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无为而治(求订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水浒逐鹿传最新章节!
…
赵佶刚继位时,身边的女人虽然不少,但孩子生的却不多。
由于赵佶就是因为哥哥宋哲宗没儿子,才意外捡了漏坐上了皇位,所以,赵佶可不想像他哥哥那样没儿子继承香火。
于是,赵佶便开始向神奇的道教求助。
恰在那时有一个叫刘混康的道士对赵佶说,他通过观察和掐算,认为皇帝少子与东京汴梁的地形地貌和风水有关系,特别是汴梁城东北角的低洼地势严重影响了皇帝的子嗣,如果能把这里的地势垫高,那皇家的子嗣就一定没问题。
赵佶听了刘老道的话后,赶忙安排人在汴梁城东北角堆积起一座巨大的假山,为了使这座假山更符合赵佶艺术家的眼光,赵佶还叫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奇花异草、奇珍异石以及珍奇异兽填充,这就是著名的万岁山,又因其处在八卦的艮位,又称艮岳。
神奇的是,从那之后,赵佶宠幸的妃子竟不断传来怀孕或生产的喜报,后宫的妃嫔们像鸡棚里的母鸡下蛋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十几年之间竟为赵佶生了几十个子女,让赵佶差点成为历史上拥有多子女的皇帝。
这使得赵佶对那位刘老道钦佩不已,对道教的神奇更是信奉不已。
曾经还有一个道士在赵佶继位之前就留下谶语:“吉人当继大统。”
这其实是一句随便圆的话,因为无论谁继承了帝位,都可以称之为“吉人”,反正都不得罪,就跟说“吉人自有天相”差不多。
但赵佶非要固执地对号入座,说什么“‘吉’字和‘人’结合,正是‘佶’”云云。
总之,赵佶迷信道教是有原因的。
之所以这两年达到了一个巅峰,那是因为这两年赵佶突然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并且感觉身体也不如以前了。
其实这也正常,再怎么说,赵佶都已经四十好几的人了,而且这些年一直日日当新郎、夜夜换新娘,怎么可能跟以前相比?
不过赵佶并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年他太过专注于朝政修道之心淡泊而造成的。
恰在此时,濮州临濮有一个叫王老志的老道,自称得汉钟离先生授予仙丹,得化为仙,抛妻弃子,结草庐田间,名气很大。
太仆卿王亶为了邀宠,三顾草庐,把他带入京师,先豢养在蔡京家,后选了一个合适的时间,进献给了赵佶。
王老志见了赵佶,先不说话,而是呈上了一沓墨宝。
赵佶疑惑着接过来一看,随即眼珠子差点掉了下来,里面竟全是诗,最上面那首乃是他写给乔、刘二贵妃的床头语、枕畔诗,再看其它的,竟然全都是他写的银诗狼词。
这老道连这些都知道,定是神仙无疑!
赵佶立即宣布,赐王真人“妙观明真洞微先生”之称。
可惜这位“妙观明真洞微先生”竟是短寿之人,虽有仙丹护体,第二年也得了重病,死了。
不过赵佶没功夫遗憾,因为又有一名法力更高的得道高人降临了。
这位高人姓王名仔昔,洪州人,初隐于嵩山,据他自己说,他遇上了东晋年间的许逊许真君,得其真传,并授有《大洞》、《隐书》等道家七元秘籍,能知人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的生死事。
赵佶大喜,赐号“冲隐处士”,又进封“通妙先生”,将之安置在上清宝箓宫居住。
赵佶推崇道教的最高潮,是林灵素的出现。
林灵素大言曰:天有九霄,神霄最高。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君者,即是赵佶。又言,蔡京原来是天上的左元仙伯,王黼是文华吏,蔡攸是园苑宝华使,童贯等一干人也都名列仙班,而他自己,则是原先神霄中名叫褚慧的仙卿。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原来大家以前就这么熟,同是仙班中人,不是,同是仙班中仙,难怪今生这么投缘!
欣喜之余,赵佶将林灵素封为“通真达灵先生”,赏赍无算,并赐予金牌,可以随意出入宫中,并筑通真宫供他修行居住。
为了让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上帝的长子,赵佶命林灵素在上清宝箓宫宣讲青华帝君月夜降宣和殿的秘密。
那一场会议,有两千名道士参加,当真是道业的巅峰时刻。
为了扩大影响,赵佶又建了一座仁济亭,广施符水,并开神霄宝箓坛,下令天下吏民都必须接受神霄秘箓。
不久,赵佶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兴建神霄玉清万寿宫,没有道观,就将佛寺改建,一律在殿上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等神霄系神像。
林灵素负责主修道书,改正诸经醮仪,校对丹经灵篇,删修注解,每逢初七,就召开会议,重复讲解三洞道经与玉清神霄王降生的故事,每设大斋,动用费高达数万缗钱,称“千道会”。
林灵素还弄出了几起诸如“青华王昼临坛”、“火龙神剑夜降内宫”等神迹,令京师士民皆信道教。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他是上帝长子,赵佶降诏说:“我是上帝长子,是太霄帝君,眼看中华被佛教异化,才请求降生人世,令天下回归正道,你们赶快奉上表章,册封我为教主道君皇帝,执掌教门。”
道箓院怎能不听,立即册封赵佶为“教主道君皇帝”。
同时,赵佶又让道箓院把后宫的郭皇后册封为金庭教主、孟皇后册封华阳教主。
反过来,赵佶则册封林灵素为温州应道军节度,此后,又加号为“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太中大夫”、“凝神殿侍宸”、“蕊珠殿侍宸”、“冲和殿侍宸”等。
见赵佶如此虔诚,对恢复道门荣光如此热心,林灵素就对赵佶说,“佛教专门残害道教,现在虽说不能将之全部铲除,但可以将他们合并入道教,佛刹改为宫观,释迦牟尼像改塑原始天尊,菩萨改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一律蓄发顶冠执竹简,改行做道士。”
赵佶觉得有理,便下诏:改佛教为道教,改换服饰,左右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
总而言之,赵佶完全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立志光耀他教主道君皇帝所执掌的教门,根本无暇管几个毛贼打下三两座州府这些许小事。
安了。
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等神霄系的大神会保佑大宋的江山永固的,会保佑老赵家传承万代的,些许的不安因素,只是诸神对他赵佶虔诚与否的考验,只要他赵佶够虔诚,诸神定会为他赵佶荡平所有不安因素。
所以,只需无为而治即可。
……
…
赵佶刚继位时,身边的女人虽然不少,但孩子生的却不多。
由于赵佶就是因为哥哥宋哲宗没儿子,才意外捡了漏坐上了皇位,所以,赵佶可不想像他哥哥那样没儿子继承香火。
于是,赵佶便开始向神奇的道教求助。
恰在那时有一个叫刘混康的道士对赵佶说,他通过观察和掐算,认为皇帝少子与东京汴梁的地形地貌和风水有关系,特别是汴梁城东北角的低洼地势严重影响了皇帝的子嗣,如果能把这里的地势垫高,那皇家的子嗣就一定没问题。
赵佶听了刘老道的话后,赶忙安排人在汴梁城东北角堆积起一座巨大的假山,为了使这座假山更符合赵佶艺术家的眼光,赵佶还叫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奇花异草、奇珍异石以及珍奇异兽填充,这就是著名的万岁山,又因其处在八卦的艮位,又称艮岳。
神奇的是,从那之后,赵佶宠幸的妃子竟不断传来怀孕或生产的喜报,后宫的妃嫔们像鸡棚里的母鸡下蛋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十几年之间竟为赵佶生了几十个子女,让赵佶差点成为历史上拥有多子女的皇帝。
这使得赵佶对那位刘老道钦佩不已,对道教的神奇更是信奉不已。
曾经还有一个道士在赵佶继位之前就留下谶语:“吉人当继大统。”
这其实是一句随便圆的话,因为无论谁继承了帝位,都可以称之为“吉人”,反正都不得罪,就跟说“吉人自有天相”差不多。
但赵佶非要固执地对号入座,说什么“‘吉’字和‘人’结合,正是‘佶’”云云。
总之,赵佶迷信道教是有原因的。
之所以这两年达到了一个巅峰,那是因为这两年赵佶突然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并且感觉身体也不如以前了。
其实这也正常,再怎么说,赵佶都已经四十好几的人了,而且这些年一直日日当新郎、夜夜换新娘,怎么可能跟以前相比?
不过赵佶并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年他太过专注于朝政修道之心淡泊而造成的。
恰在此时,濮州临濮有一个叫王老志的老道,自称得汉钟离先生授予仙丹,得化为仙,抛妻弃子,结草庐田间,名气很大。
太仆卿王亶为了邀宠,三顾草庐,把他带入京师,先豢养在蔡京家,后选了一个合适的时间,进献给了赵佶。
王老志见了赵佶,先不说话,而是呈上了一沓墨宝。
赵佶疑惑着接过来一看,随即眼珠子差点掉了下来,里面竟全是诗,最上面那首乃是他写给乔、刘二贵妃的床头语、枕畔诗,再看其它的,竟然全都是他写的银诗狼词。
这老道连这些都知道,定是神仙无疑!
赵佶立即宣布,赐王真人“妙观明真洞微先生”之称。
可惜这位“妙观明真洞微先生”竟是短寿之人,虽有仙丹护体,第二年也得了重病,死了。
不过赵佶没功夫遗憾,因为又有一名法力更高的得道高人降临了。
这位高人姓王名仔昔,洪州人,初隐于嵩山,据他自己说,他遇上了东晋年间的许逊许真君,得其真传,并授有《大洞》、《隐书》等道家七元秘籍,能知人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的生死事。
赵佶大喜,赐号“冲隐处士”,又进封“通妙先生”,将之安置在上清宝箓宫居住。
赵佶推崇道教的最高潮,是林灵素的出现。
林灵素大言曰:天有九霄,神霄最高。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君者,即是赵佶。又言,蔡京原来是天上的左元仙伯,王黼是文华吏,蔡攸是园苑宝华使,童贯等一干人也都名列仙班,而他自己,则是原先神霄中名叫褚慧的仙卿。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原来大家以前就这么熟,同是仙班中人,不是,同是仙班中仙,难怪今生这么投缘!
欣喜之余,赵佶将林灵素封为“通真达灵先生”,赏赍无算,并赐予金牌,可以随意出入宫中,并筑通真宫供他修行居住。
为了让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上帝的长子,赵佶命林灵素在上清宝箓宫宣讲青华帝君月夜降宣和殿的秘密。
那一场会议,有两千名道士参加,当真是道业的巅峰时刻。
为了扩大影响,赵佶又建了一座仁济亭,广施符水,并开神霄宝箓坛,下令天下吏民都必须接受神霄秘箓。
不久,赵佶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兴建神霄玉清万寿宫,没有道观,就将佛寺改建,一律在殿上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等神霄系神像。
林灵素负责主修道书,改正诸经醮仪,校对丹经灵篇,删修注解,每逢初七,就召开会议,重复讲解三洞道经与玉清神霄王降生的故事,每设大斋,动用费高达数万缗钱,称“千道会”。
林灵素还弄出了几起诸如“青华王昼临坛”、“火龙神剑夜降内宫”等神迹,令京师士民皆信道教。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他是上帝长子,赵佶降诏说:“我是上帝长子,是太霄帝君,眼看中华被佛教异化,才请求降生人世,令天下回归正道,你们赶快奉上表章,册封我为教主道君皇帝,执掌教门。”
道箓院怎能不听,立即册封赵佶为“教主道君皇帝”。
同时,赵佶又让道箓院把后宫的郭皇后册封为金庭教主、孟皇后册封华阳教主。
反过来,赵佶则册封林灵素为温州应道军节度,此后,又加号为“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太中大夫”、“凝神殿侍宸”、“蕊珠殿侍宸”、“冲和殿侍宸”等。
见赵佶如此虔诚,对恢复道门荣光如此热心,林灵素就对赵佶说,“佛教专门残害道教,现在虽说不能将之全部铲除,但可以将他们合并入道教,佛刹改为宫观,释迦牟尼像改塑原始天尊,菩萨改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一律蓄发顶冠执竹简,改行做道士。”
赵佶觉得有理,便下诏:改佛教为道教,改换服饰,左右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
总而言之,赵佶完全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立志光耀他教主道君皇帝所执掌的教门,根本无暇管几个毛贼打下三两座州府这些许小事。
安了。
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等神霄系的大神会保佑大宋的江山永固的,会保佑老赵家传承万代的,些许的不安因素,只是诸神对他赵佶虔诚与否的考验,只要他赵佶够虔诚,诸神定会为他赵佶荡平所有不安因素。
所以,只需无为而治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