好一会儿,方才叹道:“这孩子……早知他是躲不过的。人是怎么没的?”
淑优道:“奴婢听闻,是饿死的。王府里半个多月没有供吃食,乳母仆役都被赶出了王府。听说树皮和花草都被王爷啃食光了,饿得只剩一张皮,样子很可怕。”
易珠拿起帕子拭泪,神色不免惊惧:“我随哥哥行商的路上,也曾见过饿殍……谁知太宗之子竟也——晔儿还不到十岁,一刀斩了也就是了,何至于这般狠毒,竟要饿死他!”
高旸饿死高晔,是因为我曾为濮阳郡王在监舍中忍饥挨饿的事向高旸求过情。“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124],免于饥馑,必当死于饥馑。我叹道:“太宗所余三子,已去其二。”
易珠忙道:“如今太宗诸子中,只余东阳郡王了。虽说东阳郡王是玉枢姐姐的孩子,姐姐仍要早些打算才是。”
“我知道。”
好一阵沉默后,易珠忽而低头笑了起来:“当年我也曾有孕,胎儿没有保住我还伤心了好一阵。如今看来,倒是生不下来的好。”说着抚一抚坠在腰下的美人蕉双环赤玉扣,幽幽叹息,“省得像沈太妃与昱贵太妃一般,被人摘了心肝,不死何为?”
启府虽寻不到家主与主母的遗体,丧事仍是要办。信王从前线下令,文武百官、沾勋带爵的必须去启府吊唁举哀,服丧三日。于是我依礼去启府哭了一回,并送上祭礼。启春虽然尊贵,毕竟是外嫁女,灵堂便交由启爵的两个侄儿打理。
从启府出来,眼前仍是白惨惨的一片。号哭之声离远了听,梵唱一般,不论真情假意,俱是这般悦耳。启府的大总管恭恭敬敬地送我们出来。绿萼回头望了一眼,轻声感叹:“启家的儿子都死绝了,一份家业都便宜了那两个兄弟的儿子。”
我抚着脸上的泪痕,挽留一丝对干城名将、国之爪牙死于非命的惋惜与哀叹:“这算什么家业?日后信王称帝,这两人便是最亲近的外戚了,化家为国,方是启家最大的家业。”
绿萼扁起嘴,不屑道:“那也等信王做了皇帝再说。”
进了六月,天气渐渐热起来。烈日当空,白天不宜出门。整日在府中呆坐,也是无趣,于是与绿萼银杏商议着,趁清晨凉爽时,去汴河边散步。因我连日安分守己,李威的看守也不甚严密。且我见他近日常回信王府,回来时忧色欲深。沿河散步时,他远远地跟着我们,低头发呆,唤他常迟迟不应。
绿萼与银杏不禁猜测,是不是信王府出了什么变故。夜半下了几点小雨,河面上烟水茫茫。银杏折了一枝柳条在手,洒了我和绿萼一身的露水。我拂一拂衣裙:“李威能忧虑些什么,左不过是他的主子在前线不大顺利,主母又遭逢变故。”
银杏笑道:“可不是嘛,咱们也无须打探消息了,只看李威的脸就知道了。”说罢与绿萼两人掩口回望。只见李威重重叹了一口气,一副恼恨的模样。
这一日清晨一出门,便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一袭破衣,披发徒跣跪在门口。见我出来了,忙磕头不止。他的衣裳虽破,质料却名贵。只是衣角溅满泥点,边沿尽是灰绿,脚底亦是一片漆黑。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伏地痛哭。
李威怒目圆瞪,一个箭步踏上前去,抬脚就将少年踢翻在地,正待踏上一脚,我喝道:“且慢!”
李威硬生生收回右脚,冷笑不已:“晦气!”
我淡淡道:“你要打人,也要待我问清楚。”一面又问那少年,“你是谁?为何在我门前哭?”
少年抽抽噎噎道:“小人宣威将军林道周之子林弘策,求君侯救我满门性命!”说罢磕头如捣蒜,前额沾着尘土,夹杂丝丝血色。
我顿时吃了一惊。宣威将军林道周,曾随高旸在西南立过战功,这一次自然也随高旸出征了。在汴城之中,除却信王府,还有谁能取他满门性命?我蹙眉道:“久闻令尊大名,却无缘拜会。公子求我救你全家性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弘策泣道:“家父镇守函谷关,一时糊涂,降了昌王。信王殿下大怒,下令要杀我全家。”
我心中一动,立刻问道:“如此说来,昌王出关了?”
林弘策正待要答,李威一瞪眼,林弘策周身一颤,迟疑不言。我扫一眼李威,只见他面如土色,看来我所言不虚。我只得向林弘策道:“你父亲背叛朝廷,信王自然要执行国法。你求我又有什么用?”
林弘策膝行两步,泪眼中现出生的企盼:“小人听闻信王对君侯百依百顺,只要君侯修书一封——”
我一挥手,素袖急摆,重重打在林弘策的脸上。林弘策愕然,眼中的希望似燃尽的烛光,由明亮而焦冷。我冷冷道:“坊间谣诼,如何当真?我救不了你,你回去吧。”说罢举步欲行。
林弘策惶急不已,扑上来牵住我的裙角:“君侯——”话音未落,便被李威一脚踢开,痛得爬不起身。不一时,林弘策呕出两口鲜血,哆哆嗦嗦不敢再上前。
我固是痛心与怜悯,却终究无可奈何。我不顾李威的阻拦,走到林弘策的面前,居高临下望着他因恐惧与绝望而震颤不已的双肩,叹息道:“自令尊背叛朝廷,投向昌王的那一日开始,便将全家的性命舍了。公子也不必怨恨令尊,更不必怨恨自己。或者公子有什么遗愿,倒可以说给我听。”
林弘策仍是不住悲泣,随即抬起头,眼中流露出极度憎恶的神情。启春曾在王府宴请随高旸出征的属将家眷,对她们晓以祸福、喻以利害。林道周既然背叛信王,被启春杀掉全家,实在怨不得旁人。林道周或许是听闻南方王甯与宇文君山起兵,认为信王获胜无望,这才投向昌王。他既敢献关,想来高旸那时应不在函谷关。如此说来,高旸率军南下了。
正自沉思,忽见一队军士自北巷蜂拥而入。两名军士扑了上来,狠狠扭住林弘策的双臂,不待林弘策叫出声,另一个军士便在他脑后重重一击,林弘策顿时扑地晕倒。那两名军士放脱他的双臂,又各在脸上与背后踏上一只脚。
为首的军士显是认得李威,忙跑上前行礼:“李总管……”
李威哼了一声,冷冷道:“姓林的手无缚鸡之力,你们竟能让他逃了出来,真是一群废物!”众军士唯唯不敢应声。李威道:“将他带走,好生看管。”众军士连忙将林弘策拖了下去。林弘策被人架起双臂,耷拉着脑袋,赤裸的脚背被地上的碎沙子磨破,地上拖出几痕淡淡的血丝,风一吹,落花一般散去。
我轻轻叹了一声,依旧往汴河边散步。李威远远地跟着,早已心思不属。他脚步虚浮,险些在河边的柳树上擦破了头皮。我停下脚步他也不知道,一头赶了上来,冷不防我在他耳边问道:“信王率军离开了函谷关,现到了何处?”
李威猛地惊醒,迟疑半晌,不知该答不该答。我微微一笑道:“你不告诉我,我也能从别处打听到。信王若败了,我也活不成。你还有什么可隐瞒的?”
李威的叹息缓慢而沉重,不仅充满担忧,更有七尺男儿不得上战场挥槊杀敌的悔恨:“回君侯,王爷已经南下。昌王的大军已攻下新安,逼近洛阳。”
我嗯了一声,转身继续前行,不令他看到我眼中暗藏的快意:“宇文氏与王氏刚刚起兵,即时剿灭是对的。”
李威道:“王爷所想,与君侯相同,所以将函谷关交给了林道周。”说着恨恨不已,“不想姓林的献关叛国,杀他全家已是便宜他了!小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我只作听不见,又问道:“目下洛阳是谁在守城?”
李威道:“是文泰来文将军。洛阳乃是辎储粮草重镇,自然要委派最信得过的人镇守。”
我颔首道:“荆州与益州虽然合兵,但宇文君山不擅军事,又是初次带兵。两位长史很可能统御失和,致军心不稳。信王正该南下一举击破才是。”
李威一怔,语气中现出感佩之意:“王爷与君侯,正是英雄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