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占城稻、玻璃和香皂(求订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水浒逐鹿传最新章节!
…
《管子·七法》认为:“故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
在战争中,武器是至关重要的,完备、先进的武器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前提。
因此,“审器而识胜”,也就是说,在战争打响前,通过观察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的优劣,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场战争的胜负。
战争的准备,很大一方面就是进行武器的准备,“备具,胜之厚”,如果在武器装备方面优于敌人,即做到了“器无敌”,无疑就占据了先机,掌握了主动权,取胜就更加有把握。
可见,管子对战争中的武器因素是非常重视的。
李衍虽然不知道管子曾有过这些言论,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尤其是一个现代军人,李衍自然是知道武器的重要性的,因此,这些年来李衍一直在致力于武器研发,而刘慧娘无疑就是李衍背后那个一直默默支持李衍的女人。
也正是因为有李衍对武器的重视,以及刘慧娘有通天盖地之才,梁山军才有了飞桥,才有了钢轮火柜,才有了轻而易举攻克坚城的能力,这是数年来的积累。
高唐城只是一个小城,李衍不可能将过多的经历放在它身上,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李衍做了,像研发更先进的武器,像赚更多的钱,像弄到更多的粮食。
先进的武器是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但它绝不是致胜唯一的因素。
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势力的生产力为基础的,因而经济实力同样重要。
“国贫兵弱,战则不胜,守则不固。”
“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弹,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
战争于物资而言,耗费巨大,国弱民贫,战争就难以为继。
因此,强军首先要发展经济,要想打败敌人,首先要在物质财富上超过敌人,“为兵之数,存乎聚财……是以欲王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王天下”。
另外,欲王天下,必须“国富而粟多”,“众民、强兵、广地、富国,必生于粟也”,“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只有粮食充足,军队才可守可战,“有蓄积则久战而不鼠”就是这个意思,相反,如果军队粮食不充足,“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突”,粮食在战争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做到在物质财富上胜过敌人,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农业生产。
发展到了李衍如今这种程度,已经不可能单单靠抢了,必须得自己生产。
当年李衍从赵佶的书桌上拿的那竹筒稻子,经过试种,李衍早已得知那是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引入宋国已经有些年头了,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后世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
它的有几个特点:
一是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
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四是占城稻与晚稻配合在一些地区还可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另外,李衍从赵佶书桌上拿的占城稻还与普通占城稻有些不同,他的生长期更短,产量也更高,它应该是变异过了的占城稻。
经过在梁山周围的几个村庄几年试种,这种占城稻已经成规模了,足够在李衍的属地大规模种植。
(这占城稻不能在济州岛种,济州岛只适合种麦子。)
当然,这种占城稻在乐浪和真番二郡能否大规模种植需要时间来证明。
这也是李衍同意招安并且暂时不想再跟大宋朝廷开战的原因之一。
至于发展经济,自然是靠通商,这也是李衍接受大宋朝廷招安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接受大宋朝廷招安,才能跟大宋通商,才能从大宋攫取大量财富。
针对跟大宋通商,李衍和刘慧娘等人特意研发出来了两种东西——玻璃和香皂。
因为以前常看小说,李衍对这两种穿越者必须掌握的敛财至宝的制作方法非常熟悉。
加上李衍手下还有刘慧娘这个钻研大才和上万匠人,这两样本就不难大规模生产的东西很快就大规模生产了。
对于这两样东西的价格,李衍就一个指示——贵。
一块尺许见方的无色玻璃一千贯,一扇窗户最少三五千贯。
一件玻璃器皿至少万贯。
一小盒寸许见方的香皂五百贯。
你还别嫌贵。
你得研究购物者的心理。
能买得起玻璃和香皂的,绝不会不是穷人,他们绝不会差钱,而你要是卖得便宜了,那才反而没有了合适的消费人群。
李俊、扈成、苏长官、王则贞,包括吕方和郭盛,李衍手下的商人全都出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从大宋攫取到最大的财富。
除了卖,李衍同时也在买,买粮,买马,买铁,买所有战需品,全都高价买,甚至是倍价买——大宋朝廷不可能一直让李衍买,早晚会出台相关禁令,在此之前,李衍能买多少买多少。
这些事虽然不需要李衍亲自去做,但哪样都得李衍亲自拿主意,至少是亲自敲定。
总之,李衍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事。
所以,只在高唐城待了三日,李衍便带着已经可以移动了的柴进返回了梁山泊,剩下的事全都交给乐和处理。
至于柴进的庞大家产,李衍跟柴进推脱了许久,最后收下了九成。
柴进执意将其家产送给李衍,是有原因的:
一来,是因为他真心感谢李衍救他性命,如果没有李衍,他十死无生,有多少钱都没用。
二来,是因为柴进也清楚,他的身份变了,不再是那个拥有丹书铁劵谁也不用怕的柴大官人了,他今后要想活得安稳就必须得找新的靠山,而那个新的靠山就是李衍。
三来,已经成了通缉要犯的柴进也没有地方放他那庞大的家产,与其暴露出来被人惦记,莫不如送给李衍换一个大人情。
……
…
《管子·七法》认为:“故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
在战争中,武器是至关重要的,完备、先进的武器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前提。
因此,“审器而识胜”,也就是说,在战争打响前,通过观察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的优劣,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场战争的胜负。
战争的准备,很大一方面就是进行武器的准备,“备具,胜之厚”,如果在武器装备方面优于敌人,即做到了“器无敌”,无疑就占据了先机,掌握了主动权,取胜就更加有把握。
可见,管子对战争中的武器因素是非常重视的。
李衍虽然不知道管子曾有过这些言论,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尤其是一个现代军人,李衍自然是知道武器的重要性的,因此,这些年来李衍一直在致力于武器研发,而刘慧娘无疑就是李衍背后那个一直默默支持李衍的女人。
也正是因为有李衍对武器的重视,以及刘慧娘有通天盖地之才,梁山军才有了飞桥,才有了钢轮火柜,才有了轻而易举攻克坚城的能力,这是数年来的积累。
高唐城只是一个小城,李衍不可能将过多的经历放在它身上,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李衍做了,像研发更先进的武器,像赚更多的钱,像弄到更多的粮食。
先进的武器是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但它绝不是致胜唯一的因素。
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势力的生产力为基础的,因而经济实力同样重要。
“国贫兵弱,战则不胜,守则不固。”
“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弹,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
战争于物资而言,耗费巨大,国弱民贫,战争就难以为继。
因此,强军首先要发展经济,要想打败敌人,首先要在物质财富上超过敌人,“为兵之数,存乎聚财……是以欲王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王天下”。
另外,欲王天下,必须“国富而粟多”,“众民、强兵、广地、富国,必生于粟也”,“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只有粮食充足,军队才可守可战,“有蓄积则久战而不鼠”就是这个意思,相反,如果军队粮食不充足,“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突”,粮食在战争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做到在物质财富上胜过敌人,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农业生产。
发展到了李衍如今这种程度,已经不可能单单靠抢了,必须得自己生产。
当年李衍从赵佶的书桌上拿的那竹筒稻子,经过试种,李衍早已得知那是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引入宋国已经有些年头了,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后世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
它的有几个特点:
一是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
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四是占城稻与晚稻配合在一些地区还可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另外,李衍从赵佶书桌上拿的占城稻还与普通占城稻有些不同,他的生长期更短,产量也更高,它应该是变异过了的占城稻。
经过在梁山周围的几个村庄几年试种,这种占城稻已经成规模了,足够在李衍的属地大规模种植。
(这占城稻不能在济州岛种,济州岛只适合种麦子。)
当然,这种占城稻在乐浪和真番二郡能否大规模种植需要时间来证明。
这也是李衍同意招安并且暂时不想再跟大宋朝廷开战的原因之一。
至于发展经济,自然是靠通商,这也是李衍接受大宋朝廷招安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接受大宋朝廷招安,才能跟大宋通商,才能从大宋攫取大量财富。
针对跟大宋通商,李衍和刘慧娘等人特意研发出来了两种东西——玻璃和香皂。
因为以前常看小说,李衍对这两种穿越者必须掌握的敛财至宝的制作方法非常熟悉。
加上李衍手下还有刘慧娘这个钻研大才和上万匠人,这两样本就不难大规模生产的东西很快就大规模生产了。
对于这两样东西的价格,李衍就一个指示——贵。
一块尺许见方的无色玻璃一千贯,一扇窗户最少三五千贯。
一件玻璃器皿至少万贯。
一小盒寸许见方的香皂五百贯。
你还别嫌贵。
你得研究购物者的心理。
能买得起玻璃和香皂的,绝不会不是穷人,他们绝不会差钱,而你要是卖得便宜了,那才反而没有了合适的消费人群。
李俊、扈成、苏长官、王则贞,包括吕方和郭盛,李衍手下的商人全都出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从大宋攫取到最大的财富。
除了卖,李衍同时也在买,买粮,买马,买铁,买所有战需品,全都高价买,甚至是倍价买——大宋朝廷不可能一直让李衍买,早晚会出台相关禁令,在此之前,李衍能买多少买多少。
这些事虽然不需要李衍亲自去做,但哪样都得李衍亲自拿主意,至少是亲自敲定。
总之,李衍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事。
所以,只在高唐城待了三日,李衍便带着已经可以移动了的柴进返回了梁山泊,剩下的事全都交给乐和处理。
至于柴进的庞大家产,李衍跟柴进推脱了许久,最后收下了九成。
柴进执意将其家产送给李衍,是有原因的:
一来,是因为他真心感谢李衍救他性命,如果没有李衍,他十死无生,有多少钱都没用。
二来,是因为柴进也清楚,他的身份变了,不再是那个拥有丹书铁劵谁也不用怕的柴大官人了,他今后要想活得安稳就必须得找新的靠山,而那个新的靠山就是李衍。
三来,已经成了通缉要犯的柴进也没有地方放他那庞大的家产,与其暴露出来被人惦记,莫不如送给李衍换一个大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