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第267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cc,最快更新家养小首辅最新章节!
==第两百六十七章==
这一幕就让许多人当场就愣住了。
幸亏薛庭儴眼疾手快, 在茅文浩撞上柱子的前一瞬悬悬抱住他。
见情况如此惊险, 竟是连龙椅上的新帝都不免抹一把冷汗。
他连忙站起来,让身边的太监去看茅文浩情况如何,又气急败坏道:“说话就好好说话, 你说你撞什么柱子,什么是不能说开的, 非要闹什么死谏。”
所谓文死谏, 武死战,历来是为文武百官的最高荣誉。
文官喜欢死谏, 这件事新帝早就知道。
本该是表示敢于直谏,甚至不惜以身犯死的大无畏,却渐渐演变成臣子对付皇帝的手段。动不动就是陛下若是不听老臣的劝, 老臣就一头磕死在柱子上。
若你以为人家只是威胁,并不会动真格那就错了, 别看那些文官手无缚鸡之力, 好像挺懦弱的, 真该磕死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
因为这般死了, 定然会名留青史。
死谏的大臣倒是名留青史了,皇帝还要在史书上留个昏君暴君之名。皇帝不光不能打击报复大臣的后代, 还得善待他们。说不定日后又给自己培养个凡事喜欢管着拘着, 动不动就拿一头磕死作为威胁手段的臣子。
这件事在发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 例如自己的父皇嘉成帝, 彼时生为皇子的三皇子顶多会骂一句老迂腐。
可换做自己身上, 新帝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既无奈又恶心的感觉。
“陛下不能听取谏言,老臣只能下去和先皇说了。”茅文浩一面嚎啕大哭,一面挣扎:“薛大人,你不要拽着老夫,老夫今日就磕死在这里。”
“你且打住,朕这便叫他们回京问明情况,若真有贪赃枉法之事,朕定不轻饶。”情急之下,新帝道。
“陛下所言可是真?”
看着下面杨崇华等人怒瞪着自己的眼,新帝才明白过来自己说了什么。
可此时出尔反尔,他颜面何存?
只能硬着头皮道:“自然是真,茅大人还是勿要再闹。朕本就是如此打算,哪知你竟不由分说就去撞柱子,也实在、实在是太心急了……”
新帝匆匆离开了。
在‘退朝’声中,茅文浩拍拍身上的灰爬起来,不屑地丢给薛庭儴一个眼神,洋洋得意走了。
可把薛庭儴身边的一众官员给气的,纷纷骂此人厚颜无耻。
薛庭儴也不禁无奈摇了摇头,却不好说什么。
杨崇华看了他一眼,也匆匆离开这里。
*
定国公府后门处,停了几辆马车。
几个打扮素净但容貌娇美的女子边回头边哭着,却根本阻止不了什么,只能无奈任丫鬟给扶上了马车,马车很快就离开了这里。
定国公世子兼五军营总兵钟青杨被罚俸半年,又被勒令放还违制的妾室。这在以前是简直不敢想象的事,可今日此事却真的发生了。
定国公府里一片愁云密布,气氛低迷至极。
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恰恰证明了新帝对他们有下手之意。
其实早就该料到了,甚至也有提防,可真当事情发生,还是有些接受无能。
定国公的书房里,年过七旬的定国公端坐在书桌之后。
他须发皆白,面露威严之态,看得出其年轻时也是个英雄人物。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年□□起义,作为副将的他也是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才换来这公爵之位。
可惜英雄迟暮,临到快进棺材了,却因为外孙之事,沦落如此这般境地。
竟因一个小小的御史弹劾,自家就被新帝扫了脸面!
这就是大权旁落的窘处,所以定国公并不后悔当初为外孙谋算。若钟家能出一个太后,外孙做了皇帝,至少能再保钟家富贵百年。
荣华富贵本就是赌出来的,若是再来一次,定国公还会如此选择。但他一定不会轻视了那群文官,那群只凭着一张嘴、一支笔、一颗脑袋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
定国公不是不重视这群文官,他只是没想到他们竟敢布下如此弥天大局。
读书人多狡诈,古人诚不欺他。
现如今的情况就是,新帝被那群文官拥护即位,二皇子和钟贵妃进退两难,而钟家旦夕祸福只在近期。
什么都不怨,只怨自己棋差一招。
“爹,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不然下一次就是我钟家被人寻了由头,夺了兵权,满门皆灭的下场。”钟青杨满面凝重道。
有一就有二,迟早屠刀上门。
天下间,除了失踪的嘉成帝,就只有二皇子一系知道新帝的秘密,所以他是一定一定不会放过钟家人,甚至是二皇子乃至钟贵妃,现在改为钟太贵妃了。
本该是势均力敌,随着新帝登基以来,钟家人能明显感觉到随着时间的过去,天平在一点点倾斜。
这就是作为帝王的天然优势,师出有名。所以即使早先那些跟随钟家乃至二皇子的人,也开始在踌躇观望,这些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那你以为如何?”
“我们可以和薛庭儴合作!”钟青杨咬牙道。
定国公看了过来。
“薛庭儴是先皇心腹,忠心耿耿,从他回京以来的所作所为,看得出他是有所猜疑,却苦无证据。不管是不是如此,至少叶莒、林邈等人,都是先皇的心腹,这些人的回归,会给其增添助力。倘若给这些人知晓,先皇其实没死,而三皇子是谋朝篡位,您猜他们会如何?”
“可我们的下场不会好,你别忘了钟家乃至二皇子在其中做了什么。就算先皇归朝,也不会放了钟家。”定国公道。
“左右都是死,不如赌一把先皇不敢露面,是因为势单力薄。且爹你忘了,当初您顾忌□□的情分,一直不让钟家人出面,而二皇子做出那般忤逆之事,心中有愧,也从没有出面过。
“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是打着二皇子的名头,我们其实是被栽赃诬陷。就算先皇心中有数,哪怕顾忌外界口舌,也不会对钟家做出什么,只要我们老实安分,钟氏一族几百口人命可保。”
“可你妹妹。”当初那碗搀了东西的药,可是钟贵妃亲手端给嘉成帝的。
“妹妹若是知晓这对钟家有利,对二皇子有利,她一定能明白理解。且儿子一直有种感觉,感觉薛庭儴似乎知道什么,他不过是在等。也许先皇很快就会归朝,是时——”
书房中陷入一片让人窒息的寂静之中,忽而有灯芯发出的哔啵声。
定国公一下子萎靡了下来,有些疲惫道:“让我再想想。”
说是再想想,可定国公这般模样,明显是动了心思,只是一时难过心中的那道坎,暂时没下决定罢了。
又是一日,薛庭儴坐着官轿回府。
行在半路时,突然前面的路被堵住了。
是钟家的马车。
双方的护卫各自调停,很快就空出一条路来,钟家的马车避让在一侧,让薛庭儴的轿子先行。
就在薛庭儴掀开轿帘往外看时,斜对面的马车里也露出一张人脸,正是钟青杨。
眼神交错之间,彼此心领神会。
不多时,一车一轿往同一方向行去。
*
谭首辅一直重病在榻,甚至连先皇龙御归天,都没能下得榻来。
新帝体恤,免了他进宫哭临,据说谭首辅伤心之至,几番哭晕在病榻上,以至于身体更是虚弱,几次差点跟随先皇一同去了。
如今他虽占着首辅的位置,但现在内阁却是以杨崇华为首。都知道谭首辅上书辞官告老就在近期,所以杨崇华虽无首辅之名,已经有人暗中称其为首辅了。
又是一日早朝,百官按照彼此官衔列位站队,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这都是惯常的老规矩,谁人在什么地方站着,彼此心中都有数。
杨崇华领着队站在左侧最上首,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熬走了徐首辅,熬走了吴阁老,如今终于轮到他领头了。
正是等待新帝前来上朝的时候,所以四下里十分安静。
就在这时,后方起了一阵骚动,杨崇华只当是不是有什么官员迟来,并没有当成回事。
可渐渐这阵骚动竟是来至他身后,他下意识回头,就见谭首辅老态龙钟地慢慢向他这里走来。
就在他微微瞠大的眼睛中,对方以极慢的速度,越过他,去了他前面的位置站下。
因此,他不得不后退三步,身后的冯成宝也跟着后退,其后的一队官员纷纷后退,队伍才慢慢平静下来。
似乎感觉到杨崇华的诧异,谭首辅对他含笑微微点头,转向后方时,却是隐隐带着些歉意。
四周依旧安静,可因此而暗中浮动的心思,却不知道有多少。
新帝很快就来了,一番高呼万岁之后,才在龙椅上坐下。
他似乎对谭首辅的出现,也感到非常吃惊。
随着掌管朝仪的太监呼道一声:“有事奏本,无事退朝”。新帝含笑看着谭首辅道:“谭爱卿身体可是大好了?你适逢不适,朕一直很关心。”
谭首辅颤颤巍巍跪下,行了大拜之礼。
新帝诧然失色,忙让身边太监去扶起他。还不等太监下了台阶,谭首辅自己颤颤巍巍站起来了,嘴里说道当不得陛下如此。
“老臣惭愧,尸位素餐,几次与先皇请辞,先皇仁爱,都强留之。于是只能厚颜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实在是汗颜,汗颜啊。”
这般情况,新帝自然要说些面子话:“谭爱卿乃是老臣,父皇念旧,甚是敬重。我大昌如此多的官员,不缺一二臣子办事,但只要父皇看着您老在朝,心中就是安稳的。”
这话并不是新帝所说,不过是转述嘉成帝曾经说过的话。
类似这般话,嘉成帝说过无数次,对徐首辅说过很多,对谭亮也说过许多,实在感人肺腑。
果然谭首辅听闻此言,抹起老泪来,先是哭着先皇仁义,又是说新帝又先皇之风,日后必然是一代仁君。
人们都喜欢听好话,新帝尤其爱听。其实这话他平时没少听,但若是出自先帝倚重大臣之口,格外让他神清气爽。
“可先皇和陛下仁爱,不是老臣能依仗为势的理由,今日老臣撑着病体前来,就是来向陛下请辞的。老臣多年未归过乡,如今说不定哪日就随着先皇去了,想回乡看看,择一处埋骨之地,等待大限而来,下去侍候先皇。”
这话说得就有些严重了,其实想不想告老,通过言语还是能分辨出一二的。谭首辅此言,明摆着是去意已决。
新帝即是诧异,又是唏嘘,可谭首辅能让出位置来,无疑是一件好事。
他说了些安抚与劝解的话,见谭首辅态度坚决,只能对其进行一番嘉奖,方定下此事。
“值此之际,老臣还另有一事需得奏明陛下。其实老臣此次主要为此而来,身负重任,好几次老臣都处在弥留之际,都因此强撑着回来了。”
“哦,还不知是何事?”
谭首辅的这番话,不光是新帝起了好奇心,许多大臣都被勾起了好奇心。一些站在后方的大臣们面面相觑,都在猜测到底什么事。
“其实是先皇的一道手谕。”谭首辅很快就揭晓答案,却是并不拿出东西,而是又开始长篇大论感叹了一番先帝,之后才说出这道手谕的来处。
他人老上了年纪,可能这连着大病了几次,说话比以前慢了许多。
关键他不光慢,还啰嗦,还总是说到后面就忘了前面,偶尔再次累述一番前面已经说过的话。
若是之前也就罢了,浑当今天早朝就说他的事了。
可此一时彼一时,大家还从未听说过先皇有什么手谕,如今突然冒出一道手谕,别说一些普通大臣了,甚至新帝杨崇华等人,都急着想知道内容到底是什么。
“……当日薛大人下江南,老臣曾面过一次圣,陛下说若是新政能在江南一带推行下去,薛大人功在当代。后,薛大人苏州贡院开辩新政之会,天下文人云集,新政受益者云集。当日之景象,通过世人之口,通过急递,送往京城,陛下雀跃、激动,种种不做细述,曾又召老臣入宫说了一回话。也就在这时候,陛下给了老臣一道手谕。”
经过这番话,百官终于知道这道先皇手谕大致内容如何了。
这是和薛侍郎有关?
一时间,无数目光从站在文官队伍中薛庭儴身上扫过。
“还不知手谕在何处,其上内容如何?”新帝终于问出大家都想知道的事情,憋在心里的那口气终于出来了。
还是惯例的颤颤巍巍,让人看得恨不得冲上去替他掏。
谭首辅终于从袖中掏出一卷东西。
这卷东西似乎十分重要,上面包裹着布巾。解开一层布巾,里面还有一层,一直打开了五六层,才露出其下之物。
百官甚至新帝真怀疑谭首辅是故意如此,反正都被他弄得很心浮气躁。
“这道手谕本是陛下兴起而至,可写后陛下不忍毁之,并将之给了老臣,说等老臣告老还乡之际,就是这道手谕面世之时。陛下真乃是仁义之君,老臣真是……”
谭首辅又哭了起来,让人心里那个急啊,恨不得打他一顿。
哭罢,谭首辅才随手将手谕递给杨崇华,道:“杨阁老,麻烦你帮老夫念念,老夫此时心情不能平静,实则不堪来念这道手谕。”
杨崇华将手谕打开后,目光就焦灼在其上。
他眼中闪过诧异、难堪、不敢置信种种光芒,捏着手谕的老手青筋毕露,。
“陛下说,以薛大人之功,堪当此位,不用拘束年纪资历什么的。本来薛大人从广东回来,陛下就有想让其入阁的打算,只是念着他年轻,想压一压他,也能在日后担当起更大的重任……咦,杨大人,你怎么不念呢?”
谭首辅睁着老眼昏花的眼睛,看着身后的杨崇华。
“本官、本官……”杨崇华笑容僵硬,道:“本官这就来念,少傅薛庭儴,惊艳绝才,少年成名,六元及第,入朝为官以来,屡屡建功……”
其实这就是一道钦点薛庭儴入阁的手谕,大抵真如谭首辅所言,是嘉成帝兴起所致,其上甚至说了堪为内阁之首辅大任。
也因此即使没有明确指出就让薛庭儴当首辅什么的,谭首辅也将之当真了,才会弄了这么一出。
手谕念完,殿中安静至极,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伫立在那处不卑不亢的年轻官员身上。
其实若是按照功劳来算,薛庭儴堪当首辅。
其入朝为官这些年来,表现出的沉稳从容与老谋深算,不下一些入朝几十年的老臣。
可要知道他才年不过三十些许,甚至还没入阁,怎能就一跃成为首辅大臣。那杨崇华、冯成宝一干入阁多年的老臣,又该如何自处?
可这是先皇手谕!
因为有这‘先皇’两字所代表的寓意,甚至凌驾在新帝之上。
要知道天地君亲师,而大昌是以孝治天下,新帝可敢驳了先皇手谕?
自打新帝即位以来,先皇遗诏上的四位顾命大臣,俨然与一般大臣不同。按理说新帝已成年,弄个顾命大臣出来,似乎有些舍本逐末。可细究先皇未立太子,而众皇子也未曾接受过储君的培养和教导,似乎也能理解这个做法。
但至始至终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薛庭儴、叶莒等人。
朝中无人不知,此几人乃是先皇心腹,设立顾命大臣,几人竟无一人位列其中。难道说几人资历不够,还是不如杨崇华等人熟悉朝政之运转,似乎这样也不是不能解释。
可恰恰这道手谕的出现,与先皇的遗诏有些相驳了。
先皇明显有意让薛庭儴来做这个首辅的位置,就算不是现在,也是将来。
前有徐首辅,后有谭首辅,两人皆是老迈不退,明显是先皇为了平衡刻意留人。
因为这样的现象久了,首辅一词对于百官来说,似乎就是一个名词,甚至不只有一人猜测过,在嘉成帝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堪当首辅之位。
如今结果出来了,先皇不拘一格降人才。可问题是这般看重的大臣,为何遗诏上竟是只字未提?
那,所谓的遗诏,真是先皇亲口所述的遗诏?还是负责起草遗诏的大臣刻意遗漏了?
若是大家没记错,负责起草遗诏的大臣正是杨崇华,而当日在场的数位大臣,也正是遗诏上的四位顾命大臣。
朝中也不是没有其他重臣,却偏偏只召了四人,这其中实在太耐人寻味了。
站在后面的茅文浩突然蹦出来了,大声道:“当日遗诏颁布天下,微臣就有些疑惑。虽然微臣有些瞧不上这薛侍郎,和他那阁臣老师林邈的人品,但以其之功,遗诏上不可能不提上一句。
“杨大人,此遗诏乃你起草,你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何遗诏所书内容和陛下早先留下的手谕相驳,难道说是你打压末学新进,刻意遗漏了薛大人?”
茅文浩这番话,当即让殿中响起嗡嗡的议论之声。
素来稳重低调的杨崇华,第一次老脸涨红成猪肝色,拂袖斥道:“你真是不知所谓!当日不光老夫一人在场,还有其他三位大人,更有司礼监的郑公公在,你的意思是老夫作假不成?”
茅文浩眼睛斜着,拿出滚刀肉的架势,说得慷慨激昂:“那谁知道啊,所以才让诸位大人与我等解释一二。我等位卑言小,先皇留下遗诏时,我等并不在场,可世人皆知遗诏之重,重如泰山,关系着我大昌江山之社稷安稳,不容有失。
“别人不管,我茅文浩深受先皇圣恩,若是此遗诏非先皇本意,我茅文浩是绝对不认的!”
就在这时,龙椅上的新帝突然扶着额头,面露痛苦之色。
一旁的太监忙凑到近处,大呼:“陛下,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新帝虚弱无力地靠在龙椅上,道:“朕,头疼。”
“陛下这是累着了啊。自打先皇去世后,陛下连在灵前守了几日,又忙于朝政,奴婢这便扶陛下去休息,并传太医。”
随着这太监的声情并茂,新帝就让人搀走了,掌管朝仪的太监匆匆高呼一声‘退朝’,便也跟着离开。
==第两百六十七章==
这一幕就让许多人当场就愣住了。
幸亏薛庭儴眼疾手快, 在茅文浩撞上柱子的前一瞬悬悬抱住他。
见情况如此惊险, 竟是连龙椅上的新帝都不免抹一把冷汗。
他连忙站起来,让身边的太监去看茅文浩情况如何,又气急败坏道:“说话就好好说话, 你说你撞什么柱子,什么是不能说开的, 非要闹什么死谏。”
所谓文死谏, 武死战,历来是为文武百官的最高荣誉。
文官喜欢死谏, 这件事新帝早就知道。
本该是表示敢于直谏,甚至不惜以身犯死的大无畏,却渐渐演变成臣子对付皇帝的手段。动不动就是陛下若是不听老臣的劝, 老臣就一头磕死在柱子上。
若你以为人家只是威胁,并不会动真格那就错了, 别看那些文官手无缚鸡之力, 好像挺懦弱的, 真该磕死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
因为这般死了, 定然会名留青史。
死谏的大臣倒是名留青史了,皇帝还要在史书上留个昏君暴君之名。皇帝不光不能打击报复大臣的后代, 还得善待他们。说不定日后又给自己培养个凡事喜欢管着拘着, 动不动就拿一头磕死作为威胁手段的臣子。
这件事在发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 例如自己的父皇嘉成帝, 彼时生为皇子的三皇子顶多会骂一句老迂腐。
可换做自己身上, 新帝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既无奈又恶心的感觉。
“陛下不能听取谏言,老臣只能下去和先皇说了。”茅文浩一面嚎啕大哭,一面挣扎:“薛大人,你不要拽着老夫,老夫今日就磕死在这里。”
“你且打住,朕这便叫他们回京问明情况,若真有贪赃枉法之事,朕定不轻饶。”情急之下,新帝道。
“陛下所言可是真?”
看着下面杨崇华等人怒瞪着自己的眼,新帝才明白过来自己说了什么。
可此时出尔反尔,他颜面何存?
只能硬着头皮道:“自然是真,茅大人还是勿要再闹。朕本就是如此打算,哪知你竟不由分说就去撞柱子,也实在、实在是太心急了……”
新帝匆匆离开了。
在‘退朝’声中,茅文浩拍拍身上的灰爬起来,不屑地丢给薛庭儴一个眼神,洋洋得意走了。
可把薛庭儴身边的一众官员给气的,纷纷骂此人厚颜无耻。
薛庭儴也不禁无奈摇了摇头,却不好说什么。
杨崇华看了他一眼,也匆匆离开这里。
*
定国公府后门处,停了几辆马车。
几个打扮素净但容貌娇美的女子边回头边哭着,却根本阻止不了什么,只能无奈任丫鬟给扶上了马车,马车很快就离开了这里。
定国公世子兼五军营总兵钟青杨被罚俸半年,又被勒令放还违制的妾室。这在以前是简直不敢想象的事,可今日此事却真的发生了。
定国公府里一片愁云密布,气氛低迷至极。
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恰恰证明了新帝对他们有下手之意。
其实早就该料到了,甚至也有提防,可真当事情发生,还是有些接受无能。
定国公的书房里,年过七旬的定国公端坐在书桌之后。
他须发皆白,面露威严之态,看得出其年轻时也是个英雄人物。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年□□起义,作为副将的他也是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才换来这公爵之位。
可惜英雄迟暮,临到快进棺材了,却因为外孙之事,沦落如此这般境地。
竟因一个小小的御史弹劾,自家就被新帝扫了脸面!
这就是大权旁落的窘处,所以定国公并不后悔当初为外孙谋算。若钟家能出一个太后,外孙做了皇帝,至少能再保钟家富贵百年。
荣华富贵本就是赌出来的,若是再来一次,定国公还会如此选择。但他一定不会轻视了那群文官,那群只凭着一张嘴、一支笔、一颗脑袋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
定国公不是不重视这群文官,他只是没想到他们竟敢布下如此弥天大局。
读书人多狡诈,古人诚不欺他。
现如今的情况就是,新帝被那群文官拥护即位,二皇子和钟贵妃进退两难,而钟家旦夕祸福只在近期。
什么都不怨,只怨自己棋差一招。
“爹,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不然下一次就是我钟家被人寻了由头,夺了兵权,满门皆灭的下场。”钟青杨满面凝重道。
有一就有二,迟早屠刀上门。
天下间,除了失踪的嘉成帝,就只有二皇子一系知道新帝的秘密,所以他是一定一定不会放过钟家人,甚至是二皇子乃至钟贵妃,现在改为钟太贵妃了。
本该是势均力敌,随着新帝登基以来,钟家人能明显感觉到随着时间的过去,天平在一点点倾斜。
这就是作为帝王的天然优势,师出有名。所以即使早先那些跟随钟家乃至二皇子的人,也开始在踌躇观望,这些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那你以为如何?”
“我们可以和薛庭儴合作!”钟青杨咬牙道。
定国公看了过来。
“薛庭儴是先皇心腹,忠心耿耿,从他回京以来的所作所为,看得出他是有所猜疑,却苦无证据。不管是不是如此,至少叶莒、林邈等人,都是先皇的心腹,这些人的回归,会给其增添助力。倘若给这些人知晓,先皇其实没死,而三皇子是谋朝篡位,您猜他们会如何?”
“可我们的下场不会好,你别忘了钟家乃至二皇子在其中做了什么。就算先皇归朝,也不会放了钟家。”定国公道。
“左右都是死,不如赌一把先皇不敢露面,是因为势单力薄。且爹你忘了,当初您顾忌□□的情分,一直不让钟家人出面,而二皇子做出那般忤逆之事,心中有愧,也从没有出面过。
“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是打着二皇子的名头,我们其实是被栽赃诬陷。就算先皇心中有数,哪怕顾忌外界口舌,也不会对钟家做出什么,只要我们老实安分,钟氏一族几百口人命可保。”
“可你妹妹。”当初那碗搀了东西的药,可是钟贵妃亲手端给嘉成帝的。
“妹妹若是知晓这对钟家有利,对二皇子有利,她一定能明白理解。且儿子一直有种感觉,感觉薛庭儴似乎知道什么,他不过是在等。也许先皇很快就会归朝,是时——”
书房中陷入一片让人窒息的寂静之中,忽而有灯芯发出的哔啵声。
定国公一下子萎靡了下来,有些疲惫道:“让我再想想。”
说是再想想,可定国公这般模样,明显是动了心思,只是一时难过心中的那道坎,暂时没下决定罢了。
又是一日,薛庭儴坐着官轿回府。
行在半路时,突然前面的路被堵住了。
是钟家的马车。
双方的护卫各自调停,很快就空出一条路来,钟家的马车避让在一侧,让薛庭儴的轿子先行。
就在薛庭儴掀开轿帘往外看时,斜对面的马车里也露出一张人脸,正是钟青杨。
眼神交错之间,彼此心领神会。
不多时,一车一轿往同一方向行去。
*
谭首辅一直重病在榻,甚至连先皇龙御归天,都没能下得榻来。
新帝体恤,免了他进宫哭临,据说谭首辅伤心之至,几番哭晕在病榻上,以至于身体更是虚弱,几次差点跟随先皇一同去了。
如今他虽占着首辅的位置,但现在内阁却是以杨崇华为首。都知道谭首辅上书辞官告老就在近期,所以杨崇华虽无首辅之名,已经有人暗中称其为首辅了。
又是一日早朝,百官按照彼此官衔列位站队,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这都是惯常的老规矩,谁人在什么地方站着,彼此心中都有数。
杨崇华领着队站在左侧最上首,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熬走了徐首辅,熬走了吴阁老,如今终于轮到他领头了。
正是等待新帝前来上朝的时候,所以四下里十分安静。
就在这时,后方起了一阵骚动,杨崇华只当是不是有什么官员迟来,并没有当成回事。
可渐渐这阵骚动竟是来至他身后,他下意识回头,就见谭首辅老态龙钟地慢慢向他这里走来。
就在他微微瞠大的眼睛中,对方以极慢的速度,越过他,去了他前面的位置站下。
因此,他不得不后退三步,身后的冯成宝也跟着后退,其后的一队官员纷纷后退,队伍才慢慢平静下来。
似乎感觉到杨崇华的诧异,谭首辅对他含笑微微点头,转向后方时,却是隐隐带着些歉意。
四周依旧安静,可因此而暗中浮动的心思,却不知道有多少。
新帝很快就来了,一番高呼万岁之后,才在龙椅上坐下。
他似乎对谭首辅的出现,也感到非常吃惊。
随着掌管朝仪的太监呼道一声:“有事奏本,无事退朝”。新帝含笑看着谭首辅道:“谭爱卿身体可是大好了?你适逢不适,朕一直很关心。”
谭首辅颤颤巍巍跪下,行了大拜之礼。
新帝诧然失色,忙让身边太监去扶起他。还不等太监下了台阶,谭首辅自己颤颤巍巍站起来了,嘴里说道当不得陛下如此。
“老臣惭愧,尸位素餐,几次与先皇请辞,先皇仁爱,都强留之。于是只能厚颜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实在是汗颜,汗颜啊。”
这般情况,新帝自然要说些面子话:“谭爱卿乃是老臣,父皇念旧,甚是敬重。我大昌如此多的官员,不缺一二臣子办事,但只要父皇看着您老在朝,心中就是安稳的。”
这话并不是新帝所说,不过是转述嘉成帝曾经说过的话。
类似这般话,嘉成帝说过无数次,对徐首辅说过很多,对谭亮也说过许多,实在感人肺腑。
果然谭首辅听闻此言,抹起老泪来,先是哭着先皇仁义,又是说新帝又先皇之风,日后必然是一代仁君。
人们都喜欢听好话,新帝尤其爱听。其实这话他平时没少听,但若是出自先帝倚重大臣之口,格外让他神清气爽。
“可先皇和陛下仁爱,不是老臣能依仗为势的理由,今日老臣撑着病体前来,就是来向陛下请辞的。老臣多年未归过乡,如今说不定哪日就随着先皇去了,想回乡看看,择一处埋骨之地,等待大限而来,下去侍候先皇。”
这话说得就有些严重了,其实想不想告老,通过言语还是能分辨出一二的。谭首辅此言,明摆着是去意已决。
新帝即是诧异,又是唏嘘,可谭首辅能让出位置来,无疑是一件好事。
他说了些安抚与劝解的话,见谭首辅态度坚决,只能对其进行一番嘉奖,方定下此事。
“值此之际,老臣还另有一事需得奏明陛下。其实老臣此次主要为此而来,身负重任,好几次老臣都处在弥留之际,都因此强撑着回来了。”
“哦,还不知是何事?”
谭首辅的这番话,不光是新帝起了好奇心,许多大臣都被勾起了好奇心。一些站在后方的大臣们面面相觑,都在猜测到底什么事。
“其实是先皇的一道手谕。”谭首辅很快就揭晓答案,却是并不拿出东西,而是又开始长篇大论感叹了一番先帝,之后才说出这道手谕的来处。
他人老上了年纪,可能这连着大病了几次,说话比以前慢了许多。
关键他不光慢,还啰嗦,还总是说到后面就忘了前面,偶尔再次累述一番前面已经说过的话。
若是之前也就罢了,浑当今天早朝就说他的事了。
可此一时彼一时,大家还从未听说过先皇有什么手谕,如今突然冒出一道手谕,别说一些普通大臣了,甚至新帝杨崇华等人,都急着想知道内容到底是什么。
“……当日薛大人下江南,老臣曾面过一次圣,陛下说若是新政能在江南一带推行下去,薛大人功在当代。后,薛大人苏州贡院开辩新政之会,天下文人云集,新政受益者云集。当日之景象,通过世人之口,通过急递,送往京城,陛下雀跃、激动,种种不做细述,曾又召老臣入宫说了一回话。也就在这时候,陛下给了老臣一道手谕。”
经过这番话,百官终于知道这道先皇手谕大致内容如何了。
这是和薛侍郎有关?
一时间,无数目光从站在文官队伍中薛庭儴身上扫过。
“还不知手谕在何处,其上内容如何?”新帝终于问出大家都想知道的事情,憋在心里的那口气终于出来了。
还是惯例的颤颤巍巍,让人看得恨不得冲上去替他掏。
谭首辅终于从袖中掏出一卷东西。
这卷东西似乎十分重要,上面包裹着布巾。解开一层布巾,里面还有一层,一直打开了五六层,才露出其下之物。
百官甚至新帝真怀疑谭首辅是故意如此,反正都被他弄得很心浮气躁。
“这道手谕本是陛下兴起而至,可写后陛下不忍毁之,并将之给了老臣,说等老臣告老还乡之际,就是这道手谕面世之时。陛下真乃是仁义之君,老臣真是……”
谭首辅又哭了起来,让人心里那个急啊,恨不得打他一顿。
哭罢,谭首辅才随手将手谕递给杨崇华,道:“杨阁老,麻烦你帮老夫念念,老夫此时心情不能平静,实则不堪来念这道手谕。”
杨崇华将手谕打开后,目光就焦灼在其上。
他眼中闪过诧异、难堪、不敢置信种种光芒,捏着手谕的老手青筋毕露,。
“陛下说,以薛大人之功,堪当此位,不用拘束年纪资历什么的。本来薛大人从广东回来,陛下就有想让其入阁的打算,只是念着他年轻,想压一压他,也能在日后担当起更大的重任……咦,杨大人,你怎么不念呢?”
谭首辅睁着老眼昏花的眼睛,看着身后的杨崇华。
“本官、本官……”杨崇华笑容僵硬,道:“本官这就来念,少傅薛庭儴,惊艳绝才,少年成名,六元及第,入朝为官以来,屡屡建功……”
其实这就是一道钦点薛庭儴入阁的手谕,大抵真如谭首辅所言,是嘉成帝兴起所致,其上甚至说了堪为内阁之首辅大任。
也因此即使没有明确指出就让薛庭儴当首辅什么的,谭首辅也将之当真了,才会弄了这么一出。
手谕念完,殿中安静至极,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伫立在那处不卑不亢的年轻官员身上。
其实若是按照功劳来算,薛庭儴堪当首辅。
其入朝为官这些年来,表现出的沉稳从容与老谋深算,不下一些入朝几十年的老臣。
可要知道他才年不过三十些许,甚至还没入阁,怎能就一跃成为首辅大臣。那杨崇华、冯成宝一干入阁多年的老臣,又该如何自处?
可这是先皇手谕!
因为有这‘先皇’两字所代表的寓意,甚至凌驾在新帝之上。
要知道天地君亲师,而大昌是以孝治天下,新帝可敢驳了先皇手谕?
自打新帝即位以来,先皇遗诏上的四位顾命大臣,俨然与一般大臣不同。按理说新帝已成年,弄个顾命大臣出来,似乎有些舍本逐末。可细究先皇未立太子,而众皇子也未曾接受过储君的培养和教导,似乎也能理解这个做法。
但至始至终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薛庭儴、叶莒等人。
朝中无人不知,此几人乃是先皇心腹,设立顾命大臣,几人竟无一人位列其中。难道说几人资历不够,还是不如杨崇华等人熟悉朝政之运转,似乎这样也不是不能解释。
可恰恰这道手谕的出现,与先皇的遗诏有些相驳了。
先皇明显有意让薛庭儴来做这个首辅的位置,就算不是现在,也是将来。
前有徐首辅,后有谭首辅,两人皆是老迈不退,明显是先皇为了平衡刻意留人。
因为这样的现象久了,首辅一词对于百官来说,似乎就是一个名词,甚至不只有一人猜测过,在嘉成帝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堪当首辅之位。
如今结果出来了,先皇不拘一格降人才。可问题是这般看重的大臣,为何遗诏上竟是只字未提?
那,所谓的遗诏,真是先皇亲口所述的遗诏?还是负责起草遗诏的大臣刻意遗漏了?
若是大家没记错,负责起草遗诏的大臣正是杨崇华,而当日在场的数位大臣,也正是遗诏上的四位顾命大臣。
朝中也不是没有其他重臣,却偏偏只召了四人,这其中实在太耐人寻味了。
站在后面的茅文浩突然蹦出来了,大声道:“当日遗诏颁布天下,微臣就有些疑惑。虽然微臣有些瞧不上这薛侍郎,和他那阁臣老师林邈的人品,但以其之功,遗诏上不可能不提上一句。
“杨大人,此遗诏乃你起草,你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何遗诏所书内容和陛下早先留下的手谕相驳,难道说是你打压末学新进,刻意遗漏了薛大人?”
茅文浩这番话,当即让殿中响起嗡嗡的议论之声。
素来稳重低调的杨崇华,第一次老脸涨红成猪肝色,拂袖斥道:“你真是不知所谓!当日不光老夫一人在场,还有其他三位大人,更有司礼监的郑公公在,你的意思是老夫作假不成?”
茅文浩眼睛斜着,拿出滚刀肉的架势,说得慷慨激昂:“那谁知道啊,所以才让诸位大人与我等解释一二。我等位卑言小,先皇留下遗诏时,我等并不在场,可世人皆知遗诏之重,重如泰山,关系着我大昌江山之社稷安稳,不容有失。
“别人不管,我茅文浩深受先皇圣恩,若是此遗诏非先皇本意,我茅文浩是绝对不认的!”
就在这时,龙椅上的新帝突然扶着额头,面露痛苦之色。
一旁的太监忙凑到近处,大呼:“陛下,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新帝虚弱无力地靠在龙椅上,道:“朕,头疼。”
“陛下这是累着了啊。自打先皇去世后,陛下连在灵前守了几日,又忙于朝政,奴婢这便扶陛下去休息,并传太医。”
随着这太监的声情并茂,新帝就让人搀走了,掌管朝仪的太监匆匆高呼一声‘退朝’,便也跟着离开。