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纸和书(打赏加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笔下文学【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张超坐炕上写写划划,账房还没有物色好,财务处自然也就还没建起来。 张家的财务账簿,全靠张超自己一人动手。
张家的账倒不难,但很烦琐,各种进料出售,款项往来,一单单一笔笔的,尤其是张超连个财务助手都没有,不管大账小数都得自己整理汇总,连个做表格的人都没。
要是有两个财务实习生也好啊。
没办法,张超只能自己亲自培养,可是他又发现在了一个大问题,他在身边居然找不到一个认识字的人。家里的丫环大丫二丫,两姑娘倒是很勤快,烧水做饭,洗衣端茶,甚至缝制衣服都很熟练,但唯独却大字不识一个。一字她们认做扁担,至于张超用来记账的阿拉伯数字,她们更是完全不懂。
想要红袖添香,培养家里丫环做财务助手,帮着管账根本不现实。
小八小十三两个跟班,也是一样,大字不识一个,他们这辈子连书本都没有摸过一回。钱栓子是个勤快小伙子,赶车喂马都跟他老爹那里得了真传,可也是不识字的。
唐代普通百姓的识字率似乎低的惊人,宋明时代的百姓识字率就很高,特别是到了晚明,连女子都大多识字。
可是眼下是唐初,读书还只是士族的资本和特权。
最后没办法,张超只好把程处默抓来当了自己的财务助手,程处默倒是能写会算,但对于财务做账,也是个完全的门外汉,张超也只能从头教起。
张超教了程处默阿拉伯数字以及复式记账法,两个简单的东西,程处默已经有些信息量太大接受不过来了。
现在程处默老实的给张超做数字收集统计,录入张超做的表格之中。
唐朝连专用的账本都没,张超还得自己制作。让程处默从长安买账本,结果根本没现成的账本,买来的账本,其实就是卷轴和折页。
那卷轴拿到手时,张超还以为程处默是把人家的画轴买来了,结果问过后才知道,原来这真的是唐人的账册。
卷轴也是唐人的书籍样式,还有一种就是册页,也就是以前看电视里,皇帝看的那些奏折的样式,双手一拉,可以拉开很长,然后又可以折叠起来。
线装书,线装的账册,这年头根本还没有发明。
确切点说,连一页一页分开的纸张都还没有,不是卷起来的卷轴,就是折叠的册页。看着程处默买回来的那几本特别的账本,张超很无语。
说是账本,其实就是一张大白纸,区别不过一个是卷起来的,一个是折起来的。既没有表格也没有页码。
可就这样的账本,却还贵的要死。
一个普通木轴的白卷,居然要两千钱。一个大约二十折的白册页,也要一千钱。
反正随便一算,大约一页纸得百文钱左右。
程处默还说他买的只是普通的,若是再好些的,价格还更高。当然也还有更普通一点的,但也起码得要上千一卷或一册。
怪不得这年头唐人文化程度都不高,纸这么贵,谁读的起书。纸贵,书肯定是更贵了。
原来虽然在南北朝时,造纸术已经比较发达了,纸张终于取代了竹简,但成本还是很高,尤其是这年头居然没有雕版印刷,书籍主要是靠手抄。
许多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嗯,他们的出路往往就是做一个抄书人,给寺庙、书店、富贵人家抄书。
张超有钱也买不到一本好用的帐册。
他只能让程处默再去买了一些便宜一些的大白纸张,没有加工成卷轴和册页的大白纸,张超亲自动手,把白纸裁成后世普通账本大小,然后在一侧用针线装订起来,最后再用蓝色的硬纸做成封面。
装订是由大丫和二丫两婢女负责的,她们的女工很好,完全达到了张超的要求,把书装订的很整齐。
本来张超还打算刻个版,直接刻好明细账的格式,不过他发现要刻个版也不是那么容易,得有专门的木匠才有这种刻字的手艺,另外光有版也不行,还得配好雕刻印刷的油墨,普通的墨水是无法印刷的。
张超没法一次到位弄出新式好用的账本,只能先暂时用零点一版的,线装好账本后,里面都是空白页,然后手动制表。
毛笔太软不好画表,张超便学木匠,用尺子和木笔画线,最后又从七娘家养的鹅身上拔了羽毛,制成了简单羽毛笔,在那简易的账本表格里,把借方、贷方、余额,以及年月日,摘要、记账号数、科目等几项都给写上。
费了好大功夫,总算是制出了一本充满先进味道的标准明细账本。
“处默,你把咱们的各项业务各立一个分账本,比如工程处、餐饮处、总务处、皂碱处,另外销售处、采购处,也都立一个账本,把他们的分开记账。记住,每一个账本都是左边为借,右边为贷,而且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对每项业务,既要记录一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只要你按着这个来记账,就错不了了。”
程处默看着那明细记账表,似懂非懂。
他平时读的都是经史子集,圣人学说,算术也只学过些简单的,九九乘法他是会的,但记账算账这些他真心不会。
“哎,我这样跟你说吧,你记的账,必须得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记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其次,你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要等于记入贷方的金融。”
“这个呢,也就叫做复式记账法了,这样的记账法呢,既能更精准不容易出错,易检查。而且还能让看账时,更简单明了的知道每一项业务的来龙去脉,明白吗?”
程处默点点头,又摇摇头,再点点头,再摇摇头。
张超无奈,也管不了这些了,反正现在程处默也只是他叫来打下手的,顶多算是个录入实习生。
真正的账,还是得靠自己来做,起码招到专业的账房前,还得靠自己。
张超自己也有一本总账,支出多少,收入多少,余额多少,这能让他清楚的掌握自己的资金,做到心中有数。
“小郎君,柯大郎来了。”大丫过来通报。
“请柯大叔进来。”
“三郎,地基打好咧,崖面子也刮好了,接下来就要开始打窖了。照习俗老例,咱得上贡敬神,然后选个吉日开始打窖咧。”
负责张家新窖的匠头是村正,不过现在村正做了张家的工程处长,主要负责赶建蒸房蒸灶,新窑洞这边则交给了他的长子柯大郎。柯大郎是柯五的兄长,打小跟着父亲学修窖,如今一手手艺也是如火纯青,深得父亲真传。
柯大接手修窖后很是用心,尽心尽职,带着一众村民挖地基、刮崖面子,前期工作已经比预计工期还提前了好几天完成。
听到这个消息,张超很高兴。
修窑洞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也麻烦。
张家的窑洞到现在才打好地基,也是因为张家的窑洞修的较大。
普通人家是一窖三间,而张超设计的却是一窖三进九间,每间窑还有左右两间,等于是三个套房。
不过开始修之后,张超又做了几次设计修改。
因为家里多了一家仆人,张超便把三进九间,最终改成了五进十五间。这已经是很长的一排窑洞了。
而且张超还做了一些其它的小修改,比如还在窑洞里增加了一些小拐窖,用来做储存粮食、杂物等用。
院子也因此扩大了,还要打水井、建厨房、建马棚、工具房、厕所以及浴室。
工程量大大增加,好在张家现在手里有钱有粮,因此请起来人也大气,人家修窖,都是自己一家人饭前饭后,农闲之时,甚至雨天时挖土修窖,全家上阵,可能得修几年。
但张家直接雇佣了数个窖匠,光是窖匠们和他们的徒弟就有一大群人了,更何况张家还从各村请来了上百人帮工。
这么多的人一起上阵,张家的窑洞修的大,也不是大问题。
现在地基已经挖好,窑洞的位置前已经填出了大片空场,并且夯实过了。依坡的崖面,也都给修的整齐,窖匠们把这叫刮崖面子。
现在地基也平了,崖面子也刮平整了,就等正式打窖。
在刮平的崖面子上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等挖出房间形状后,再赐窖。从窖顶开始赐出拱形,把窖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窖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要等他晾干,然后还要用黄土和碎麦草和泥,用来泥窖,这就相当于室内粉刷了。泥窖和粉刷一样,得泥好几层。
最后就是扎山墙和安门窗了,然后是盘炕垒灶立烟囱,建围墙立门院,就算正式建成。
按规矩,动土前得请人看风水方位。
等打完地基,正式打窖之前,也一样还要敬礼上贡,还要放爆竹,请人跳傩舞。
“嗯,那就选个吉日,敬天拜神。”张超笑道,“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杀猪请客,感谢工匠和帮工的乡亲们!”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笔下文学【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张超坐炕上写写划划,账房还没有物色好,财务处自然也就还没建起来。 张家的财务账簿,全靠张超自己一人动手。
张家的账倒不难,但很烦琐,各种进料出售,款项往来,一单单一笔笔的,尤其是张超连个财务助手都没有,不管大账小数都得自己整理汇总,连个做表格的人都没。
要是有两个财务实习生也好啊。
没办法,张超只能自己亲自培养,可是他又发现在了一个大问题,他在身边居然找不到一个认识字的人。家里的丫环大丫二丫,两姑娘倒是很勤快,烧水做饭,洗衣端茶,甚至缝制衣服都很熟练,但唯独却大字不识一个。一字她们认做扁担,至于张超用来记账的阿拉伯数字,她们更是完全不懂。
想要红袖添香,培养家里丫环做财务助手,帮着管账根本不现实。
小八小十三两个跟班,也是一样,大字不识一个,他们这辈子连书本都没有摸过一回。钱栓子是个勤快小伙子,赶车喂马都跟他老爹那里得了真传,可也是不识字的。
唐代普通百姓的识字率似乎低的惊人,宋明时代的百姓识字率就很高,特别是到了晚明,连女子都大多识字。
可是眼下是唐初,读书还只是士族的资本和特权。
最后没办法,张超只好把程处默抓来当了自己的财务助手,程处默倒是能写会算,但对于财务做账,也是个完全的门外汉,张超也只能从头教起。
张超教了程处默阿拉伯数字以及复式记账法,两个简单的东西,程处默已经有些信息量太大接受不过来了。
现在程处默老实的给张超做数字收集统计,录入张超做的表格之中。
唐朝连专用的账本都没,张超还得自己制作。让程处默从长安买账本,结果根本没现成的账本,买来的账本,其实就是卷轴和折页。
那卷轴拿到手时,张超还以为程处默是把人家的画轴买来了,结果问过后才知道,原来这真的是唐人的账册。
卷轴也是唐人的书籍样式,还有一种就是册页,也就是以前看电视里,皇帝看的那些奏折的样式,双手一拉,可以拉开很长,然后又可以折叠起来。
线装书,线装的账册,这年头根本还没有发明。
确切点说,连一页一页分开的纸张都还没有,不是卷起来的卷轴,就是折叠的册页。看着程处默买回来的那几本特别的账本,张超很无语。
说是账本,其实就是一张大白纸,区别不过一个是卷起来的,一个是折起来的。既没有表格也没有页码。
可就这样的账本,却还贵的要死。
一个普通木轴的白卷,居然要两千钱。一个大约二十折的白册页,也要一千钱。
反正随便一算,大约一页纸得百文钱左右。
程处默还说他买的只是普通的,若是再好些的,价格还更高。当然也还有更普通一点的,但也起码得要上千一卷或一册。
怪不得这年头唐人文化程度都不高,纸这么贵,谁读的起书。纸贵,书肯定是更贵了。
原来虽然在南北朝时,造纸术已经比较发达了,纸张终于取代了竹简,但成本还是很高,尤其是这年头居然没有雕版印刷,书籍主要是靠手抄。
许多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嗯,他们的出路往往就是做一个抄书人,给寺庙、书店、富贵人家抄书。
张超有钱也买不到一本好用的帐册。
他只能让程处默再去买了一些便宜一些的大白纸张,没有加工成卷轴和册页的大白纸,张超亲自动手,把白纸裁成后世普通账本大小,然后在一侧用针线装订起来,最后再用蓝色的硬纸做成封面。
装订是由大丫和二丫两婢女负责的,她们的女工很好,完全达到了张超的要求,把书装订的很整齐。
本来张超还打算刻个版,直接刻好明细账的格式,不过他发现要刻个版也不是那么容易,得有专门的木匠才有这种刻字的手艺,另外光有版也不行,还得配好雕刻印刷的油墨,普通的墨水是无法印刷的。
张超没法一次到位弄出新式好用的账本,只能先暂时用零点一版的,线装好账本后,里面都是空白页,然后手动制表。
毛笔太软不好画表,张超便学木匠,用尺子和木笔画线,最后又从七娘家养的鹅身上拔了羽毛,制成了简单羽毛笔,在那简易的账本表格里,把借方、贷方、余额,以及年月日,摘要、记账号数、科目等几项都给写上。
费了好大功夫,总算是制出了一本充满先进味道的标准明细账本。
“处默,你把咱们的各项业务各立一个分账本,比如工程处、餐饮处、总务处、皂碱处,另外销售处、采购处,也都立一个账本,把他们的分开记账。记住,每一个账本都是左边为借,右边为贷,而且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对每项业务,既要记录一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只要你按着这个来记账,就错不了了。”
程处默看着那明细记账表,似懂非懂。
他平时读的都是经史子集,圣人学说,算术也只学过些简单的,九九乘法他是会的,但记账算账这些他真心不会。
“哎,我这样跟你说吧,你记的账,必须得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记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其次,你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要等于记入贷方的金融。”
“这个呢,也就叫做复式记账法了,这样的记账法呢,既能更精准不容易出错,易检查。而且还能让看账时,更简单明了的知道每一项业务的来龙去脉,明白吗?”
程处默点点头,又摇摇头,再点点头,再摇摇头。
张超无奈,也管不了这些了,反正现在程处默也只是他叫来打下手的,顶多算是个录入实习生。
真正的账,还是得靠自己来做,起码招到专业的账房前,还得靠自己。
张超自己也有一本总账,支出多少,收入多少,余额多少,这能让他清楚的掌握自己的资金,做到心中有数。
“小郎君,柯大郎来了。”大丫过来通报。
“请柯大叔进来。”
“三郎,地基打好咧,崖面子也刮好了,接下来就要开始打窖了。照习俗老例,咱得上贡敬神,然后选个吉日开始打窖咧。”
负责张家新窖的匠头是村正,不过现在村正做了张家的工程处长,主要负责赶建蒸房蒸灶,新窑洞这边则交给了他的长子柯大郎。柯大郎是柯五的兄长,打小跟着父亲学修窖,如今一手手艺也是如火纯青,深得父亲真传。
柯大接手修窖后很是用心,尽心尽职,带着一众村民挖地基、刮崖面子,前期工作已经比预计工期还提前了好几天完成。
听到这个消息,张超很高兴。
修窑洞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也麻烦。
张家的窑洞到现在才打好地基,也是因为张家的窑洞修的较大。
普通人家是一窖三间,而张超设计的却是一窖三进九间,每间窑还有左右两间,等于是三个套房。
不过开始修之后,张超又做了几次设计修改。
因为家里多了一家仆人,张超便把三进九间,最终改成了五进十五间。这已经是很长的一排窑洞了。
而且张超还做了一些其它的小修改,比如还在窑洞里增加了一些小拐窖,用来做储存粮食、杂物等用。
院子也因此扩大了,还要打水井、建厨房、建马棚、工具房、厕所以及浴室。
工程量大大增加,好在张家现在手里有钱有粮,因此请起来人也大气,人家修窖,都是自己一家人饭前饭后,农闲之时,甚至雨天时挖土修窖,全家上阵,可能得修几年。
但张家直接雇佣了数个窖匠,光是窖匠们和他们的徒弟就有一大群人了,更何况张家还从各村请来了上百人帮工。
这么多的人一起上阵,张家的窑洞修的大,也不是大问题。
现在地基已经挖好,窑洞的位置前已经填出了大片空场,并且夯实过了。依坡的崖面,也都给修的整齐,窖匠们把这叫刮崖面子。
现在地基也平了,崖面子也刮平整了,就等正式打窖。
在刮平的崖面子上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等挖出房间形状后,再赐窖。从窖顶开始赐出拱形,把窖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窖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要等他晾干,然后还要用黄土和碎麦草和泥,用来泥窖,这就相当于室内粉刷了。泥窖和粉刷一样,得泥好几层。
最后就是扎山墙和安门窗了,然后是盘炕垒灶立烟囱,建围墙立门院,就算正式建成。
按规矩,动土前得请人看风水方位。
等打完地基,正式打窖之前,也一样还要敬礼上贡,还要放爆竹,请人跳傩舞。
“嗯,那就选个吉日,敬天拜神。”张超笑道,“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杀猪请客,感谢工匠和帮工的乡亲们!”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